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的工作是打基礎,提供框架并努力提供一個具有創業精神的環境。
本報記者萬云由新加坡科技局舉辦的“2000年亞洲科技企業投資論壇”9月份在新加坡舉辦。為期兩天的會議云集了60家亞洲新興的初創企業和來自于12個不同國家的200多位投資商和工業企業的職業經理人。此次論壇目的是搭建一個平臺,即讓風險投資商來尋找他們感興趣的投資對象、讓創業者來尋找投資以實現他們的夢想。同時再次表明新加坡政府對致力把新加坡建成“一個新經濟時代全球最具競爭力的中心”的態度。
這種態度是:政府的工作是打基礎,提供框架并努力提供一個具有創業精神的環境。
據了解,“亞洲科技企業投資論壇”開始于1997年。在首次論壇中,舉辦者成功地邀請到了一些著名的硅谷風險投資商,這些投資商有一個共識就是,新加坡政府為初創企業做了很多其他國家政府未做過的有益的事情。
國家科學技術董事會主席TeoMingKian先生說:“我們的想法是,首先打好基礎設施,如機場、海港和電信網絡,從而提供一個與全球連結暢通的環境;我們還建造舒適而安全的城市居住環境,以迎接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才;建立良好的企業運營機制,從而令成功者獲得獎勵。我們深信在此基礎上才能實現我們的高科技企業計劃。”
1999年,新加坡新成立了500多家技術創業企業,建立了超過50家孵化器以幫助更多的初創公司脫穎而出。很多網絡項目已建成。1999年共有超過10億資金投向海外,與4年前相比,這個數字增長了幾乎6倍。
新加坡政府在教育的基礎設施方面投資巨大。除了已有的新加坡國立大學和南洋理工大學兩所高等院校和新建的大學外,還有13所科研機構,這些科研領域涉及微電子、制造業、材料、資訊科技直至生命科學。形成“知本家”寶庫及眾多周邊企業的土壤。這些科研中心已經發展了670件左右的新產品并建立和運行了1600項合作項目。
新加坡政府還努力營造一種科技創業的文化——鼓勵初創,從不害怕失敗并獎勵成功。新加坡貿易工業部部長GeorgeYeo先生說道:“我們需要一種新的冒險和敢為天下先的精神,以及鼓勵個人嘗試的環境,如果他們失敗了,激勵他們不斷再次嘗試,直至成功。”為此,新加坡科技局特設立一項“火鳳凰獎”,主要是頒發給從失敗中爬起的企業家。被提名參加角逐“火鳳凰獎”的企業家,必須是高科技企業的創辦人。所謂高科技企業是那些放眼環球市場,利用知識產權進行高增值商業活動的企業。記者了解到,首屆”火鳳凰獎“的得獎者楊文輝曾于1993年首度創業,但第一家公司并沒有成功。他吸取失敗的教訓,并在1996年成立黎銳國際。后者主要著重在發展電子商務平臺,它的主要股東包括荷蘭銀行、發展銀行、英特(INTEL)、AURORA控股公司和新科技集團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