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志武
引文:現在應該通過免稅、財政退稅、減稅,把錢留給民間社會、特別是中小企業和中低收入家庭去花,以此帶動民間消費的增長,既刺激經濟,又推動經濟模式向內需轉型。
這次金融危機最終對美國實體經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會怎樣?
首先,當然是讓美國和全球的金融機構付出代價,中國的外匯儲備和商業銀行、日本的銀行業也都已付出代價。其次,美國經濟和社會受到沖擊,消費信貸和其他信貸嚴重收縮,不僅美國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貸款、投資會更加謹慎,而且其他國家的機構和個人給美國提供的信貸、資本也會大幅下降。因此,美國未來一兩年的失業率會上升,消費需求會出現實質性下降。所以,這次金融危機壓縮了美國的信貸消費,使這種經濟模式在規模上下震蕩,但是不會終結。
接管“兩房”、動用政府資金解救AIG、花2500億美元入股數家大金融公司以及國會通過7000億美元的救市計劃,用政府資金購買金融機構的呆壞項目之后,美國財政赤字在2009年至少會多增一萬億美元,再加上伊拉克戰爭開支等,美國財政赤字會快速增長,因此需要發放更多的國債。
此次美國政府的救市措施實質上是把本來提供給民間、企業的資金轉移到政府手里,壓縮了經濟增長和民間福利的空間,同時使美元傾向于貶值,進一步打擊了國際投資者投向美元資產的意愿。
因此,從許多方面看,這次金融危機的影響深遠,是20世紀30年代經濟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一次。本次金融危機打擊的面很廣、也很深。
在未來一兩年里,美國的經濟實力將會被削弱,使中國對美出口出現下滑,特別是全球經濟受到全面受到打擊,這對中國這種高度依賴出口的經濟體而言,接下來的一兩年將會面對嚴峻的挑戰。
面對外部需求迅速下滑的嚴峻挑戰,中國經濟今后必須靠國內消費的增長來拉動,經濟模式要轉型。
我們看到,次貸危機的深化恰恰發生在中國過去30年的經濟增長模式走到盡頭的時候,即中國過去那種靠投資、出口為快速增長的工業產能提供出路的模式已經難以為繼。到2007年,即使沒有次貸危機,這種增長模式也差不多走到了盡頭,WTO“紅利”已經被用完,出口市場也難以再繼續擴大了。而這種時候又碰上了次貸危機,兩者加到一起,大大改變了中國經濟模式轉型的必要性。轉型已經沒有選擇,必須通過進一步的改革強化國內需求增長的能力,讓中國經濟今后靠國內民間消費的增長來帶動。
看看中國居民消費在GDP中所占的比重不難發現,近年比重一直都在逐步下降,去年降到了35% ,而其他國家卻都高于55%,美國民間消費占GDP的71%。顯然,中國居民消費太弱了。
如果說次貸危機是美國自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至今最嚴重的一次金融危機的話,那么中國的經濟轉型也是近30年最大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