中新網6月20日電 中新網金融頻道由央行官網獲悉,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2011年6月20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4696,再創匯改后新高。
中國人民銀行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2011年6月20日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為:1美元對人民幣6.4696元,1歐元對人民幣9.2256元,100日元對人民幣8.0663元,1港元對人民幣0.83014元, 1英鎊對人民幣10.4503元,人民幣1元對0.46917林吉特,人民幣1元對4.3338俄羅斯盧布。
前一交易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4716。
重申匯改緩解通脹
2010年隨著我國經濟的強勁復蘇,實現匯率正常化、退出階段性緊盯美元政策的條件已經具備。2010年6月19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市場謂之“重啟匯率制度改革”。
重啟匯改以來,人民幣匯率進一步向均衡水平靠攏,雙向浮動特征明顯,匯率彈性也顯著增強,一年來累計對美元升值超過5%。人民幣匯率走勢整體呈現出“碎步式”升值和彈性增強兩大顯著特征。
“重啟匯改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緩解通脹壓力的功用。”中國社科院世經所國際金融室副主任張斌認為,在上半年大宗商品價格高漲時,人民幣一定幅度的升值可以減少企業進口成本,減輕輸入型通脹壓力。
專家指出,匯改的重新啟動引發了匯率的顯著變化,不可避免會對出口企業造成短期陣痛,但長遠來看,有利于抑制通脹和資產泡沫,促進經濟結構調整。
匯改以來人民幣匯率更體現出“一籃子貨幣”
不過,如果僅將二次匯改看作是2005年匯改的簡單延續將可能無法正確把握未來人民幣匯率的走勢。事實上,有專家發現,二次匯改以來,人民幣匯率最大的進步在于:越來越體現出對一籃子貨幣的參考,而非僅盯住單一美元匯率。
興業銀行資深經濟學家魯政委(專欄)指出,二次匯改以來,興業銀行自行編制的人民幣綜合匯率指數的線性趨勢表現為一條水平線,這表明“人民幣匯率正從過去主要關注對美元匯率變化,轉向對一籃子貨幣匯率的相對穩定”。
事實上,央行在去年6月重啟匯改時就強調指出,人民幣匯率如果僅盯住單一貨幣變化,將不適應貿易投資貨幣多元化的需要,也不能反映匯率的實際水平。因此,在當前貿易和資本往來多元化的格局下,企業和居民不宜單純依據美元來衡量人民幣匯率,而應從雙邊匯率轉向多邊匯率,以人民幣相對一籃子貨幣的變化來看待人民幣匯率水平。(中新網金融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