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統計過程控制,簡稱SPC)對很多制造業企業來講,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物了!但做得好,做出效益的卻不多,特別是中小企業。但是在使用過程中存在很多誤區。
誤區之一:不能確定正確的管制點。不知道哪些點要用管制圖進行管制,花費大量的時間與人力,在不必要的點上進行管制。殊不知,SPC只應用于重點的尺寸。那么重點尺寸或性能如何確定呢?通常應用FMEA的方法,開發重要管制點。嚴重度為8或以上的點,都是考
慮的對象。
誤區之二:沒有適宜的測量工具。計量值管制圖,需要用測量工具取得管制特性的數值。管制圖對測量系統有很高的要求。在進行測量系統分析之前,要事先確認測量儀器的分辨力,要求測量儀器具有能夠分辨出過程變差的1/10到1/5的精度,方可用于制程的解析與管制,否則,管制圖不能識別過程的談判。而很多工廠忽略了這一點,導致做出來的管制圖沒辦法有效地應用,甚至造成誤導。
誤區之三:沒有解析生產過程,直接進行管制。管制圖的應用分為兩個步驟:解析與管制,在進行制程管制之前,一定要進行解析。解析是目的,確定制程是穩定的,進而是可預測的,并且看過程能力是否符合要求,從而了解到過程是否存在特殊原因、普通原因的變差是否過大等至關重要的制程信息。制程只有在穩定并且制程能力可以接受的情況下,方可進入管制狀態。
誤區之四:解析與管制脫節。在完成制程解析后,如果我們認為制程是穩定且制程能力是可接受的,那么,就進入管制狀態。制程管制時,是先將管制線畫在管制圖中,然后依抽樣的結果在管制圖上進行描點。管制圖中的管制線是解析得來的,也就是說,過程解析成功后,管制線要延用下去,用于管制。很多工廠沒能延用解析得來的管制線,管制圖不能表明過程是穩定與受控的。
作者:佚名
(來源:本站原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