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在研究十字路口的交通混亂問題時發現,最初,絕大多數人是遵守紅綠燈指揮的。但后來,那些闖紅燈者可以白得方便、節省時間,而耐心等待綠燈的卻自添麻煩,甚至在綠燈通行時也會碰上闖紅燈而過的人、車,落得個“白吃虧”。于是,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了闖紅燈,路口交通秩序從此大亂。
在社會生活中,類似的例子不在少數。一項法規、措施出臺,開始時眾人都心存畏懼
,不敢逾越;但是,當少數膽大者以身試法,卻無人制止、處罰,并因此得利,而守法者也不過是“白守法”,于是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了突破法規底線,管理秩序大亂。分析這些現象,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由于管理、處罰不到位,致使少數失信違法者從中得到好處,而多數誠信守法者卻相對吃虧;長此以往,失信者自得其樂、日益猖狂,而守信者則傷心苦悶,最終加入失信者的隊伍。當前,假冒偽劣、環境污染、偷稅逃稅、合同違約等破壞市場經濟秩序的諸多問題,雖然原因各有不同,但因“講誠信者吃虧”導致的心理不平衡,進而引發爭相效尤,應該是個重要原因。
建立社會誠信體系,就是不能讓講誠信者吃虧,同時要讓不講誠信者付出代價。要做到這一點,不見得要給講誠信者以物質獎勵,最為關鍵的,是實施嚴格有效的管理和處罰制度,讓不講誠信者付出代價。相對而言,這就是講誠信者得到的好處。再以交通秩序為例,對少數闖紅燈者,如果當初能夠及時地制止、處罰,眾人就會心存敬畏,自覺遵守秩序,直至習慣成自然,管理成本也會大大降低。如果開始不管,任其泛濫,待到交通秩序大亂時,再想重新治理,不僅成本高昂,而且困難也是非常之大。
據報道,我國企業在市場交易中因信用缺失、經濟秩序問題造成的無效成本已占到GDP的10%~20%,經濟損失每年高達5855億元。如此巨大代價已成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攔路虎。懲戒失信者,鼓勵守信者,不讓講誠信者吃虧,應當成為完善市場經濟體系的當務之急。
作者:李樹花
。▉碓矗罕菊驹瓌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