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民營企業為主要股東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民生銀行,近日駛入股市,無形中擴大了人們對民間金融的想象空間。有媒體報道說:10大民營銀行將擇日開業。一時間,在人們眼里,開放民間金融市場仿佛已是箭在弦上。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金融系主任趙錫軍認為,民生銀行駛入股市更重要的意義,在于其對金融業及證券市場上市公司結構的影響。但如果就此認為民間金融的大門業已敞開,則過于樂觀。
“首先民間金融的含意并不明確。”趙錫軍說,“一種看法認為,民間金融是與官方金融相對而言的。從這個意義來講,中國沒有民間金融,因為按照法律規定,開設金融機構、從事金融活動須經有關部門批準,否則屬非法。另一種看法是從投資的角度來劃分,只要是投資中包含非國有的因素,就應屬民間金融之列。照此種觀點,民間金融早就存在,民生銀行以及先行上市的深發展、浦發銀行都屬民間金融。”
他認為,民生銀行上市更大的意義在于其作為金融機構上市的意義,而不是它對于民間金融的示范效應。我國有1000家上市企業,其中的金融企業不足10家,這與金融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是不相稱的。民生銀行及其他商業銀行的上市,將逐步改變上市公司的結構比例,使股市能更好地體現金融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
此外,金融企業上市是提高金融業水平的必由之路。我國商業銀行的資本金充足率與國際標準相比尚有差距,而上市融資無疑是擴張商業銀行資金來源的一條重要渠道。上市還將成為銀行加強規范化管理和加強風險控制的外在動力。
趙錫軍認為,金融業是高風險產業,其健康發展的首要前提是加強監管,發展金融業,包括所謂的民間金融,更要以提高監管水平為前提。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民間資本越來越多地涌入金融領域無疑是大勢所趨。本報記者潘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