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性金融危機萌芽了嗎?可以肯定的是,風險已越來越大。以科技股為主的美國納斯達克[微博]指數已由年高點下挫40%多,阿根廷也正竭力避免陷入債務危機。亞洲新興市場則因政局動蕩,石油價格上漲,美國對高科技出口產品的需求疲軟而遭受打擊,這些國家的債務問題也在惡化。與此同時,世界各國的電信公司因為進行收購活動再加之投標第三代移動電話經營牌照付出昂貴代價而背上了沉重債務,投資銀行正就美國是否出現信貸緊縮進行調查研究。最新出版的英國《金融時報》這樣描述當前的世界經濟形勢。
顯然,銀行貸款標準和債券融資條件今年都更為嚴格,而且不僅僅是負債累累的電信公司和遭遇互聯網威脅的舊經濟公司面臨如此情形。市場甚至已向許多小型企業的融資活動關上大門。美國工商業銀行貸款增長率下跌,反映出需求的疲軟。
這不僅是科技領域存貨調整引發的問題,據蘇黎世金融服務機構首席全球經濟學家黑爾稱,美國高科技資本貨物和軟件的價格10年來首次出現增長。軟件公司元件短缺,工資大幅增長是導致此漲勢的原因所在,需求因此受創。此外,收購活動也已放慢。
眼下,大型對沖基金都已撤出信貸市場,沒有明顯的蔓延信號出現。事實上,造成公司債券和美國公債之間息差巨大的原因之一,是沒人愿意在市場上進行套利操作。自今年年初電信公司進行合并收購活動,為投標經營牌照進行融資,致使大量資金涌入歐洲后,信貸緊縮局面已經開始。
這些銀行貸款中有許多都是今年第二季度從債券市場上融入的,當時納指暴跌,新興股市也處在壓力之下。今年以來信貸利差擴大似乎一定程度上因股市動蕩加劇,股價下挫所致。據國際清算銀行稱,銀行似乎更多使用期權方式為貸款估價,違約風險將從市值和公司股價波動兩個方面來計算。
現在的問題是,金融體系是否成為那些互不關聯但最終會自行解決的問題的犧牲品,或大范圍的動蕩會導致更嚴重的衰退。
樂觀主義者認為,美國公司資產負債表依然強勁。美國非金融公司債務額達前所未有的水平,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已超過45%,美聯儲紐約分區銀行研究報告發現,未清債務占帳面總資產的比例達23%,長期平均水平則為25%。報告稱,此種緊張局面還僅限于小公司。
相反,悲觀主義者指出,資信評級機構大量下調資信等級。雖然目前信貸質量下降程度尚不至最終引發經濟衰退,但這種趨勢再加上銀行未履行貸款增長的事實頗令人擔憂。
高盛的蓋恩·戴維斯提及最近數周商業票據市場上息差擴大。雖然他認為無論美國經濟還是世界經濟都不致硬著陸,但他也說,對信貸形勢的擔憂正在加劇。美股前途如何也很成問題。股市波動在信貸環境的影響下會加劇,而股市下挫又會進一步導致信貸緊縮。
由以上種種得出的結論是,就算不出現信貸緊縮,貸款減少,資產質量下降和股市走軟也令人擔憂。在經歷了長期牛市后,銀行體系和公司方面的負債率都已高高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