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我國信息產業高速發展的同時,仍有不少關鍵性的問題。最近剛剛出版的《國家信息安全報告》指出:計算機硬件、通信設備制造業的基礎集成電路芯片,主要依賴進口。系統軟件、支撐軟件基本上是國外產品。在這種形勢下,我們必須清醒地承認一個基本事實:目前構成中國信息基礎設施的網絡、硬件、軟件等產品是幾乎完全建立在外國的核心信息技術之上的。
長期缺乏自有技術的結果,就是我們不但得不到相稱的制網權,連網絡的話語權和分享權也會成為問題。目前,網上信息的80%是英文,中文網頁不到0.4%,據一項調查表明,在美國和加拿大16歲以上的網絡用戶已達9200萬,而我國網絡用戶雖然增長迅速,但仍然只有400萬左右。在我們爭取大國地位的同時,如果不重視制網權的爭取,在人類的網絡空間中,必將淪落為一個網上小國。
有一種盲目樂觀的估計是,認為美國諸多跨國公司的在華利益是迫使美國在對華政策上采取慎重態度的有力砝碼。但美國跨國公司與美國政府的關系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況且,在一定的情形下,美國跨國公司的在華利益不但在美國政府的考慮中無足輕重,甚至對這些跨國公司本身而言也不見得有我們想象中的那么至關重要。
在國家關系中,競爭能力是合作的基礎。沒有起碼競爭力的國家,不可能得到別國真正意義上的平等合作。美國英特爾[微博]公司總裁葛洛夫對《考克斯報告》提出異議的理由是在美國不給中國繼續的技術后,中國可能有能力自行研發。事實上,一旦美國認定我國沒有足夠的研發實力時,最可能的情況是它可能真的不再給我們任何無力自足的技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