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一個星期以來,無論老記們如何不厭其煩地追問、猜測,但長虹對其收購之事始終守口如瓶,那個不久將歸于長虹麾下的家電業巨頭變得愈發神秘。不過,長虹新聞發言人、企劃中心主任劉海中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強調:長虹完全有能力消化該企業,兼并收購將是中國家電業的大趨勢。
長虹將并購沿海名企的消息是長虹主動約見《成都商報》記者時透露出來的。據該報報道,長虹電子集團規劃投資部劉劍稱,長虹正在秘密操作與一家沿海地區家電巨頭重組,他拒絕透露該企業的名字,只是說它位置靠海,在家電行業排位靠前,資產達數十億元。
近幾日,全國的財經記者都在推算長虹口中的“它”究竟是誰。他們從北到南,象高明的偵探一樣排查那個所謂的沿海名企,一些沿海家電企業發言人的手機都被打爆了。但沒有一種猜測能得到證實。
有業內人士猜測,所謂收購名企只不過是為長虹和飛利浦順利合資所施放的煙霧彈。長虹過去一直大打民族產業的旗幟,如果與飛利浦合作,顯然有違其過去的主張,何況飛利浦是指控中國彩電企業在歐盟傾銷的主謀,數月來,一直為中國傳媒嚴厲抨擊。
7月5日,記者打電話找到了長虹新聞發言人、企劃中心主任劉海中,向他證實此事。他的回答是:此事目前仍處于“高度機密”狀態。在記者的追問下,劉很隱晦地說:“這不是一個企業的事情,這也是國家產業結構的調整。有很多事情不是企業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中國的彩電業經過這么多次大戰,廠家數量卻沒有減少一個,連最小的企業都還活著,為什么?因為每一個企業后面必然站著一個政府。”
劉說,中國即將加入WTO,家電企業兼并、收購、重組是企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長虹秘購事件尚未有著落,但已遭業內人士質疑,以長虹的現狀,是否有能力消化數十億資產。對此,劉海中頗為動氣。他說:“數十億算什么,長虹現在有100個億!”他告訴記者,工商銀行等給長虹的授信額度有70個億,長虹自己還有30億的現金,長虹現在有的是錢,關鍵是怎么投。
劉海中說,今年外界對長虹的傳聞很多,這是沒有仔細研究過長虹。“據國家統計局中億康公司調查結果顯示,今年長虹的空調銷售量居全國第四,為70萬臺。空調、電池和視聽正在成為長虹新的經濟增長點。至于彩電方面,自從8月11日大降價以來,彩電日出貨量平均達到了5萬臺。雖然今年上半年利潤有所下降,但長虹的負債率只有20%,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數字。”劉極力證明長虹的收購實力。
如果此次收購是真的話,那對于長虹來說到底有何意義?劉海中認為,現在談還為時過早。
一直在觀注事態進展的平安證券[微博]研究所資深分析員高利表示,長虹此舉意在消除競爭對手,以鞏固自己在國內彩電業的地位。高分析說,長虹目前巳失去了彩電業老大的位置,對市場的調控能力明顯減弱,實施收購有利于它重新奪回老大的位置。除此之外,長虹地處偏僻的綿陽,不利于開拓海外市場,收購一家沿海企業亦利于改善其產業布局。高利頗認同劉海中的觀點,面臨WTO的到來,聯合是中國家電業必然的選擇,事實上,康佳、TCL[微博]早就通過低價收購或是政府無償劃撥的方式完成了企業第一階段的低成本擴張。
至于此次收購將采取何種方式。業內分析家認為極有可能是股權協議轉讓。即將非流通的國有股轉讓給長虹。他說,以長虹目前的現金流量,收購一個十多億的企業沒問題,更何況它不會全部收購,只需相對控股就夠了。市場人士還指出,這一事件對于二級市場不會產生太大影響。
證券界人士對長虹秘購一事不以為然。“長期以來,由于地方保護盛行,國有股寧虧也不愿賣,其實倒不如伺機賣出去。”一位專門研究家電業的證券分析員如是說。
有業內人士認為,此次收購將可能帶動整個行業的收購潮,而這也將是未來證券市場發展的趨勢和主流。”(記者:盧愛芳 劉許川)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