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保要有平常心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24日 12:03 新聞晚報 | |||||||||
在編輯《代理人生》欄目中,筆者曾采訪過不少代理人,收集到許多真實的投保故事,反映出各種職業市民的投保心態,本期《保險案例》將向廣大讀者選取四篇保險案例,并希望讀者能從中獲益,在投保時保持一顆平常心。 投保———別等到“吃虧”再“長智”
案例回放(一) 當代理人敲響李婷(化名)的房門時,李婷選擇了拒絕,她給自己不買保險留出一個很“體面”的理由:醫療保險在生病時才給予理賠金,自己要是沒病,豈不把錢“捐”給保險公司…… 過了幾個月,代理偶然收到李婷的電話,得知她患病住院,急急忙忙要求購買醫療險。此時代理人只能對她說聲“不”,畢竟帶病投保是不行的。最終李婷吸取這次教訓,主動給丈夫與兒子買了保醫療險。 代理人建議:投保不是投機 有些人很精明,只要一患病,就立刻想投保,以為這樣就能以最少的保費投入,換取最大的理賠保障,但他們只是一廂情愿———保險公司是不允許帶病投保的。 投保不是投機。首先在投保意識上應該居安思危,及早讓保險為您的家庭撐起一把保護傘。其次在投保方式上不能抱有“吃一塹,長一智”的幻想———平時健康時漠視保險,待到患病時呼喚保險,保險公司是不會理會您的投保熱情的。最后在投保方式上要將投保視作一項投資行為,宜早不宜遲,越早購買,保險就能越有效地為您抵御很多不確定的生活風險。 投保人在投保時應謹記,患病時先吃一虧才長一智,要求投保,保險公司是不會答應的,只有“先長一智”,早早投保醫療險,在患病時才能得到理賠金。 過去健康,現在健康,將來健康? 案例回放(二) 2001年,當代理人找到張超(化名)時,張超笑說自己從小到大就沒生過病,買健康險豈不是把錢扔到水里,連個響聲都聽不到。 代理人問道:“過去您健康,現在您也健康,但這能保證您未來同樣健康嗎?” 張超笑道,比起健康險,他更關注養老險,畢竟退休后就沒有工作收入,如何保持退休富足生活是他目前最該考慮的問題。 于是張超堅持只購買養老險…… 可去年,代理人卻接到張超的電話,原來他患病住院,無力繳付保費,要求退保。最終代理人只能給他辦理減額繳清,至少能最大限度保障他老年生活不受影響,可這筆醫療費用只能讓張超默默承受。 代理人建議:養老與健康并重 如今很多人總抱著一種慣性思維,過去很健康,現在還是健康,將來也會健康的,因為他們認準一個理:體質好不好是天生的,只要幼年時身體棒,吃飯香,長大后免疫力也會很強。于是他們在投保中過多地考慮養老險,而將醫療險“扔到一邊”。 事實真的如此嗎?正如某位代理人坦言,誰能保證自己一輩子都能與疾病絕緣呢?意外和疾病是人生難以預知的兩大生活風險,既然疾病“來無聲息”,除了投保人在日常生活中做好保健衛生外,不妨購買一份醫療險,即使疾病來臨,您也有足夠的資金,依靠一流的醫療服務水平,將疾病趕出身體。 然而很多投保人只愿買養老險,可一旦患病住院,還是拿養老金“轉移支付”醫療費,透支原本用于養老的保險金,加重養老負擔。所以廣大投保人在選擇險種時不能一味關注養老險,對醫療險同樣要“多多關照”,使各險種理賠金各司其職,讓養老險負責養老,醫療險承擔治療,未來生活就能更和諧。 為何身邊有“故事”,才買保險? 案例回放(三) 張阿姨(化名)購買保險的動機很簡單:她家親戚得重病,她怕這病會“傳染”到自己身上,才趕緊給自己買保險。 此前代理人已經拜訪她數次,張阿姨總是擺出相似的拒保理由:她親戚工作比她苦,生活負擔比她重,身體還是很健康,由此推算自己比她親戚更健康,有必要買醫療險嗎?可前幾天張阿姨突然要求購買醫療險,理由同樣簡單,她家親戚所患的病好像是家傳的,會不會沒多久病魔就找上她?