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備制造業:大樹底下草難長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28日 07:09 中國質量報 | |||||||||
在不久前結束的第四屆中國國際裝備制造業博覽會上,一些國內知名企業都在自己的展臺上亮出了代表我國裝備業發展水平和實力的主打產品,其中不少產品已達到或接近世界領先水平。然而在占據了53%展位的國內企業中,卻找不出幾個像樣的品牌來,這使得國外前來參展的知名品牌顯出一些張揚之氣。這一現象引起了許多與會專家的憂慮。 事實上,專家們的憂慮早已經鋪展開了,此次“制博會”只是讓憂慮變得更具體、更
在你死我活的競爭法則之下,如果把世界裝備制造業比喻為一片叢林,我國的裝備制造業顯然是在大樹底下艱難生長的小草。尤為不堪的是,即使是在我們自己國土之內的叢林中,以草的姿態生存也相當困難。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許多企業竟意識不到“樹下之困”,甚或有一種“樹下之喜”。中科院一位研究員考察東北一些重點企業時,不少企業領導都極力向他介紹,某某關鍵設備是從某某國家引進的,如何如何先進,并表現出特別驕傲的樣子。有人說,問題是,企業要生存,首先得解決眼前的實際問題,而眼前最實際的問題恰恰是裝備落后!中國號稱是世界第一產鋼大國,年產量可達兩億多噸,但由于裝備工業落后,汽車板、船板大多靠進口,而某些技術要求更高的鋼材,比如自動化機器人的外殼鋼板,國內根本就沒有能力生產。要滿足國內優質鋼材市場的需要,指望國內裝備制造企業短時間提供出符合要求的設備來,并不現實,這樣一來,一些企業不得已把目光投向國外,引進先進的生產裝備,似乎是合理之舉。 “合理之舉”的結果是,落后,引進,再落后,更多引進……陷入惡性循環。 與此同時,外資也在加強入侵,直接把“樹”種到國內來。一直以來,我國利用外資的重要戰略目標是以市場換技術,試圖通過與外商合資增強企業的國際競爭力。然而在合資情況下,這一目標沒有充分實現。事實上,拿出市場卻沒能換來我們希望得到的技術。而且,隨著我國經濟總量在全球比重的增加,跨國公司對我國企業的戒備之心遠遠大于上世紀。中國企業希望通過合資便捷地獲得技術,或者提升企業管理等其他訴求,已經是越來越難的事了。 當然,把外資拒之門外,是愚蠢的。對待外資,要多做一些合理的、有利于國內企業的引導工作,盡量減少跨國公司進入對行業的消極影響,注意利用外資方面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政府也要對相應的政策法規做出適時的、必要的調整,比如修訂產業政策,調整內外資企業不公平的稅收政策,降低對外資企業的超國民待遇。 草船借箭,即使再成功,也不能用第二次。而不成功,則只能改變策略。這就告訴我們,下一步的發展必須高度重視自主創新能力的培育,否則,振興之路便無從談起。有消息稱,國家科技戰略將全面進行修整,五部委正起草12套新規來實質性地推進包括裝備制造業在內的工業經濟的發展,而其落腳點也放在了自主創新上,同時,一些地方已經開始基于自主創新的發展和探索,也為裝備制造業的前景帶來了值得期待的曙光,而更多的人也正抱著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向前邁進。 作者:胡立彪 (來源:本站原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