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鎖定
今年上半年,湖南省針對煙花爆竹生產企業進行的定檢合格率高達90.9%;而以流通產品為主的強檢,兩年來竟有九成產品不合格,出現嚴重的反差。
高低反差強烈
截至6月底,根據湖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下達的定期監檢計劃,湖南省煙花爆竹產品安全質量監督檢測中心對省內花炮生產企業進行了定期檢驗,完成監檢批次1168個,合格產品1062個,合格率高達90.9%,與2004年同期相比,合格率有所提高。
然而,如此高的合格率卻無法掩蓋假冒偽劣產品充斥市場,低質低價產品魚目混珠的現象。記者從湖南省質量技監局監督處了解到,2003年和2004年,湖南省煙花爆竹產品強制監督抽查不合格率高達93.9%和89.4%,兩年中抽檢產品無一合格的地市竟然分別達到了11個和8個,若不是作為主產地的瀏陽產品合格率較高,其抽查結果將更加慘不忍睹。
定期監檢針對的是生產企業,而強制監督抽查主要是針對市場上流通的產品。也就是說,在生產企業進行抽檢的產品合格率高,而市場上抽檢的產品合格率極低,出現嚴重的反差。其中,引燃引線時間不合格和使用違禁藥物強氧化劑氯酸鹽兩項就占了所有不合格項目的54%。
問題出在哪里
市場上銷售的花炮應當是從生產廠家購進的,那么問題到底出在哪兒呢?
目前,我國煙花爆竹企業正處在由家庭作坊、小型企業向工廠化、集約化轉變和過渡。但作為傳統手工藝制品,其生產技術含量不高、企業入行的門檻低等弊端卻是顯而易見的。據了解,煙花爆竹的生產、銷售、貯存、運輸都需要辦理相應的許可證,但長期以來,以縣、鄉為主的許可證代理形式形成了“廠易辦,店好開”的狀態,不少不具備生產條件的小作坊得以辦廠經營。湖南省煙花爆竹產品安全質量監督檢測中心主任盧蓉秋告訴記者,這些從事煙花爆竹生產的家庭式小作坊生產工藝、技術仍停留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水平,從業人員素質低,對質量不重視,對生產標準不理解,生產仍按老套套,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普遍存在生產無工藝流程,技術無資料,生產無計劃,有生產材料就干,有資金就開工的“三無二有”現象。尤其是主產地瀏陽以外的地區,一些小作坊基本沒有生產手段和生產規模,甚至把各道制作工序分散到各個農戶,來降低成本。這些小作坊生產出來的產品質量根本無法保證,市場上許多假冒偽劣產品也大多出自于這些小作坊。
此外,還有一種怪現象:一些有一定規模、生產相對規范的生產企業對質量技監部門的定期監檢工作非常熟悉,為了保證合格率,這些企業會在檢查期間生產質量好的產品以應付檢查,而在平時則為了獲利生產劣質產品。例如,使用氯酸鹽會使煙花爆竹在聲音、光澤、色調上取得較好的效果,價格也便宜,然而,氯酸鹽是一種強氧化劑,分解時,呈放熱性反應。因此,氯酸鹽與硫、磷、硫化銻、硝化棉、有機物等混合時,容易產生爆炸。使用了氯酸鹽制成的產品,藥物的感度也極高,在運輸、貯存過程中,也是引起事故的主要原因。因此,氯酸鹽是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但一些企業為了迎合市場,不僅偷偷使用氯酸鹽,還靠偷工減料、粗制濫造來降低成本。還有些企業為了偷逃稅費,甚至偷偷生產低成本的的劣質產品,在晚上用農用車運走規避檢查,來滿足市場需求和占領市場,以獲取最大的利益,這就直接造成了不少企業定期監檢合格率高,強制監督抽查合格率低的現狀。
監管存在缺失
據業內人士介紹,各個地方的市場管理與檢測能力發展極不平衡。煙花爆竹市場一直是由公安部門管理,近年來,隨著國務院的有關職能調整,其部分職能有所轉變,但仍有許多地區的接管工作未能及時到位,形成了管理空白區,加上一些地方行政機構采取地方保護主義的措施,給檢測機構的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困難,也給市場的不正當競爭提供了可生存的土壤。
據湖南省質量技監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為了提高煙花爆竹產品的質量,質量技監部門在加強定期監檢和強化監督抽查力度的同時,也在積極引導企業走名牌效益之路。2004年10月發布實施,今年3月1日起執行的《煙花爆竹 安全與質量》等5個國家標準對引燃時間、藥量的使用上作了比較準確的規定,解決了生產操作中的實際問題,也為提高產品質量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深受生產企業、經銷企業和管理部門的歡迎。“確保煙花爆竹的質量與安全才能使消費者得到真正的享受。”這句話,不僅僅是生產廠區貼著的一條標語,更應該印在每一位從事煙花爆竹生產、銷售的從業人員心中。
作者:王融國/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