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對于歐洲單一貨幣歐元來說又是一個“黑色”的日子。外匯市場再次對歐元形成打壓之勢,致使1歐元跌到了兌換0.8330美元的歷史最低紀錄。這是歐元在本周連續第三天下挫。市場人士驚呼,歐元已經脆弱到經不起任何風吹草動的地步。
導致歐元大幅下挫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三點。一是美國紐約華爾街股市當天開盤后直線下瀉,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跌破10000點大關,最低下探至9668點,投資者隨后大舉進軍紐約股市,市場對美元需求急劇上升,引起歐元一路下滑。后市歐元雖有所回升,也沒有突破1比0.84美元的心理防線。其二,歐洲央行行長杜伊森貝赫周一關于央行不會對歐元跌勢進行干預的表態使歐元喪失了最后一個支撐點,投資者有意試探歐洲央行能夠允許的歐元低位是多少,因此故意打壓歐元。第三,歐洲統計局17日公布的歐元區通貨膨脹率高達2.8%,為近6年來的最高紀錄,經濟界因此對歐元區的經濟前景感到擔心。
與1999年初歐元啟動時相比,如今的歐元已貶值近30%。盡管歐洲政治、經濟界的頭面人物不斷地大聲疾呼,歐元價值被嚴重低估,沒有反映歐元區經濟蓬勃向上的現實,但歐元在外匯市場上卻依舊跌勢不止。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稚嫩的歐元遭受如此的待遇?市場分析人士比較一致的看法是:歐元風險較大,目前還不能成為投資者信賴的主要投資和儲存手段,因此,稍有風吹草動,投資者為規避風險首先想到的便是拋售歐元,轉而投資于安全系數相對較高的美元和日元等貨幣。專家們指出,美元和日元都經受住了最近石油價格上漲和中東緊張局勢升級的考驗,但歐元卻遭受嚴重打擊,這就是歐元“風險效應”的體現。
專家們認為,導致歐元風險較大的因素有以下幾點。首先,歐元現鈔尚沒有進入流通領域。也就是說到目前為止歐元還不是完整意義上的貨幣,因此,對于這一由政治聯合所促成的新生事物,其前景的不確定性顯而易見。第二,歐元利率低于美元利率,僅從儲蓄的角度看,歐元收益不如美元。第三,盡管就歐元區本身而言,其經濟的快速復蘇有目共睹,但與美國經濟連續100多月的強勁增長相比,顯得勢單力薄,進而拖累歐元。有人形容,一個剛起步就氣喘吁吁的運動員是無法與一個久經磨練的運動員同場比賽的。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歐美經濟結構迥異。美國經過近十年的努力,已基本完成了結構性調整,其經濟增長強勢以及克林頓政府的大筆財政盈余主要是在信息和高技術產業的帶動下實現的。而歐洲經濟基本上還在傳統經濟的圈子里打轉轉,盡管歐盟上半年提出“電子歐洲”的發展規劃,但要實現其目標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李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