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生活消費-生活 > 正文
 

傳統節日與洋節PK戰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24日 14:33 《財經時報》

  很多傳統節日在今天“水土不服”,曾經的浪漫變成歷史,儀式變成負擔。在生活快節奏的都市中,圣誕節,情人節、萬圣節、感恩節等“洋節”越來越受人青睞,這可能與社會轉型、生活形態變化有關,而其背后的隱憂則是傳統文化的冷卻,和傳統節日作為連接人情紐帶的作用在喪失。其直接的表現則是“節日經濟”逐漸被“洋節”蠶食

  □ 本報見習記者 金天

  歲末將近的北京,不僅迎來了50年以來的最低溫度,也迎來了濃烈的節日氣息。

  海灣

房地產公司的經理助理侯女士正為圣誕節期間答謝新老顧客而忙碌準備著。事實上,她不僅要在圣誕節時策劃一次員工大聚會,還要利用這次機會與很久未見的老朋友聚餐。今年的圣誕恰逢雙休日,這給了她充足的時間。

  與侯女士同樣忙碌的還有各大商家。北京飯店餐飲部的曹小姐告訴記者,雖然離圣誕還有一個星期,飯店推出的2388元一位的圣誕晚宴預定率已超過80%。而其他商家的圣誕促銷、特色服務也在如火如荼展開。圣誕節已成為春節之外最具消費吸引力的節日。

  推波助瀾的經濟炒作

  事實上,在生活快節奏的都市中,除了圣誕節,“情人節”、“萬圣節”、“感恩節”等“洋節”越來越受人青睞。“洋節”為人們提供了豐富的商業、娛樂和文化消費,逐漸變成都市生活中的狂歡日。然而,對比“洋節”的走俏,中國傳統節日卻黯然失色。一些節日在日常生活中悄無生息地滑過,而另一些節日則變成了例行公事的儀式。民俗學者對保護傳統節日的呼吁,越來越有了孤芳自賞的意味。

  在五星級飯店工作了十余年的張欣說,北京的高級飯店推出圣誕晚宴至少已經有十年歷史了。

  在1995年前,圣誕節與國人可謂隔膜又陌生,專門出售圣誕裝飾品的商家也非常少,當時的圣誕晚宴參加人數遠不如現在。如今,京城沒有一家高級酒店會放過圣誕節。大多數酒店在5、6月便開始籌劃當年的圣誕晚宴,10到11月完成布置等具體工作。進入12月,飯店就開始整個圣誕節的各項活動。不少酒店還派專人到其他酒店參觀、打探,努力使自己的圣誕活動能夠出類拔萃。

  于是,伴隨紅衣紅帽的白胡子圣誕老人、閃閃發光的圣誕樹、馴鹿拉的雪橇以及“鈴兒響叮當”的樂曲,消費場所利用圣誕節大搞促銷和特色服務活動,制造了獨特的消費文化,吸引了無數目光。

  洋節的這種經濟操作模式也在影響中國的傳統節日。

  春節的年夜飯、中秋節的昂貴

月餅、元宵節各式各樣的湯圓等,都成為商家不肯放過的利潤點。然而,過分地強調飲食使傳統節日變成了“飲食節”。春節吃一頓年夜飯、元宵節煮一鍋湯圓、中秋節送幾盒月餅、端午節吃幾個粽子,節便過完了。傳統節日給現代人留下的似乎只剩了飲食,節日中大量美好的民族文化和獨特的民俗意境,則變得越來越淡了。

  古老儀式的失落

  也許在上世紀80年代出生的人還有對那種每天翻頁的老皇歷有些記憶,在薄得透明的紙上,老皇歷詳細標注各種時令和節日的日期。然而翻開當下出版的

日歷,除了春節有所標注外,其余的傳統節日都已經被忽略了。

  事實上,在中國歷史上,傳統的節日不止有春節、中秋,元宵花燈、清明祭祖、端午悼念、七夕乞巧、重陽敬老,還有上巳(三月三日)、夏至、中元、冬至、臘八、祭灶等都是重要的節日。在我國漫長的農耕歷史上,每逢這些節日,人們都要舉行與農業祭祀、祖先崇拜、神靈崇拜、驅邪禳災等特殊儀式,這些儀式有著上千年的輝煌和浪漫。

  最典型的是傳統的“過年”。傳統的過年,根據舊歷,人們從頭一年的祭灶那天起,便開始全民性的家庭聯歡。這個過程一直要持續到第二年的元宵,歷時近一個月,在這一個月里人們不僅完成迎神、祭祖、驅邪、祈福、團圓、迎新等內容,還經歷一次長時間的情感宣泄和精神享受。而這一個月的節日,正與農閑時間一致,成為農耕社會人們最重要的節日。

  如果說舊歷的過年在當代社會中還有痕跡可循,那么更多的節日儀式只能在民俗文獻中尋找了。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宋代大詞人秦少游的一首《鵲橋仙》傳遞了七夕時人們對忠貞不渝的愛情的贊美與向往。如今人們對七夕的記憶大多是充滿浪漫色彩的牛郎織女故事,事實上,古代的七夕不僅體現了人們的愛情理想,更體現了農耕的社會特點。乞巧是古代女子在七夕中必做的事情,她們在這一天向織女乞求織布手藝。在男耕女織的社會,織布是女人重要的生存技能,乞巧就顯得異常重要。當時曾經有個流傳很廣的儀式叫“丟針看影”。根據近代學者金易、沈義羚著的《宮女談往錄》記載,在清朝的宮廷中,七夕時宮女們不僅進行“丟針看影”,還進行穿針比賽,成績優異者可得到獎賞,是主子和奴才可以一起玩的重要節日。

