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2004年唐萬里、唐萬新手下的德隆系短短數月間分崩離析,2005年輪到了顧雛軍手下的格林柯爾系。有報道,7月29日晚,剛下飛機的科龍電器董事長顧雛軍閃電被拘。另據報道,名律師嚴義明認為顧雛軍可能涉嫌“挪用公司資金”和“虛假披露信息”兩大罪名。這樣,從去年開始的“郎顧之爭”又發生變化,重新成為世人矚目的焦點。
顧雛軍一直是一個頗受爭議的人物,2000年,顧雛軍在開曼群島注冊格林柯爾科技控股有限公司,標志著顧雛軍正式登陸資本市場;2001年到2004年,顧雛軍斥巨資以旗下企業名義接連收購眾多企業。2004年8月,郎咸平指責顧雛軍在經濟體制改革過程中席卷國家財富,強烈建議停止以民營化為導向的產權改革,“郎顧之爭”就此開始。2005年1月,香港聯交所公開譴責格林柯爾包括顧雛軍在內的高層人員。
正視企業性質不明尷尬
事情發展到今天,標志著郎咸平一派在“郎顧之爭”里重新占有優勢,這也使得我們重新審視“郎顧之爭”中的幾個焦點問題:一是一些企業性質不明晰的畸形現狀。像格林柯爾、海爾之類的焦點企業都不承認自己的國有企業身份,從而理直氣壯地拒絕了郎咸平對他們的指責和猜測。現有一定數量的國有企業在過去幾十年錯綜復雜的建立、發展、改革、改制、整合的過程中,企業的產權由于監管真空以及法制不健全和人為因素,導致如今產權不明確、企業性質不明晰的尷尬局面,而如果適用現階段的公司、證券法律,則明顯有利于企業的逃避責任和忽視曾經存在的國家利益。
警惕國資流失合法化
二是國有資產轉讓的合法化問題。在中國經濟體制改革走到關鍵時刻的今天,國有企業的產權改革已經相當普遍,并出現了所謂MBO光環籠罩下的、明目張膽侵吞國有資產的行為。在國有企業向民營企業轉型的過程中,如何防止國有資產的流失成為重要課題,而在法律和規章不健全的情況下,簡單意義上的企業改制不僅無法觸及企業自身存在的頑疾,更會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的合法化成為可能。這種趨勢不僅會對經濟體制改革以毀滅性打擊,更嚴重的是勢必將引起社會矛盾的加深。尤其需要關注的是,中國銀行業不良資產市場正在建立之中,如果出現國有資產流失的合法化,將給予中國金融市場和誠信市場的建立以無法挽回的損失。
規范資本運作公開透明
三是資本市場游戲規則的重新規劃。顧雛軍之所以成為眾矢之的,很大一個原因在于他資本運作的資金來源問題,有極大的“空手套白狼”的嫌疑,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資本市場運作的混亂和缺乏內控監管的現狀,以揚州格林柯爾收購襄陽軸承為例,揚州格林柯爾目前只支付了2000萬元的保證金,一億多元收購款中的大頭尚未劃轉,使得襄陽軸承的產權更加混亂。治理中國資本市場行為,不僅要治標,更要治本,就需要重新規劃資本市場的游戲規則,建立一個人道的市場經濟體制,讓資本運作更加公開透明,徹底接受輿論的監督,才能起到亡羊補牢的作用。
據報道,目前科龍已由當地政府正式托管,后顧雛軍時代的格林柯爾系可以預料會出現德隆系曾經的連鎖衰敗和虧空,也肯定會采取緊收銀根,收縮戰線的策略確保核心企業的正常運轉,同時,顧雛軍現階段只是被拘而不是被捕,事情的發展還需要進一步觀望。事情的發展是否會如同拯救德隆系的方式一般,由一家資產管理公司進行監管?“郎顧之爭”將以一個怎樣的形態繼續發展?德隆系、格林柯爾系后又會有哪家民營資本出現危機?中國資本市場運作是否會有新的監管方式和監管理念?讓我們拭目以待。
丁羽(北京學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