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最新統計顯示,自1999年6月16日至今年5月20日6年間,農業部已陸續發布6批共62個植物種(屬)類型的植物新品種保護名錄,植物新品種保護環境的不斷改善,使育種者品種權申請數量以年均30%的速度遞增,今年前7個月外國企業和個人的申請數量達到54件,目前中國農作物品種權年申請量已位居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聯盟成員國第4位。
正在成都召開的第二屆全國農作物授權品種展示暨品種權交易會上,6家育種企業與6
家科研單位簽訂了85項植物新品種授權,新品種轉讓經費超過5000萬元。農業部副部長張寶文對此表示,植物新品種保護制度影響力的擴大和育種者品種權意識的提高,促進了科研與生產經營的聯合,促進了具有知識產權的農作物新品種的轉化和應用,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產品競爭力增強服務。
農作物新品種為中國糧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張寶文介紹說,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的實施,激發了育種者創新的熱情。統計顯示,2002年至2005年6月底,全國共申請農作物品種權1800余個,相當于1979年至2001年培育并推廣各種作物新品種、新組合的總和。據對500個授權品種和申請品種的統計,幾年累計授權品種的推廣面積達0.427億公頃,增產糧食563.2億公斤,實施單位所得效益達19.7億元,社會新增效益223.7億元。
農業部科技教育司司長張鳳桐表示,植物新品種保護制度在推動中國育種業技術創新、優化育種資源配置、推動農業科技創新體制的改革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從對中國500多個授權品種和申請品種的調查情況來看,48.2%的品種權申請來自企業;在植物新品種研發經費投入中,企業、育種單位及其他渠道投入已高達83%。政府投入僅占17%,育種業科技創新投入的機制發生了顯著的變化,企業作為技術創新主體的作用和功能大大強化。
作者:姚潤豐
(來源:本站原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