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鋁河南分公司企業標準體系實施見聞
7月19日,在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一項涉及企業標準體系、質量管理體系、職業安全健康和環境管理體系的整合工作,隨著管理體系整合工作會議的召開,進入“收官”階段。
這項工作開始于今年年初,體系整合的結果是將三大認證體系的手冊、程序文件作為管理標準、工作程序標準或崗位工作(作業)標準進入企業標準體系。公司副總經理曾慶猛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企業管理必須有一條主線,3年前,中鋁河南分公司編制企業標準體系,已經將標準化管理和缺陷管理、信息化管理確定為“三步走”戰略。以企業標準體系實施為核心的標準化戰略,給每個崗位的每項工作一個惟一的依據,所有的工作都變得簡單了,再也沒有出現“一棍子捅上天,一竿子插到底”的混亂,這次整合就是要確立標準化在企業管理中的主線地位。標準化在中鋁河南分公司具有“憲法”性質。從工作記錄開始
7月18日,在中鋁河南分公司水電廠排水車間清水泵房里,張心威、丁翠英上班后的第一項工作是巡視水位的變化和配電室、水泵的運行情況,巡視的結果是當天的第一次工作記錄。
上午10時許,記者看到他們剛剛做完第三次記錄,每個項目的記錄結果都是“對”號。
“怎么讓我相信這第一次記錄是8點做的,不是8點以后補做的,而且確實是巡視了才做的?”記者的提問直截了當。
丁翠英指著鑲在鏡框里的《清水泵房崗位作業標準》說:“一個小時巡視一次,記錄一次,是標準規定的。”她的表情告訴記者,這無需任何解釋。
看著記者還是將信將疑,張心威解釋道,原來的規定也是一小時巡視一次,是開會提的要求,但不是標準,也不要求記錄,感覺上就可以隨便一些。現在有了標準,8:30去補8:00的記錄或8:00的巡視改在8:30,一旦被發現,就要扣獎金;如果半個小時里出現設備空轉、水壓過高或過低等情況并造成設備運行故障,就要扣大錢了。
車間主任張留群接著張心威的話說:“現在,有標準管著他們,我才能靜下心來想些大事,做些大事。”
張留群所說的“大事”就是成本控制。他說,2003年1月以前,幾乎所有的設備都是不壞不修。比如螺旋泵的軸頭,換一個要1.5萬~1.6萬元,現在經常巡視檢查,小毛病及時發現,及時維修。螺旋軸頭大修一次由原來的2000小時延長到6000小時,而小毛病的維修最多幾百元,大大降低了設備運行成本。僅僅在排水車間,單是更換備件和低值易耗品,2004年就比2003年降低了6萬元的成本,占這項開銷的1/5還多。
替張留群“管”著張心威、丁翠英的《清水泵房崗位作業標準》,只是2003年1月起實施的中鋁河南分公司企業標準體系中的一項標準。這個體系由5000余項標準構成,除作業標準,還包括管理標準、技術標準、工作程序標準。張留群津津樂道的成本控制,是2002年1月鄭州鋁廠這家1958年建廠的企業改制成為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作為一家以成本控制為中心的企業的頭等大事。
人人都能掌握的標準
中鋁河南分公司運輸部有鋁氧罐車349輛,礦石翻斗車232輛,內燃機車4輛,原材料的運進和產品的運出遍及全國,用的是自家車輛,走的是公家鐵路。企業自備車輛和鐵路配置的車輛在保養、維護、使用等方面的要求不盡一致,運輸部接受鐵路和企業的雙重領導。
輪軸班班長樊惠敏以檢修為例,說出了以前在這個部門工作的難處。新標準實施前,鐵路部門有安全操作規程,公司有安全動作標準,雖說大體一致,但也有差別,弄不好就會留下安全隱患。新標準合二為一,有工作記錄的要求,每個項目的檢測都要有探傷員、工長、質檢員、驗收員4個人蓋章。運輸部質量管理科科長郎東玲說,單是作業標準,運輸部就有108項,是吸收鐵路部門相關規程的要求加上符合氧化鋁礦石和產品運輸的自備車輛要求編制的,這樣,每項工作就只有一個依據,工人容易掌握。
除108項作業標準,運輸部還有工作程序標準25項、工作標準136項、技術標準81項。這么多的標準全部用起來,要花不少心思。
