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寶元:環京津貧困帶昭示區域聯動發展迫切性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19日 09:07 新京報 | ||||||||||||
當前,決定未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軌道的第十一個(2006年至2010年)五年規劃正在加緊研究編制中,各地政府也投入了相當的財力和人力進行前期調查研究,其中以城市圈為核心的城鄉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問題尤為引起各方關注,由河北省政府聯合亞洲開發銀行發布的研究報告提出“環京津貧困帶”和創建“生態經濟特殊示范區域”就是一例。 從全國整個區域經濟發展狀況來看,“三主四次”城市群已成為定局。“三主”指首
相對于長三角和珠三角經濟圈,首都大區域經濟圈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首先,區域內二元經濟突出,核心城市間、城鄉間經濟發展差距較大,區域內部協調發展的矛盾突出;其次,大首都地區內城市各自為政,缺乏合理的協作與分工,區域經濟集聚程度較低,未形成適應現代市場經濟一體化發展趨勢、具有區域強大輻射力和競爭實力的城鎮體系,行政地位或者經濟實力相當的城市之間畸形競爭,存在行政隸屬關系的城市之間相互掣肘、利益沖突,無行政隸屬關系、經濟實力不相當的城市之間無序發展、不規范競爭;其三,環渤海經濟區域核心城市實力不強,區域外向型經濟發展相對滯后,國有經濟比重最高,民營經濟發展嚴重不足。所謂“環京津貧困帶”,雖然是從河北立場上提出來的,但其實是首都大區域經濟總體不協調發展,矛盾和問題的突出表現。 因此,要解決“環京津貧困帶”問題,其實關鍵還不僅在于創建什么“生態示范區域”的事情,而更根本的在于緊緊抓住“十一五”規劃的難得契機,立足全國區域經濟整體格局,從長期戰略發展高度全面規劃包括京津冀北地區在內的大首都經濟圈,盡快確立首都大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框架和合作機制,在區域經濟合作、區域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區域生態環境維護和區域文化旅游圈合作等方面,積極推動首都大區域城市間的規劃聯動、市場聯動和政策法規聯動,建立區域合作磋商機制、經濟合作交流機制和共同發展機制,以促進首都大區域整體聯動協調發展。 具體地說,有如下四個要點:在區域經濟合作方面,要對區域產業結構進行統籌協調和重新布局,形成包括北京知識經濟核心圈、以天津地區產業經濟圈和以沿海港口網絡為紐帶的外向型經濟圈的三層區域遞進發展格局;在區域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需推進城際快速軌道網絡建設,形成京津兩大樞紐分工,首都大區域綜合快速交通運輸樞紐和網絡;在區域生態環境維護方面,應強化區域意識、雙贏意識,通過多種合作渠道和方式進行大區域生態環境整治維護;在區域文化旅游圈合作方面,應本著“互惠互利、優勢互補、結構優化、效益優先”的原則,積極推動首都大區域城市間的規劃聯動、市場聯動和政策法規聯動,建立區域合作磋商機制、經濟合作交流機制和共同發展機制。 李寶元(北京師范大學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