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日前發布的《600種主要消費品和300種主要生產資料商品供求狀況調查報告》稱,今年我國商品市場出現部分行業庫存增加,供求關系發生逆轉。特別是鋼鐵、水泥、電解鋁等行業由于幾年間的過分擴張,現在大多正在遭遇著產品價格下跌、庫存大幅增加以及利潤明顯下降的困擾。
關于以上行業的過剩警報,近幾年一直不絕于耳。但頻頻發出的警報聲,為何阻擋不
了大量資金的“投資沖動”,又是哪些“熱錢”充當了本輪擴張的急先鋒?還有誰,充當了推動本輪盲目擴張的“幫兇”?
消費品:利潤有空間過剩屬常態
在商務部監測的84種紡織品服裝中,86.9%的商品供過于求;73種家用電器中,87.7%的商品供過于求;19種五金電料商品全部供過于求。商務部報告指出,國內600種消費品市場中,紡織品、家電、鞋等商品市場需求減弱,供大于求趨勢明顯。
作為以非公資本為主體的投資領域,消費品行業理應對“過剩”的市場信號非常敏感,但為什么還會出現“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投資沖動?
利潤是企業的指揮棒。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首席經濟師祝寶良認為,雖然近年來消費行業一直叫喊逼近“零利潤”空間,但從有增無減的投資熱情看,這類行業的利潤空間還遠沒有“觸底”。
首先是一些產品“換型不換芯”,成本不變而價格猛漲。
其次,以勞動力為代表的生產要素價格仍然偏低,企業生產成本仍然可控。
再次,消費品市場競爭激烈,隨著一批實力不強的中小企業倒閉破產,一些“龍頭企業”開始浮出水面,“規模效應”開始顯現,生產成本出現下降。
商務部國際貿易研究院國內貿易與市場研究部主任李永江預測,下半年,受持幣觀望等因素影響,預計對家電、五金、紡織品市場銷售的影響還會進一步顯現。但祝寶良認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工業消費品適當出現供過于求的現象是常態,主要消費品的過剩并非今日始。從1998年開始,家電、紡織品等主要幾大類消費品基本上都是供過于求,呈價格下降的趨勢。但除紡織品等行業可能是由于市場信息滯后造成過剩外,大多消費品供大于求的狀況能夠存在,根本上是企業仍然能夠獲取利潤。
生產資料過剩:地方政府難抑投資沖動
據祝寶良介紹,和消費品以民營資本為投資主體的情況不同,目前我國的許多生產資料投資項目,因為投資規模大,以政府為主或以政府為背景的資金在項目中占有相當比例。
地方政府何以難抑投資沖動?有關專家認為,目光短視、急功近利是主要原因。近年來許多地方出現了電荒、煤荒,油、電、煤、運價格高漲,導致部分地方出現大量盲目投資。7月15日,發展改革委、國土資源部、水利部和環保總局四部委聯合發文,要求涉及9省區的32個違規電站項目必須立即停止建設,并停止項目各項前期工作。
雖然國家多次閃亮關于鋼鐵、電解鋁、水泥等行業產能過剩的“紅燈”,但有些地方政府仍然熱衷于搞“政績工程”。
更嚴重的是,因為地方政府參與造成的“強貸”現象,使銀行形成了大量的呆壞賬。據統計,本次四部委叫停的32個違規電站,按照每千瓦5000元的造價計算,裝機總容量達1711.4萬千瓦的電站項目若建成,投資規模將高達855億元。按發電企業20%的資本金計算,違規電廠投資中,來自銀行的資金將達到684億。
來自發改委的最新數據,5月份、6月份我國鋼材價格每噸急跌1000多元,部分品種價格已跌破行業平均含稅成本。鋼鐵企業庫存增長了32.9%,應收賬款增長了21.9%。流通環節氧化鋁庫存增長53.7%,鐵礦石庫存增長17.2%。電解鋁行業陷入困境,全國125戶電解鋁生產企業中有38戶停產,56戶虧損。祝寶良認為,在中央對過熱行業發出明確的宏觀調控政策信號后,如果沒有以政府為背景的投資,投入巨大的鋼鐵、電力等生產資料行業很難出現產能的過度擴張。
破解產能過剩:在規模和壟斷間尋找“蹺蹺板”
如何在供大于求的整體背景下,找準規模和壟斷之間的平衡點,是行業發展首先考慮的問題。
在生產資料領域,業內人士認為,要加快國有企業的改革步伐,使國有資本盡快從一些領域中退出,這是避免盲目投資的重要環節。國務院已出臺了《國務院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這個被業界稱為支持非公經濟發展的“三十六條”,除了加強對民間資本的保護支持之外,還將石油、民航、鐵路等長期由國家壟斷的領域向民間資本開放。祝寶良認為,隨著這些壟斷領域的國退民進,真正的市場機制將逐步形成,盲目投資的沖動將得到有效遏制。(編輯:石淼)
作者:北京青年報令偉家 肖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