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是在短短的兩年時間里,福州房地產市場發生了歷史性的轉變:房展會—場賽—場地開,仿佛這些樓盤是一夜之間從地里冒出;房產走品牌之路被開發商擺上了意識日程;房地產營銷被許多業內人士掛在嘴邊;幾家榕城大報紛紛設立房地產版面,媒體對之投入了空前的熱情,幾項“十佳”大獎評下來讓人頓感生活的美好,只要你手頭有錢,不同收入、不同需求的人都可以在不同的價格檔次上找到屬于自己的房子。
但是,敏銳的投資者永遠在問:這個市場上還缺什么?稀缺永遠是暢銷的前提,先入一步,發現機會,創造別人所沒有的,這才是成功的關鍵。
一、不缺價位缺品質
前一陣子,報上曾經登了一些房地產導購圖,以該物業每平方米多少錢來分類,這也是目前對房地產類別最流行的劃分標準。事實上除了價格,也沒有更好更便捷的劃分標志。
若是從價格來看市場,我們會發現已經沒有空間了,從900多元/平方米的偏遠住宅到300萬元/座的豪華別墅,福州市各種類型的住宅供應量分布基本呈紡綞形,盡管兩端偏少,中間略多,但是因為不同經濟能力的購房者分布也呈紡綞形,因此他們在各個價格段仍然有相當的選擇余地。
但是,實際情況是仍然有很多人抱怨找不到自己想要的房子?而這些人正是那些并不缺乏經濟能力、只是要執意尋找一個理想家園的購房者。可見,關鍵不在價格,而是在一定的價格標準下,能否實現購房者想要的品質。同樣的成本投入,開發商是否用心認真地去做,從小區規劃、戶型設計到環境綠化、配套和服務等各個方面去下功夫,這些都反映出一家房地產公司在房地產經營運作的成熟程度。
二、不缺綠地缺藝術
福州的商品房開發項目在規劃審批時要求凡舊城改造的項目綠化率要達到25%以上,新區建設的項目綠化率要達到30%以上,也就是說,所有的小區均須設計有綠地。不少廣告上所說的“25%綠地”聽起來順耳,但是綠地做得好不好就是另一碼事了,栽幾棵小樹、隨意植點草皮就稱之為“花園”的比比皆是。
現在大凡好一點的小區都說我的“中央花園”多大多大,“大”固然好,然而如何安排布置綠地?綠地中能不能有假山、流水、曲徑?綠地風格與樓宇是否和諧一致、品趣相投?小區建成后的綠地管理又如何?能否保持環境的優美……這些才是更重要的問題。
三、不缺質量缺細節
房地產業發展到今天,明顯的工程質量問題已經越來越少了。只要是負責任的開發商,在工程施工管理、建筑材料的選用把關上都是認真的,沒有人愿意故意去蓋一座偷工減料、剛蓋好就會漏水、有裂縫的房子。但是我們常常看到的是樓宇外觀設計古板,用色陳舊、排列單調;戶型布局基本上是計劃經濟時代的產品,暗廳暗衛,動線不合理,空間面積浪費;剛交付的小區內部環境還是一地爛泥,公共走道墻壁上胡亂涂鴉,地面鋼磚缺角,樓梯轉角處的尖角扶手會把你的手臂掛一下……所有這些都不是由于施工而出現的工程質量問題,它反映出來的是一個開發商從設計到后期管理細節上的不到位。
曾有一家公司的總經理問工程技術人員:按圖施工是對是錯?回答是:按慣例是對的,但如果技術人員發現這么做下去不符合居住習慣、不利于銷售,那么按圖施工就是錯的。這是否給現在房地產企業一些啟示?!
四、不缺概念缺服務
現在打開福州的報紙看房地產廣告,花樣實在多多,各種樓盤概念層出不窮;樓盤的名稱也越來越花哨。我們不明白:做地產營銷的人到底想給購房者什么樣的引導?
房地產公司在開始做一個項目宣傳時,樓盤多半還處于期房階段,樓書中的承諾和廣告里的概念能否在現房交付的時候得到實現,這是關系到一家公司誠信度和企業品牌美譽度的問題。如果只是做完一個項目就散伙的項目公司,自然可以像不法商販那樣只做“一錘子買賣”,賣完拉倒,管他購房者以后會不會后悔;可如果是希望能長遠求發展的企業就不應該輕易許諾給業主一個“全省第X座植物園”,然后僅在小區里種一些還要長上二十年、三十年才成規模的小樹小草。
如今買房的人越來越看重的是房子所能帶給他們的生活內涵,是社區整體的氛圍和品位,是開發商所提供的以居住為中心的系列服務(包括售后服務)。如果開發商可以從滿足客戶的根本需求出發,實實在在地表現出服務的精神、服務的態度和服務的內容,相信一定比多玩幾個“概念”強上百倍。景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