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軸心取代美日同盟?——東北亞面臨構建安全體系的新契機
□ 梁強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朝核問題可以說是整個東北亞安全體系演變的一個凝結點和轉折點。
朝鮮半島的分治局面雖說起源于二戰后美蘇在各自的占領區受降,但造成朝鮮半島分裂的決定因素是朝鮮戰爭的爆發。蘇、美、中、朝、韓、日這些地區內的力量都卷入到這場戰爭中,美日舊金山安保和美臺共同防御體系迅速建立,蘇美冷戰擴大至東亞,中蘇朝對抗美日臺的兩極安全架構也在東北亞確立。
南北雙方被納入冷戰體制后,朝鮮半島基本喪失了統一的機會,大國合力的最終結果就是分而治之,朝鮮半島上形成了兩個相互敵對的國家。目前,雙方都在邊境線聚集了各自最強的軍事力量,三八線的狹長地帶成為世界上武裝力量最密集的地區,朝鮮半島也成為東亞安全體系下的第一個緩沖區。
朝核問題的實質:挑戰東北亞安全現狀
隨著冷戰結束,地區內大國力量對比發生變動。俄羅斯在本地區影響力正逐漸淡出,相反,美國卻前所未有地加大了對亞洲的關注程度,憑借其強有力的軍事存在和穩固的地區雙邊軍盟,毫無疑問地成為本地區安全體系中的主導力量。日本正常化的趨勢不可避免,在美國的支持和許可下,日本重整軍備也并非沒有可能。中國在改革開放20多年后,經濟和軍事實力不斷增強,在地區安全體系中的地位穩步上升。
但是,由于缺乏像兩極體制這樣的地區安全機制的約束,東北亞安全體系正進入從平衡的多極趨向于不平衡的多極的新階段。各國都是在謀求自身最大程度的安全,地區內呈螺旋式上升的安全競爭不斷加劇。盡管在可預見的將來,東北亞爆發沖突的可能性很小,但來自任何一方的一點火花,都可能導致系統性的全面戰爭的爆發。因此,這種“危險的平衡”維持得越久,斷裂時帶來的震蕩也越劇烈。
在這樣的背景下,朝鮮提出發展核武器,無疑是選擇了打破現狀,對冷戰以來形成50多年的地區安全體系提出了挑戰。
最直接來說,朝鮮如果擁有了規模可觀的核武庫,難免刺激日本也走上核武化道路,日本右翼將得到一個說服日本公眾同意核武化的關鍵論據;處于敵對狀態的朝鮮半島雙方將面臨發生核沖突的危險;美國面對這種直接挑戰其主導地位的行為,必然要強化在西太平洋的軍力部署,從而加劇整個亞太地區的安全緊張程度;中俄兩國即使不會遭到核訛詐,也會使自己陷于進退兩難的戰略境地。
因此,朝鮮選擇了核武,必將對東北亞其他國家的安全選擇造成極大的影響,這也正是為何朝核問題牽動東北亞所有國家的心,并最終形成圍繞朝核問題的六方會談的最直接原因。
東亞安全架構 面臨戰略“地”震
東北亞目前出現的這種螺旋式的安全競賽,非常類似于十九世紀末的歐洲:大國相互博弈,不斷變換聯盟身份。盡管這種無政府狀態的安全競爭現在還未展開,但大國們已經著手尋找自己的戰略優先點和潛在盟友。
具體到東亞安全架構的重編,包括兩個相互關連的層面:美國與東亞諸國的同盟架構再調整,以及美軍在東亞的重新部署。從這個意義上講,朝核問題未必不是中國加入和構建東北亞新安全體系的一次重要契機。
美國的地緣軸心戰略,是在重要的戰略區域內構建一個戰略軸心以形成安全輻射,以此來維持區域內部的秩序。但美國單極化不斷擴張的同時,它在經濟上也頗有些不堪重負。如何使東亞安全體系實現本地化和體系的自我調整,建立起一種安全協定和機制,是美國在冷戰后的主要考慮。
伊拉克戰爭之后,亞洲國家都開始重新探索本國與美國的互動空間的大小。《聯合早報》指出,亞洲正在上演一出多國合演的“尊重政治劇”,各國都在爭取美國的尊重,而美國也在調整對待各國的尊重程度。這被認為是亞洲戰略地殼變動的前奏。越早對這個新局做出正確判斷的國家,就越能準確認知機會與威脅之所在而及早因應,來鞏固本國未來至少一世代的安全,反之,則可能被迫去面對史無前例的地緣政治危機。
中國加入東北亞 安全體系的新契機
現在的美國政界內部有一種聲音,認為美國在東亞一直以美日同盟的日本為軸心,幫助美國處理朝鮮半島、臺灣海峽區域紛爭的火種。但從長期的戰略來看,日本軸心對朝鮮和臺海問題都沒發揮什么作用。因此,勢不得已或由中國取而代之,成為亞太地區的新軸心。
美國的東亞政策如果有所轉變,除了中國近年來在經濟、軍事力量上的迅速崛起,主要還在于維護東北亞安全體系保障的考慮。中國現在已成東北亞安全體系內舉足輕重的力量,在地區多邊安全合作上,也比日本更有建設性和號召力。但美國如何對付中國尚未定案,對華戰略一直處于模糊。這就需要中國更加堅定和明確地承擔起構建并維護新型地區安全體系的責任來。
東北亞在成為受冷戰結束沖擊最小地區的同時,也成了冷戰結束14年后全世界冷戰陰影最濃重的地區。而冷戰留給東北亞最大的陰影,無疑就是地區內部的國家統一問題,這也成為了新世紀下個十年東北亞主導一切的問題。中國由于歷史上的虛弱,使得朝鮮和臺灣在二戰后成為了大國利益折沖的犧牲品。此后朝鮮戰爭又中斷了中國解放臺灣的進程,現在同樣“解鈴還須系鈴人”。針對朝鮮的東亞六國會議,目的是要解決朝鮮的核武問題,將來整個東亞的安全保障問題,同樣也可以在此會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