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年前,一本殘本《話人事正藥方》被一名藏家以5萬元買去。到了2004年,《話人事正藥方》在當年北京嘉德的古籍拍賣專場上,以35萬元成交。
近年來,收藏行列里漸漸浮現出一個一直“很低調的新力軍”——古籍文獻,雖然它沒有字畫、陶瓷那樣引起大眾注意,但它普遍被認為有極大的市場潛力。而且隨著收藏種類以及收藏家隊伍的不斷拓寬,收藏專業人士預言,古籍文獻將成為收藏界一股不可忽視的新
生力量。
身邊有位朋友,他在今年3月從廣州古籍書店以2000元買了一本解放前木活字本《愧訥集》(木活字本現在一般都在2000元以上價位)。現在他把手上的這一木活字本,經專家鑒定,保守估計底價可達到4500元!
古籍拍賣越來越火
有一本古籍在數年內的價格走勢凌厲非常,通過它似乎更能說明一些問題。大概四五年前,一本殘本《話人事正藥方》標價數千元被放置在廣州古籍書店里。過了一段時間,經過古籍版本學家、原廣東省博物館館長王貴忱證實其為正式宋版后,此殘本被一名藏家以5萬元買去。到了2004年,《話人事正藥方》在當年北京嘉德的古籍拍賣專場上,以35萬元成交,一錘定音。
因為古籍書收藏價值的凸現,從今年春拍開始,古籍文獻拍賣專場似乎如雨后春筍般,呈現出極旺的勢頭。據悉,北京三家拍賣公司的古籍大拍賣會都超過了500萬元大關。除了大的拍賣會外,一些公司還增加了古籍專場小拍賣會的頻率,特別是中國書店,根據市場需要,一改以往一年三四次的小拍為月月有小拍。這說明古籍文獻的收藏市場在不斷成長壯大。
對于現在有很多收藏者漸漸開始對古籍“感冒”,懂行者提醒收藏者:“相對于進入其他藝術品收藏領域來說,古籍文獻領域的‘門檻’似乎要高一些。它特有的文化載體形式要求藏家和買家們首先要‘懂書’和‘看書’。因為古籍文獻沒有一幅畫或者一件陶瓷那樣的展示效果,無法讓人一目了然。”這似乎也說明了古籍文獻收藏過去的曲高和寡,并非由于人為原因造成,而是由其本身的局限性所致。
古籍造假難度較大
古籍高姿態進軍收藏市場,除了與它本身所具有的藝術、文物、經濟與文獻四方面價值相關之外,它的造假之難也是一個很大的優勢。收藏者最怕就是買到假品,但對于收藏古籍,似乎這方面的煩惱可以少些。古籍文獻本身是經過特殊的傳統印刷方式制作而成,加上它紙張載體形式之特別也為造假造成難度,藏家們在辨別時顯得相對簡單些。因而,在民間有一種說法是“古籍不怕買假”,也就是說即使買到古籍“原刻后印本”或是模仿得好的假品,其價值仍然比買到一張仿品假畫和假古瓷要高得多。
另外,出土古籍的罕見,使其存世量相對穩定,所以現存世的古籍文獻不少有“海內孤本”、“海內外孤本”等稱號。
小知識
我國古籍圖書的版本
我國的古籍圖書總體上是以雕版印刷形式為主,多種形式(活字、石印、影印)并存。所謂雕版印刷就是把文字刻在木板上,然后用來印書的印刷工藝。先在木板上刻出陽文反字,再在板上涂墨,蒙上紙張刷印出書頁。古人稱用這種方法印出的書叫刻本或者刊本,現代人把它稱為木刻本。木刻本又根據不同情況分成原刻本、翻刻本,寫刻本、套色刻本幾種不同的版本系列。
活字本,即用活字排印出來的書。最早使用活字印書的是北宋慶歷年間的平民畢升。(編輯:盛秀華)
作者:廣州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