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關于我國95%的啤酒含有甲醛的消息在國內引起了軒然大波,也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強烈關注。有消息稱,新標準將封殺含甲醛啤酒。但據了解,2005年版《發酵酒衛生標準》早在今年1月份就已經出臺,將于今年10月份實施生效。該標準僅增加了甲醛含量限制標準,并未將甲醛明確列為不允許添加的成分。
最近,部分媒體對啤酒中含有甲醛的情況進行了跟蹤報道,在啤酒行業內和社會上造成很大反響。
個別媒體在報道中稱:“95%的國產啤酒都加了甲醛,而甲醛被國際癌癥研究機構確定為可疑致癌物,中國大多數消費者對此不知情”、“95%的中國啤酒含有的甲醛成分比0.2毫克的指標高出6倍”、“長期飲用國產啤酒,導致甲醛在體內積累,使眼睛失明、內臟受損”、“以后不能喝國產啤酒,要喝就喝國外啤酒”等等,這些不實報道在消費者中引發了對啤酒產品的極大恐慌,極大影響了國內消費市場;甚至在國際市場上也造成了很不好的反響。
那么,啤酒中為什么會含有甲醛,是否對人體形成危害呢?
據專家介紹,啤酒中的甲醛主要來源于兩個方面,一是啤酒在發酵過程中會產生甲醛,二是在啤酒生產過程中為了加速絮狀物的沉淀,使用甲醛作為食品加工助劑,使啤酒加快澄清。
2005年1月25日,我國《發酵酒衛生標準》(GB2758-2005)正式批準出臺,并將于今年10月1日開始正式實施。該標準中明確規定:啤酒中甲醛限量≤2.0毫克/升。在《食品添加劑食用衛生標準》GB2760-1996附錄中,甲醛列在食品工業用加工助劑推薦名單中。
在啤酒釀制過程中,使用甲醛作加工助劑并非是中國啤酒企業的獨創,而是國外啤酒界為了提高啤酒的非生物穩定性而發明的一種啤酒生產工藝。甲醛使用方便,延長保質期效果明顯,至今國外的啤酒生產教科書和有關技術資料中,還將甲醛列為啤酒的生產助劑。在啤酒的生產過程中,大部分甲醛在糖化醪中和花色苷等物質聚合,少量殘留在發酵過程參與酵母代謝,同時酵母代謝本身也會產生微量甲醛。在大量成品啤酒檢測中發現的甲醛殘留量幾乎和是否使用甲醛無關。我國是啤酒生產大國,自2002年以來,啤酒產量已連續3年居于世界首位,國內絕大部分知名企業引進德國、美國等先進生產加工工藝和生產設備,全面提高了中國啤酒行業的整體質量水平,一些重點企業已躋身世界先進行列。目前,我國啤酒年出口貨值約7600萬美元。啤酒行業已成為我國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
隨著啤酒工業的科技創新和工藝改革,我國越來越多的啤酒生產企業開始采用PVPP、單寧和硅膠等加工助劑替代甲醛。這些先進的生產工藝和技術,對于控制甲醛使用量,進而逐步不用或少用甲醛助劑將起到很大作用。
中國釀酒工業協會啤酒分會的有關專家也表示,啤酒中的微量甲醛是細胞代謝的正常產物,在肉類、家禽、魚和水果等食品中,均含微量甲醛。我國啤酒中甲醛的含量是符合標準的,實際檢測值甚至低于飲用水甲醛含量的限量標準,決不會像個別媒體炒作的那樣,對人體有害,消費者完全可以放心飲用。
作者:本報記者 夏文俊 文/井韋 攝
。▉碓矗罕菊驹瓌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