代理人在辦理投保手續之余,心中卻納悶,難道投保醫療險與否,是以別人患病作參照物嗎? 代理人建議:請主動投保 如今有些人在何時投保方面猶豫不決———別人投保,自己緊隨;別人不投,自己也“篤悠悠”。這反映出這些人在投保時仍抱著從眾心理,究其根源還是某些人對于保險尚未完全信任。 對代理人所推薦的險種組合,有些投保人還“吃不準”它是否能給自己帶來實實在在的保障,更有些人非得等到別人生病,才意識到保險的保障價值,或預感自己也會遭遇這病情,匆匆要求投保。其實投保與否也只關乎自己切身利益,為何老拿別人作“參照物”呢?只要主動投保,就能立刻給自己生活上把安全鎖———實實在在地保障您未來的醫療費用與退休開支等。難道非要等到別人沒生病,自己先得病,給別人作“榜樣”嗎? 錢應該有多處用途 案例回放(四) 2002年,張程(化名)要結婚,父母欣喜之余,早早給兒子買好新房,當時曾有位代理人向張程父母推薦一款重疾險,可二老卻一致覺得寧愿用這筆錢把婚房買得更大點,更靠近市中心點,婉拒了代理人。 2003年,就在張程婚期前兩個月,他父親被診斷出患有癌癥,需要一筆不菲的醫療費用,可家中所有的積蓄都花在婚房上。孝順的張程瞞著父母,把婚房售出,盼著這筆錢能讓父親早日康復,多年女友只能黯然離去,可張程父親卻躺在病床上,依舊等待著兒子的喜貼。 而當代理人再次拜訪張程時,張程坦言,也許當時買份保險,父親能安心治病,他也能放心辦理婚事,可現在他不知道該如何向病重的父親道出真相。 代理人建議:錢得花在刀刃上 如今父母首先考慮的是子女的婚事與事業,寧愿將儲蓄都花在子女身上,而對于自身醫療與養老就頗為“吝嗇”。 誠然,父母這份心思就是為了讓子女過得更舒服,可當我們換個角度去看待問題,如果張程父親能從購房款中置出一筆資金,“把錢花在刀刃上”,給自己購買重疾險,也許張程就能做到為父治病與操辦婚事兩不誤,過得更舒服。站在父母的立場上,要讓子女過得更舒服點,不僅僅在于給子女買多大房子,辦多大排場婚禮,也可以及時添置一份保險,令自身養老醫療自力更生,不拖累子女,這何嘗不是給子女“減負”,使他們生活更開心的一種方法呢? 投保“三重三輕” 一、重服務而輕價格投保人在投保時切不能被返傭等“小恩小惠”所蒙蔽眼睛,畢竟保險關乎自身保障權益,自然越全面越好,如果基于價格因素而過分精挑細選“便宜險種”,令險種保障不夠全面,出現理賠“真空點”,不是與您當初的投保需求“大相徑庭”嘛! 保險價值的體現還在于您在遇險時能迅速得到相應的理賠金,不僅是在投保多少保額方面作“紙上談兵”。只有您能輕輕松松地拿到這筆理賠金,解除燃眉之急,保險才算真正完成它的使命,因此您在投保時就該認真評估代理人的理賠服務水平。 二、重規劃而輕盲目 人生很漫長,年輕時您能豐衣足食,也許退休時您只能縮衣減食,畢竟退休金比起工作收入會減少很多,如何保障您的生活能一如既往地相對富裕下去呢? 這就需要您在投保時要把目光放遠,為將來提前做好合理的規劃。合理的保費繳付區間應該是年收入的10%-15%。如果保費過高反而會影響您現有的生活質量,但保費過低則可能導致您未來生活保障不足,難以滿足您未來各方面生活風險的防范需求。 在選擇險種時,以合理保費投入為大前提,未來生活規劃為選擇險種的側重點,合理地安頓好退休生活。例如投保人體質不佳,不妨多考慮一些終身制醫療險,稍稍減少養老保額,避免所繳保額超標而影響現有生活。 三、重回報而輕“算計” 衡量保險回報價值的標準,絕不能以從這份保單中拿回多少“投資”而評定,應當關注這份保險能否給予完善的理賠額計算與便捷的理賠過程。 “算計著能拿到多少保險金”就能囊括出保險所有的回報嗎?其實不然,正如一位代理人所言,投保的回報同樣表現在代理人能在生活上給予您更多的幫助,如傾聽您的心事,當您工作遇到困難時給您出主意,平時向您提供某些保健知識等。作者:文陳植 圖解寶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