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春季至今,京城一直處于藝術品拍賣會的熱潮中。眾多拍賣公司相繼亮相、扎堆登場,8000余件藝術品風格多樣、名家大師精品匯集和參拍品整體檔次明顯提升,形成本次春拍的顯著特點。
從嘉德5月率先開槌到中貿圣佳于7月底收槌,京城著名拍賣行的總成交率增加了24%至38%,總成交金額達26億至28億元;參與投資的新人和民間機構資金量明顯增加;除了傳統
熱點古典瓷器、中國近現代書畫繼續穩步發展外,中國油畫和中國當代繪畫場次也快速攀升。
精品戰略促藝拍市場快速發展
各家拍賣行推行“精品戰略”,拍品整體檔次提升,是促成投資者舉牌叫價更加理性化、現場競爭趨向理智化的關鍵。新的市場理念,使得繼嘉德和翰海等拍賣行總成交金額達到六七億元后,華辰和榮寶拍賣公司成交金額也首次突破億元關口。
業內人士分析說:嘉德和翰海等著名拍賣行,用了近八年才使總成交金額達到億元;而華辰僅用了短短三四年時間總成交額便突破億元,充分說明了京城藝術品拍賣市場的發展速度之快。拍賣總成交金額,是衡量拍賣公司實力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也是拍賣行拉開檔次、創造品牌效應和提升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指標。
目前京城一線著名拍賣公司間的競爭,將步入一個相對溫和的階段;進一步鞏固排名順序和突出特色、做好品牌是其競爭策略。
而對于眾多二線拍賣公司,發展穩定的客戶群、進一步提高總成交金額,提升市場份額和品牌知名度,是十分艱難而又必須要解決的課題。
社會資金介入藝拍的利與弊
統計數據顯示,社會資金已占到藝術品投資市場的64%左右;這些外部資金的介入,推動了國內藝術品拍賣市場價格的不斷攀升。
以陸儼少的作品為例,上世紀90年代初每平方尺約在萬元左右,近幾年已升至5萬元而精品達40萬元以上。
有關專家分析: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從以民間收藏家、博物館為主體發展到民營企業和社會資金比例達60%以上,其過渡時間只有短短的兩三年。
這種迅速擴張雖然大都還在相對合理的范疇,但某種程度上也導致藝術品拍賣市場價格過快增長,藝術品收藏與投資帶有一定過度投機炒作色彩。
收藏界人士說:缺乏合理的收藏投資理念,藝術品收藏過分強調投資功能,是造成拍賣會無序、過度競爭,從而使成交價格不合理攀升的主要原因。一些人過分看重藝術品收藏的經濟價值,形成了藝術品市場價格背離文化價值的怪現象。
完善法規規范市場是當務之急
記者發現,一些經典作品的仿制品和贗品多出現在一些中小藝術品拍賣公司的拍賣場上,某些中小藝術品拍賣公司虛報總成交金額和假成交的現象也時有發生。
對此現象,業內人士認為,在名家大師的經典作品供貨資源相對緊缺、收藏與投資市場需求持續旺盛的供求矛盾面前,產生了贗品生存和發展的社會空間。
中國拍賣協會一位資深專家分析說,目前我國對藝術品主要有兩種鑒定方法,一種是目鑒,即專家憑經驗觀察識別;另一種是考證,即通過相關資料考查判斷。這兩種方法都帶有很強的個人主觀因素,有較大的局限性。另外,京城藝術品拍賣行迅速發展,如今已有數百家,而有較高藝術品鑒定能力的專家卻十分稀缺,征集拍品時“走眼”或放松標準,也是造成贗品屢屢出現在拍賣會上的重要原因。(編輯:盛秀華)
作者:北京青年報梅楚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