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來,由于高溫侵襲,用電壓力不斷加大,一些省市已經開始拉閘限電。然而,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能夠同時發熱發電,既能緩解用電壓力,也相對環保,看似急需的熱電行業,在我國幾乎走到了死胡同———在外資滾滾進入中國之時,熱電領域的外資卻在全線撤退;中國90%的熱電企業都在虧損。(7月28日《國際金融報》)中國已經步入電荒時代,電力緊缺不僅困擾著經濟發展,同時也嚴重影響著人民的正常生活。就是在這樣電力緊缺的今天,熱電行業卻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這不是正常的現象。熱電為何不能有所作為呢
?這是有關部門應該思考的問題。
發展熱電聯產的目的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節能環保,如果熱電企業與火電企業站在同樣的“起跑線”上一同競價上網,熱電企業就明顯“吃虧”。在目前,面對水漲船高的煤價,90%的熱電企業都沒有利潤空間,其本身就缺乏發電的積極性,況且我們又“小看”了熱電企業。
面對困境,熱電企業渴望調整上網電價。2004年因為煤炭價格上漲國家上調了發電企業上網電價,盡管熱電企業也要用煤炭,但卻被排除在調價之外。
事實上,熱電企業不僅不應被“小看”,相反應該予以扶持。據悉,火電的能源效率為35%,而熱電則在45%以上,顯然熱電企業屬于節能環保型電廠。發展節能環保型企業是發展的大方向,現在竟讓熱電企業無作為,我以為也是各地無作為的表現。固然熱電企業的自身努力很重要,在熱電廠總體虧損嚴重的情況下,確實仍有10%的熱電廠靠技術革新經營良好,這說明熱電企業有自我改善的努力空間。但是,各地政府更應有所作為。中國熱電專業委員會顧問王振銘認為,在目前這種情況下,國家出臺有利的政策,對熱電企業是至關重要的,如“煤電聯動”、“煤熱聯動”、“政府補貼”等,另外應為熱電企業爭取減稅。
溫家寶總理曾指出:能源短缺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軟肋”,我國的國情決定了我國必須走建設節約型社會的路子。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事關現代化建設進程和國家安全,事關人民群眾福祉和根本利益,事關中華民族生存和長遠發展。日前,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博士生導師蘇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政府應通過包括財稅政策在內的經濟激勵政策,鼓勵生產和使用各類節能設備,以減少能源消費和污染物排放。我以為,為熱電企業減免稅是值得期待的。
目前的電力增值稅制度未考慮可持續發展因素,無論是否節能環保一律照章納稅。由于煤價、運價上漲造成燃料成本在整個電價構成中的比例不斷高升,熱電企業仍將自身增值部分按17%納稅,根本無法體現“節能優先,效率為本”的原則。所以,給予熱電企業特殊照顧,在稅制改革中給予熱電企業減免稅的優惠,讓熱電企業有所作為,不僅可以減緩電荒,同時對于建設節約型社會更有著重要的意義。
張魁興(河北職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