  然而到了現代社會,脫離了男耕女織的人們不可能為了織出漂亮的布帛去丟針乞巧,也不可能焚香許愿,更不能為了過一個傳統意義上完整的“年”進行長達一月的狂歡。這些承載著獨特民族文化的儀式失去了實用價值,逐漸被人們淡忘。很多傳統的節日在今天“水土不服”,曾經的浪漫變成歷史,儀式也變成了負擔。

  沒有繁瑣儀式要求的洋節正好填補了這個空缺。圣誕節的徹夜狂歡、情人節的互贈禮物、萬圣節的魔鬼面具,洋節的隨意簡單讓都市人很容易找到情感的發泄渠道,于是它們在中國大地上傳播開來。

  為自己而過節

  找個時間和理由表達情感,或許是現代人渴望過節的一個重要原因,其實也是各國節日的重要主題。

  北京師范大學民俗學家萬建中認為,利用節日表達情感,一直是節日的重要功能。

  與西方節日注重熱鬧、狂歡有所不同的是,中國節日更注重親情的表達,注重對先人的懷念和對長者的孝敬。由于漫長的農耕社會和地域文化差異,中國傳統節日在發展過程中,主題和內容得到發展和補充,使得主題多元化,每個節日都有若干個主題,而所有節日又有同一個主題,那就是祈福、避邪,強調家庭的平安和團圓。

  現代人對端午節的印象主要是紀念屈原、吃粽子、劃龍舟、插艾蒿、喝雄黃酒。如果說吃粽子、劃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而進行的活動,那么插艾蒿、喝雄黃酒則是為了驅邪避疫。端午節也就有了兩個重要的主題,一個是紀念先賢,另一個則是祈求平安。

  不僅一個節日承載了很多主題,事實上,很多中國傳統節日的內容都有重復。元宵慶團圓、中秋慶團圓,除夕更要團圓;清明紀念先人、端午紀念先賢、中元節紀念先人,除夕也要紀念先人。

  與中國節日主題多元化相映成趣的是洋節的鮮明主題。情人節表達對愛人的情誼,父親節、母親節表達對父母的感激,情感的表達非常明確。

  一方面是感情表達模糊化的傳統節日,一方面是主題簡單明了的洋節。顯然,后者更易于表達現代人的情感。民俗學家萬建中認為,都市人在工作緊張需要放松時,洋節自然成為首選。

  在大多數青年人看來,洋節更像是為自己過的。不需要紀念祖先,不需要回家團圓。于是,洋節成了聚會、瘋狂、開心、狂歡的盛宴,成了張揚心情的理由。

  向現代模式的轉變

  與傳統節日衰弱形成對比的是,一些地方節日至今保持了勃勃生機。

  今年10月中旬,北京師范大學的民俗學博士陳映婕來到浙江桐廬縣富春江南岸,調查民間地方節日。在調查中,當地流傳廣泛的“時節”引起了她的注意。

  時節是當地人們非常重要的節日,重要性甚至超過春節、中秋。每個村子過時節的具體日期不一樣,節日的長短也不一樣,短的一天,長的需一周。每年下半年,他們進入過時節的時間,而在過節的內容中,又有現代人濃重的現實色彩和功利需求。

  在農耕時代,當地時節的主要內容是拜菩薩,這些菩薩都是過去為村子立下功勞的英雄。人們通過拜祭,祈求平安和豐收。由于每個村子的英雄不同,每個村子拜祭的菩薩也不一樣。到了現代,拜菩薩逐漸失去現實作用,退化為時節中可有可無的儀式,另一種節日內容出現了,那就是吃喝。

  在過時節期間,每家每戶大擺宴席,不僅宴請賓朋,更宴請陌生人,并以客人的多少,衡量節日質量。通過聚餐,每個家庭都結交了新朋友,擴大了人際來往。每個村子過時節的時間不一樣,也為人們在節日間的來往提供了方便。

  以過時節的名義建立人際關系、增進業務往來,使時節帶有明顯的功利化色彩,也是時節在當地流傳不衰的重要原因。

  事實上,現代都市人崇尚洋節與桐廬縣時節興盛的現象有異曲同工之處:它們都與現代人的生活方式有緊密聯系。不同的是,時節是利用吃喝擴大人際交往,而洋節是給了都市人放松的一個理由。陳博士認為,時節由傳統向現代的轉變是歷久不衰的原因,也是很多傳統節日衰落的原因。

  隨著北京鞭炮禁放令的解除,今年的除夕,冷清了12年的北京夜空將再次綻放絢麗焰火,人們將拾起12年前的過年風味。但是,我們需要拾起的不僅僅是濃郁的年味,否則,當眾多傳統節日的身影在現代生活里逐漸模糊,當我們的后代僅能憑歷史資料的只言片語才能觸摸到傳統節日的盛況,那才是一種真正的悲哀。


《財經時報》,中國人首選的經濟周報!
全年定價:98元
電話訂閱:010—87762866轉8011、8017
網址訂閱:#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