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壞性增長”有出路嗎—我國中小鋼鐵企業生存戰略分析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16日 11:04 中國質量報 | |||||||||
業內人士曾提出,我國中小型普鋼企業出路有三條:一是大幅度改變現有產品結構,生產高附加值產品;二是轉型為特殊品種鋼鐵生產企業,以求占據一塊獨立市場;三是擴大企業生產規模,達到規模經濟,降低生產成本。業界將這三條道路分別稱為“變優”、“變特”、“變大”。對于具體某一中小鋼鐵企業來說,這三條出路并不都具有可行性。“變優”要求企業投入大規模資金,掌握先進技術。“變特”需要普鋼企業全面放棄現有生產經營模式,重新引進設備,研究技術,開發市場。“變大”,即自己做大規模,從目前政策環境看
關于小企業的生存之道,世界著名管理學泰斗、哈佛大學教授克萊頓·克里斯滕森提出了“破壞性增長戰略”的概念,認為小企業可以通過生產低成本、功能簡單的產品占領低端市場,在大企業不屑競爭的領域里尋找壯大的機會。美國小鋼鐵廠成功顛覆一體化鋼鐵公司成為這一理論的典型案例。 國內外鋼鐵業發展的外部環境不盡相同,我國中小鋼鐵企業能否從中借鑒,求取適合自身的生存發展之路值得探討。 在克里斯滕森分析的行業案例中,類似模式一再出現。“破壞性增長戰略”從最低端開始,提供質量較差但有成本優勢的產品,而行業中的大企業受到強大力量的影響,會自然選擇放棄這些市場。如寶鋼集團是國內最大的鋼鐵生產企業,其高端產品“冷軋汽車板”和“家電用鋼”的國內市場占有率分別高達47.3%和52.4%,但其并不生產螺紋鋼等低端產品。這就有可能給“破壞性”競爭者留出生存空間。 但有專家指出,美國鋼鐵業的發展模式很難在中國重演。美國的“破壞性”競爭之所以能形成規模,是因為美國自工業化至今,已經積累了70億噸鋼材。鋼材平均使用壽命是20年,美國每年淘汰的鋼材量約3億噸,這些廢鋼給“破壞性”競爭企業提供了足夠的原料。而截止到目前,中國鋼鐵積累不過20億噸,鋼鐵企業的生產流程也基本雷同,因此沒有足夠的原料供給使小企業實現“破壞性”競爭。 不過,國內中小企業還是可以從美國小鋼鐵廠創造生存夾縫的經驗中獲得啟示。全國數以千計中小鋼鐵企業在市場壓力和宏觀調控下,已經不能夠像以前一樣追求擴大規模,搞粗放經營。不少中小企業將眼睛盯向了“精、小、高、稀”產品,希望借此擴大自己的生存空間。 民營企業唐山國豐鋼鐵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震不久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說,該企業擁有400萬噸鐵、400萬噸鋼、280萬噸材生產能力,但產品技術含量、附加值比較低,下一步將加大力度調整產品結構,要在豐富現有帶鋼品種的同時,重點開發低合金鋼、優質鋼、高純度鋼。張震介紹說,準備建一條連鑄、連軋生產線,向高附加值、高精尖產品靠近。目前正積極實施一個有自主動知識產權、設計能力為200萬噸的超薄帶鋼項目,這一產品在同類鋼材中技術是一流的,可以用來滿足家電需求。 在中小鋼鐵企業相對集中的河北省,河北冶金行業協會對31家鋼鐵企業調查獲得的資料顯示,今年以來,河北鋼鐵工業增強了深加工能力,鋼材生產發展快于生鐵、粗鋼生產。同時,鋼材品種加快調整步伐,在31家鋼鐵企業中,建筑用鋼材增幅呈遞減趨勢,而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板帶材產量增長較快。 河北冶金行業協會副會長宋繼軍認為,面對越來越大的壓力,要想生存發展,中小鋼鐵企業必須走專業化生產道路,生產特色產品。小企業將某一個小品種做強了,大企業也不愿意與其競爭。所以,中小鋼鐵企業要看看哪些品種大企業不愿意生產,別的企業又干不了,自己經過技術改造可以生產,就生產這樣的產品,總之,要在細分的鋼鐵市場中選擇適銷對路產品。此外,還可以依托大企業,以出讓部分利潤為代價,從人家手中換取一點訂單。從目前市場看,專業化鋼鐵企業日子還是不錯的,比如河北永年的永洋鋼鐵公司,只生產輕軌和重軌,產品分別占到全國市場的1/3。 宣化鋼鐵集團總會計師鄧國富認為,我國絕大多數中小鋼鐵企業只會生產長材,受資金、技術、人才約束,不可能生產出技術含量較高的特鋼產品,所謂“變特”,也只是生產普通鋼材中的特鋼。現在對中小鋼鐵企業來說,最緊迫的并不是盲目調結構,而是抓住機遇積蓄實力。 作者:梁 棟 楊曉君/文 (來源:本站原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