外鉤班,負責將內鉤班檢測合格的車輛掛鉤裝配。班長李凡帶記者到剛剛進入外鉤班的翻斗車旁,指著寫在掛鉤上的白色粉筆字“合”說,這個“合”字是內鉤班的3名工人和班長寫成的。第一名工人在他的工序上檢測合格,只寫一個“人”字,第二名工人走下面的工序,檢測合格再寫上“一”字。“口”字由第三名工人寫,但不能把“口”寫滿,班長檢查3名工人的工作后,再添上最后一筆,這才算合格。只有帶著“合”字進來的車輛,我們才裝掛鉤,這是程序標準要求的,也是為了實施標準發明的“合”字工作法。
一個運輸部,三四百項標準,編出來容易,做起來怕就難了。運輸部想出了一個辦法:編口訣,即《員工標準化操作口訣》。如調車作業,從“動車運行莫忘記,確認信號要仔細,防溜措施要記牢,手閘鐵鞋緊固器”開始,第一道工序共有14句口訣。
正進行車輛整備作業的一位工人師傅一邊作業一邊念叨著:“檢查先從端部看,扶手腳梯和端板,鉤頭鉤脖沖擊座,無裂無損無折斷……”看得出,這口訣化的標準在運輸部已不再是枯燥的條文。
讓紅頭文件“遠去”
中鋁河南分公司位于鄭州市上街區,據說,當年就是為了鄭州鋁廠才設的這個區。排水、運輸都不是該公司的主營業務,那么,這么大的企業要多少標準?計劃經營部副經理唐軍告訴記者:5577項。
唐軍說,除941項技術標準外,企業標準體系中很多標準規范的內容,以往都是通過紅頭文件自上而下傳達的。
在電解廠副廠長李希明看來,標準和紅頭文件根本就不是一回事。電解廠有1500多人,絕大部分是工人,長期和一線工人打交道的李希明既知道工人怎么想,也知道生產是怎么回事。他說,企業的紅頭文件盡管也是圍著生產轉的,大部分是講某一項工作該怎么做,但畢竟是“紅頭”文件,而不是“技術”文件。紅頭文件講精神,對工人來講,能了解個大概就不錯了,何況針對同一項工作的紅頭文件,往往是今年說今年的,明年說明年的,有時甚至自相矛盾。李希明還吐出了他原來深深感受到卻說不清道不白的一種尷尬:在工人為主體的生產企業,紅頭文件一般只到車間主任級,工人了解紅頭文件是通過開會傳達的,傳來傳去,到工人這個層次也變味了,生產怎么辦?還是憑經驗。
說到標準,李希明長出了一口氣:“標準講程序,重過程,環環相扣,丁是丁、卯是卯,可以讓工人心服口服。”李希明講,他原來經常參加檢查組的工作,去檢查是“轉一下”,匯總結果是“碰一下”。提起一個班組或車間工作,口頭禪是“感覺怎么樣?”如果有人提出“那個地方有問題”,肯定有人因為記不清楚反問“哪個地方有問題?”現在他也參加檢查組的工作,有標準作為量化的依據,檢查完畢,結果就出來了,該表揚的表揚,該獎勵的獎勵,工人特別理解和配合檢查組的工作。
中鋁河南分公司的企業標準體系幾乎覆蓋了公司的全部工作。在唐軍辦公室,記者翻開一冊標準匯編,看到里面有《管理人員工作條例》、《請示報送工作程序》、《傳真、復印、打印管理工作程序》。如果不是看到緊隨這些文件名稱后面的標準編號,還以為錯把紅頭文件編在了標準匯編中。但是,看過這幾項標準后,記者感覺到,這些都是按照標準編制規則制定的,確屬標準無疑。其中的內容,如《管理人員工作條例》,在標準必備的項目“規范性引用文件”中,引用了中組部《關于加強國有企業領導班子建設的意見》和人事部《全民所有制企業聘用制干部管理暫行規定》。唐軍說,雖然中組部、人事部文件是大的紅頭文件,但其中的內容很多是定性的規定,有些甚至可以量化,小小的企業標準引用了大的紅頭文件,在不妨礙管理者領會這些文件精神的同時,盡可能給出可以量化的“度”,管理者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應該做到什么程度,都一目了然。
唐軍講了一個發生在標準體系剛剛實施時的故事。氧化鋁廠熟料窯的一位看火工不信標準信師傅,堅持按師傅教的做,另一位看火工嚴格按標準做,經過對比,按標準做的工人比只信師傅的工人節約了20%的能耗。最新統計結果表明,今年1~5月份,中鋁河南分公司噸氧化鋁能耗同比降低26公斤標準煤,降幅2.62%;噸氧化鋁工藝能耗同比降低81公斤標準煤,降幅8.5%;電解鋁耗電量同比降低69千瓦·時/噸,降幅0.46%,均創歷史最好水平。值得注意的數據還有,公司前5個月的營業費用比預算節約831萬元,主要設備利用率達83.9%,達到歷史最好水平。
實施了兩年半的企業標準體系,對中鋁河南分公司的成本控制究竟起到了多大的作用?唐軍回答說,他們用中國企業家協會提供的公式,計算的結果是節省1.7億元。
作者:徐風/文
(來源:本站原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