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的保暖內衣大戰可謂慘烈。從入秋就開始的明星廣告比拼,到入冬后的價格跳水搏殺,這個興起兩三年的行業終于在這個冬天找到了競爭的感覺。但是,當三五個大品牌依仗資金堆出的名頭沖殺市場、鋪陳產業的時候,他們身后卻有著500余家保暖內衣生產企業“悄然”分享著勝利的果實。
大品牌重金鋪墊市場
幾年前,保暖內衣是什么還不為人知。隨著南極人、北極絨、俞兆林等品牌的宣傳廣告頻繁亮相,“保暖內衣“的概念普及、產品認知和他們的品牌推廣一起完成。而與此同時,這些大品牌也付出了沉重的利潤代價。
北京針棉織品批發公司的楊一告訴記者,理論上說,批發商會在保暖內衣出廠價格的基礎上加價30%作為批發價,而零售商會在批發價基礎上順次加上30%作為零售的毛利潤。但在實際操作中,批發商往往會給零售商一定的折扣,最終的加價一般在20%左右。記者從此可以很容易地反推出保暖內衣的出廠價,一套商場售價230元左右的保暖內衣,出廠價應該在130元左右。而據上海南極人企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玉祥介紹,南極人的利潤為銷售額的10%左右,今年該公司在全國已經銷售了200萬套南極人內衣,那么其銷售收入約為2.6億元,而其利潤就約為2600萬元。南極人在北京地區最大的經銷商———北京南極人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偉告訴記者,南極人僅僅在中央媒體發布的廣告就至少花費了5000萬元。這樣看來,南極人今年至今為止還是投入大于產出。
同樣的情況也能見于北極絨、俞兆林等品牌。俞兆林主管銷售的副總周如春直言,現在保暖內衣幾乎沒有利潤。俞兆林這個品牌今年11月份已經在全國銷售200萬套,每一套內衣俞兆林可以獲得純利20至30元,也就是純利潤可以達到5000至6000萬元。而其今年至今為止的廣告投入已經有5000萬元左右。
事實上,在大筆的廣告投入攤光了每一件產品的利潤的同時,這些大品牌為保暖內衣這種新興產品的市場導入所作的努力還不僅于此。不管是南極人、北極絨還是俞兆林,都言稱他們為保暖內衣這種高科技產品的研發和更新換代進行了大量的投入。張玉祥說,為了確保南極人產品的品質和不斷的更新換代,南極人的科研開發費用與利潤一樣都占到銷售額的10%左右。生產北極絨保暖內衣的上海賽洋科技實業有限公司除了為產品更新進行的研發投入外,今年還投入1000萬元新建了現代化廠房以緩解現有的生產能力不足。
小廠家跟風順水行船
各個商場每個月上萬套的出貨量已經可以證明,通過這些知名品牌自我炒作,“保暖內衣”作為一種產品已經植根于市場和消費者的認知中,作為一個新的產業,保暖內衣也已經受到足夠多的關注和承認。但與此同時,眾多的中小生產廠商鉆進了大品牌奮力橇開的市場之縫。
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上海市幾乎所有的中小針織企業都被“保暖內衣”救活了。同樣的“南極棉”材質,同樣加厚、加襯工藝,同樣的正
品,小廠家的產品常常以百元之內的價位出現在超市、小商場或者路邊攤位。對于這些廠家,二十幾元的出廠價已經有利可圖,而他們的經銷商即使加價300%仍有價格優勢,這樣的“暴利”在壟斷行業之外幾乎絕無僅有。
雖然大品牌全部言稱這樣的小產品根本沒有科技含量可言,而且跟他們不在一個消費層面,但對小廠商借助大品牌營造的市場氛圍跟風發財的事實卻無法否認。賽洋公司一位銷售主管說,小廠是低成本運作,他們確實是鉆了這個市場的空子。而李偉則提出,保暖內衣一直以來受到媒體的指責,不利的輿論沒有給哪些鋪墊市場的健康品牌創造發展條件,卻給了小廠商可乘之機,現在一些小品牌可以銷售幾萬套甚至幾十萬套,但他們其實只需付出很少的成本。
作為一直關注保暖內衣市場的業內人士,楊一對于這種小廠商跟風的現象十分擔憂。他認為,雖然這些小廠商僅僅能瓜分大品牌1%的市場份額,但是盲目跟風很可能把這個產業作虧。小廠家往往是見利就上,因此可以利用低成本優勢傾銷甩賣甚至以次充好,一旦無利可圖可以拔腿就走,而投入巨資的大品牌則要應承市場無序剩下的爛攤子,這對負責任的企業是傷害,對于這個還很稚嫩的產業也是傷害。
雖然大多數的大品牌生產商表示并不介意小廠商對自己開創的保暖內衣市場的“無償“享用,但他們還是盼望著行業標準盡快出臺,在墊高這個行業進入門檻的同時對現有企業進行有效的清理。李偉則“樂觀”地估計,隨著保暖內衣市場競爭的加劇,價格戰還會繼續,小品牌會越來越多地嗆死在價格跳水的過程中,未來保暖內衣市場將僅僅剩下20至30家正規企業,其他的廠家則全部被淘汰。(本報記者王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