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浙江的鄉野“農家樂”迅速興起,到郊區的景點游玩,吃農家菜,睡農家炕,已成為都市人們休閑的新鮮玩法。尤其是夏天,背靠著避暑勝地天目山、清涼之源千島湖,臨安、余杭、淳安等地的溫度比大城市里至少低三四攝氏度,吸引得上海、杭州等大批待膩了空調房的城里人紛至沓來。然而,大片生態景點的開發和游客的到來在為村民們帶來經濟回報的同時,卻也給原本自然和諧的山村帶來了種種生態破壞和污染。
游客們“快樂”完就走了,對當地環境的污染卻得村里“消化”好幾天
隨著杭州氣溫持續走高,位于浙西大峽谷、能提供70多個客床的臨安九源村幾乎天天爆滿。除了蔬菜全部自己栽種外,村民們還經常去山里打點野兔、野豬什么的,這些純正的農家菜讓客人們“樂不思蜀”。
前來九源村的客人中,不但有杭州人、上海人,還有不少的外國游客。來自旅游部門的統計數據顯示,2004年,臨安20余個生態旅游景點共接待游客305.5萬人次,比上一年增長25.7%。農家樂成了這個地方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同時出現的問題是:游客們“快樂”完就走了,對當地環境的污染卻得村里“消化”好幾天。
同樣位于浙西的白沙村,背靠著青山秀水,這幾年“農家樂”也辦得有聲有色。經濟發展的同時,村長夏玉云也面臨著許多新的煩惱:城里來的游客多了,垃圾也隨之增多。村里為了處理垃圾、整治環境,耗費了不少精力。夏玉云稱自己是“喜憂參半”:本來貧窮的山區小村莊,因為“農家樂”的開發,現在幾乎每家每戶都住上了樓房。但與游客同時增加的,還有村里聘請的保潔員。目前,村里就有3個保潔員,而景區則更是多達10多個。
夏玉云皺著眉頭告訴記者,他們幾乎在村子和景區的每條路上都安裝了垃圾桶,但果皮、煙頭、塑料袋、礦泉水瓶依然屢屢現身地面。10多個保潔員每天不停地揀拾,仍然“應接不暇”。“這個夏天,幾乎每天都要運走一垃圾車的垃圾。”夏玉云說。
“因為到了農村,自然就覺得沒必要像在城里那么講究了”
面臨垃圾問題的,還有位于杭州市內西湖風景區的農家們。上茅家埠村坐落在西湖西面群山之中,是不想遠行的杭州人“偷得浮生半日閑”的常去之處。
村里香樟茶苑的老板方擁軍一面為生意興隆而高興,一面向記者大倒苦水:每到周末,小小茶苑里就會坐滿40來個客人。由于到了“鄉下”,很多客人頓時沒了在城市的“約束”,瓜子殼、煙蒂,甚至吃飯剩下的骨頭扔得滿地都是。“其實我們每桌都提供了果殼簍啊”,方擁軍顯得很無奈,“每次客人走后,我們的4個服務員都要很費力才能將地面打掃干凈。”
家住杭州下城區的張先生幾乎每個周末都去西湖邊的梅家塢村喝茶吃飯。“因為到了農村,自然就覺得沒必要像在城里那么講究了。再說了,不是每次都有服務員打掃的嘛。”他面色平靜的說。
同樣位于西湖風景區的龍井村,憑著名揚海內外的龍井茶和乾隆御筆“十八棵御茶”,吸引了眾多的茶客慕名而至。當地村民說,除了亂丟垃圾,還有游客擅自爬進“御茶園”去拍照、采摘茶葉,甚至折下茶枝“留作紀念”。“城里人旅游避暑,但生態環境的單卻要由我們村民來買了。”這位村民說。
杭州市旅游委員會規劃處姚處長告訴記者,今年4月初到5月黃金周,西湖風景區內小小的龍塢茶村就接待了8000多名游客,排泄、廢水、汽車廢氣給當地的環境造成了巨大的壓力。
“那里既不能設廠,也不能開荒,可老百姓還是要過日子啊,所以‘農家樂’這條路要堅持走下去。”姚處長介紹說,為此,杭州旅委支出200多萬元,用于建造排污管;同時正在醞釀出臺規劃,在杭州市區的黃龍集散中心開通大巴,統一接送前去西湖景區的游客,以控制私家車的進出,減少汽車噪音和廢氣的排放。(編輯:石淼)
作者: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