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棉花供應缺口將達到300萬噸,加之目前我國棉花流通秩序依然混亂、棉花企業依法履行質量義務的意識較差,因此,今年棉花質量不容樂觀。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有關專家提醒棉花質量監督部門,要進一步加強棉花質量監管。這是記者從日前召開的2005年全國纖維質量監督執法打假工作會上獲悉的。
據了解,2005年度棉花產銷缺口較大。由于種植面積減少,棉花產量下降,紡織需求
旺盛,供應缺口擴大。預計全國棉花種植面積在500萬公頃左右,減幅12%。如果后期氣候正常,預計產量為560萬噸左右,同比減少70萬噸。加之入世后,我國紡織業快速發展,全國紗產量已連續多年以兩位數增長,2004年已達到1120萬噸。2005年又是全球紡織品出口配額取消的第一年,盡管近期針對我紡織品出口的貿易摩擦不斷,但今明兩年我國紡織品出口能力仍會有較大的釋放。預計2005年度紗產量將在1300萬噸以上,加上其他用棉,年度棉花需求總量將超過900萬噸,全年度棉花產需缺口將在300萬噸以上。另外,今年預計全球棉花產量減少9%,消費量增長2%,市場對棉花的質量壓力相對減小。
有關專家分析認為,市場出現供不應求狀況,需求方對供應方難以形成質量壓力的情況下,有可能使摻雜使假的現象加劇,棉花質量形勢將十分嚴峻。
此外,目前我國棉花流通秩序混亂的問題依然存在。棉花市場放開后,盡管在打破壟斷、鼓勵競爭等方面取得了成效,但是,棉花市場流通秩序混亂,競爭無序的問題始終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對棉花質量造成沖擊。主要表現在經營主體大量增加,并且呈多元化、分散化、規模小的局面,個體經營成分增加。收購環節坐商改行商,并且出現大量棉販直接走鄉串戶或到田間地頭收購棉花的現象。加工環節重復建設日趨嚴重,加工能力遠遠大于棉花產量。市場管理不到位,地方保護主義嚴重。使用“兩小一土”無照經營問題屢禁不止,甚至出現了不少成規模的“家庭作坊”、“馬路市場”、“路邊棉站”。一旦供求矛盾突出,市場秩序將更為混亂。
在生產加工領域,棉花企業依法履行質量義務的意識仍較差。收購、加工過程中,不采取有效措施排除異性纖維,混等混級;回潮率超標;包裝標識不規范,隨行就市標注等級,貨證不同行,貨證不符、協商定級;摻雜使假時有發生。用棉企業不執行標準,貨買一堆,協商定級;有的購買“兩小一土”加工的棉花;無照經營企業銷售的棉花以及摻雜使假棉花;有的不配合檢查工作,拒絕提供供方情況和有關單證,客觀上縱容了棉花質量違法行為。
對此,業內人士分析指出,棉花供不應求局面的生成,市場秩序混亂將導致棉花企業放松質量管理,超水棉、混等混級、異性纖維等問題將再度突出。棉價高、等級差價大,客觀上出現了虛高等級的獲利空間,購銷經營中虛高等級、虧空重量等問題將再度嚴重,發生區域性棉花摻雜使假和惡性案件的隱患仍然存在。
作者:王 輝/文
(來源:本站原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