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李忠) 南京的價格聽證會制度起步早但是走得不太好!這是日前該市政協委員薛正毅在談起最近幾次調價聽證會時發出的慨嘆。
薛正毅是位老價格聽證委員,從1997年春天南京率先搞起價格聽證會至今,幾年來的數次調價聽證會他都參加了。
薛委員認為,既要搞聽證會,政府部門就應該真正重視并嚴肅對待,但現在卻是辦事機構工作粗糙,聽證材料不甚規范。為了讓聽證委員的發言更有代表性,聽證材料應該在會前幾天就送到委員手中,好讓委員們有時間進行廣泛調研。可有關部門的工作人員不知何故屢屢寫錯委員的名字、單位或地址,從而耽誤了聽證材料的送達。薛委員說,自己竟然遇到三次這樣的情況,月票調價聽證材料由于這種低級錯誤的耽擱,以至于會前三天才收到,這樣如何讓委員們去調查?
再看提供的聽證材料,多為要調價的單位千方百計地羅列要調價的理由,應具備的經過審計的相關財務報表、調查記錄等幾乎看不到。更讓人吃驚的是:最近一次聽證會,居然在委員們簽到時臨時通知改動有關數字!當時這種很不規范、很不嚴肅的做法讓不少委員非常吃驚。
薛委員同時反映說,既然挑選出了聽證委員,就應提供一些條件讓委員們去調研,以代表一部分群體反映民意心聲。可聽證委員除了一本紅色聘書外別無它物,而要調價的部門幾乎都是很“洋乎”的壟斷性行業,僅靠這本聘書根本無足輕重,調研常常碰壁。薛委員兩次去某欲漲價的單位,想了解該單位口口聲聲說的“禁錮在頭上的不合理規費”究竟為何時,都遭冷臉。
請聽證委員參加調價聽證會就是要廣泛聽取社情民意,可現在的實情卻讓市民很是失望。薛委員說:“我們很清楚自己的角色,所以盡己所能多做一點,也希望有關部門能多采納一點。南京在全國率先搞價格聽證制是個進步,但在實際操作中能否借鑒外省市一些先進經驗,如聽證會搞個現場直播、市民熱線參與……增加透明度,把好事真正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