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巨額順差負面顯現 人民幣升值壓力大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01日 16:39 中國消費網 | |||||||||
事實再一次證明,預測經濟走勢比預測地震容易不到哪里--就在6個月前,當《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2005年春季)》發布時,人們預計今年中國的外貿順差大約在300億美元左右;6個月后,這一數字在報告秋季版中被修正為900億美元,創下了新的歷史記錄。 考慮到中國的外貿總值今年將突破14000億美元,似乎900億美元的貿易順差并不大;但從另一方面看,900億美元已經超過了世界上很多國家的外匯儲備總值,甚至超過了很多國
“從天而降”的900億美元貿易順差 今年的外貿順差會達到900億美元,確實出乎意料。專家表示,仿佛“從天而降”的巨額順差是與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的變化密切相關的。 首先,出口的快速平穩增長是國際市場需求旺盛和國內出口政策調整的共同結果。一方面,世界經濟貿易增長依然較快,國際資本流動再度趨于活躍,跨國直接投資也出現了恢復性增長,對中國出口產生了旺盛需求;另一方面,前三季度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達9.4%,由于國內市場供大于求的矛盾仍然比較突出,形成了“出口擠壓效應”,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的動力和壓力都有所增強。 此外,出口退稅機制進一步調整和完善,有效緩解了地方政府的財政壓力,對出口增長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前幾年外商投資較快增長,形成了較大的制造業產能,也成為出口快速增長的重要原因之一。 同出口增長相比,進口增幅的回落更引人注意。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院長李雨時說:“今年外貿順差增幅這么大,主要是進口增幅明顯下降。今年1到9月的增幅是16%,而去年同期的增幅大概是43%。進口下降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宏觀調控的影響。” 商務部調查表明,隨著宏觀調控措施逐步落實到位,我國經濟運行中的一些不穩定、不健康因素得到有效抑制,投資需求放緩,直接導致了一些與投資密切相關的原材料、機械設備等進口大幅回落。前三季度,鋼材進口比上年同期減少了393萬噸;一般貿易項下的機械設備進口下降了4.4%。 此外,國內產業結構升級產生了一定的進口替代效應,汽車及零部件、消費類電子產品、合成纖維等產品進口下降;由于上半年人民幣升值預期較強,一些企業特別是大型成套設備企業減緩了進口節奏,也成為了進口增幅放緩的主要原因。 巨額順差負面影響開始顯現 經濟學者指出,中國外貿巨額順差的出現,其基本背景是全球經濟復蘇。但由于中國經濟在世界舞臺上的特殊地位,900億美元的貿易順差使中國外貿承受了巨大壓力。商務部規劃財務司副司長李榮燦說:“回顧全年,大量的凈出口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國內投資需求減弱可能帶來的經濟波動,但貿易順差過大的負面影響也開始顯現。” 最大的負面效應就是貿易摩擦的急劇增多。2005年前三季度,我國遭遇的各類貿易摩擦涉案金額達到89億美元,比2004年前三季度的11.1億美元增長超過7倍。 李榮燦說,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貿易保護主義的主要受害者之一。一些主要經濟體以“高失業率”為借口,實施貿易保護,對商品和其他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產生了較大不利影響。 今年以來,以紡織品“設限”為代表的一系列貿易摩擦一直困擾著中國企業。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新聞發言人孫淮濱此前表示,今年以來由于美國設限,中國紡織品和服裝對美國出口至少減少了20億-30億美元。此外,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也直接阻礙了中國外貿的正常進行。針對中國出口產品的技術性貿易壁壘花樣翻新,勞工標準問題也成為導致貿易摩擦的原因之一。 其次,巨額順差加重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在第98屆廣交會上,大多數行業都直接感受到了人民幣匯率機制調整給出口帶來的直接影響。李雨時說,中國出口已連續4年保持快速增長,受國際市場空間和貿易保護的限制,出口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的難度較大。對2006年的出口形勢不能盲目樂觀。 中國經濟必須走內外需并重之路 《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指出,我國龐大工業產能一方面使70%以上的商品供大于求,并且不得不依靠投資增長和國際市場來消化,但是,重要能源、原材料以及土地等關鍵生產要素瓶頸的存在,難以支撐持續的投資高增長,而依靠國際市場則必然受到全球資源供給和需求狀況的雙重制約。 目前,國際市場變化對國內經濟的影響越來越大。2005年以來,隨著固定資產投資增幅回落和出口的快速增長,拉動經濟增長的力量發生結構性變化。據測算,上半年我國經濟增長9.5個%,其中凈出口帶動3.6個百分點,外需成為帶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之一。在國內供大于求的矛盾更加突出的情況下,國際市場需求的變化會影響國內經濟的穩定增長。 李雨時說,“國內市場容量不足約束”、“國內資源供給不足約束”和“勞動力就業過剩約束”在客觀上決定了外需在中國經濟發展中必然占有重要位置。但從長遠來看,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狀況的改善,對保持經濟可持續增長的作用日益突出,培育和擴大國內消費市場,應作為一個長期政策取向。 擴大內需,有很多工作需要做,也有很多機制需要完善,在98屆廣交會上,許多企業在被問及“為什么更喜歡做外貿不喜歡內貿”時,認為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國內市場的需求不足。李雨時說,目前分配差距擴大、消費需求不足等問題比較突出,在相當程度上與勞動力市場不完善有關,盡管從長期供求關系看,中國的就業矛盾突出,但這并不意味著過低的勞動力成本可以長期保持。(編輯:譚捷) 作者:新華網王攀 車曉蕙 張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