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電視中市場專家的詳細分析,還是鄰居有關其鐘愛的基金的胡說八道,這些人的話聽起來都那么令人信服。
可不要被他們愚弄了。在對市場進行預測并做出投資選擇時,我們很少能自信地說什么。這也正是我花費大量時間用于閱讀金融教授以及財務經理所做研究的原因。
我認為,如果有任何投資真諦的話,在那些比較嚴謹的學術文章中將能找到它們。以下是我累積的一些看法。
投資組合比例
是什么決定了投資的成敗?并不在于你選擇的投資類別或是短期投資賭注押在何處。相反,投資組合其市場表現的決定性因素為股票、債券和現金的基本組合比例。你擁有的股票越多,長期投資回報越高。
據加利.布林森(Gary Brinson)、L.倫道夫.胡德(L. Randolph Hood)和吉爾伯特.比鮑爾(Gilbert Beebower)研究,事實上,這一股票.債券.現金的基本組合在94%的程度上決定了91種大型養老金計劃的回報差異。他們的研究成果發表在《金融分析家》(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1986年7-8月刊上。
在你的投資組合中這一點同樣正確,假定你正進行理性的多樣化投資,并未在短期投資上下大量賭注。也就是說,如果你堅持將80%投向股票,而你的小舅子只將50%投向股票,那么長期而言你應該得到更好的投資回報,即使你的小舅子在投資選擇方面很有悟性。
熱門基金的缺陷
投資者時常在尋找熱門的股票基金。但即使選擇的基金在市場中能夠勝出,最終你也并非必然處于領先。
在1993年春季刊《基金管理》(Portfolio Management)雜志上,羅伯特.杰弗利(Robert Jeffrey)和羅伯特.阿諾特(Robert Arnott)指出,在基金經理將其獲利的股票拋出時,他所做的試圖勝出市場的努力會帶來大筆的資本增值稅帳單。
據杰弗利和阿諾特計算,事實上,如果一名經理持股時間為一年,他必須超出股票市場年回報兩個百分點,才能與市場指數基金的稅后回報相當。指數基金能夠高度有效避稅,由于其只購買并持有組成市場指數的股票。
當然,一些基金確實能夠高出市場年回報兩個百分點。但你能事先發現它們嗎?這值得懷疑。
在1997年3月刊的《金融》(Finance)雜志上,馬克.卡哈特(Mark Carhart)對過去32年的股票基金數據進行了觀察,試圖找出識別優秀的基金經理的可能性。他發現有證據表明,今年的頂尖經理在下一年中的表現也不錯。
但上述出眾的表現是由市場走勢決定的,而非選股技巧。如果一個經理專門研究成長型大公司股,而此類股票正受到青睞,這名經理可能會在數年內締造出高額回報。但這一出眾的表現接著將會消失。
失控與狂熱
經濟模型中通常假定投資者是理性的。事實遠非如此理想,比如投資者的一些不切實際的行為。
施莫.貝納茨(Sholmo Benartzi)和理查德.賽勒(Richard Thaler)對員工在401(k)及類似的養老金儲蓄計劃中如何安排資金進行了觀察。《美國回顧》(American Review)中曾提到這一研究,該研究發現,許多投資者只是簡單地把資金平均分布于各種投資選擇。
假定一項401(k)計劃包含5只股票基金和1只債券基金。如果計劃允許,其參加者十有八九會將更多資金投向股票,比如說投資于3只股票基金與3只債券基金。
如果必須賣出一種股票,你將如何選擇?在1998年10月刊的《金融》雜志發表的一篇研究文章中,特倫斯.奧迪恩(Terrance Odean)發現,投資者更傾向于拋出獲利的股票。
然而,從稅收的角度講,賣掉一種虧損的股票更有意義。其損失在納稅時可用于沖減資本增值甚至普通收入。但投資者似乎不愿意兌現損失,由于這牽涉到承認他們犯了一項錯誤,并要承受遺憾的折磨。
奧迪恩指出,自信的投資者傾向于頻繁交易。這使得投資業績受到影響。在與布蘭德.巴伯(Brad Barber)為2000年4月刊《金融》雜志合著的研究文章中,奧迪恩發現,投資者中20%的人交易最頻繁,他們所獲的投資回報也最差。扣除投資成本,6年期內,這些活躍的投資者只得到11%的年收益,而股票市場的平均回報水平為18%。
適者生存
股票帶來的長期收益令人眩目。但由之產生了一大堆的問題。
在對于股票歷史表現的再次回顧中,菲利浦.喬瑞恩(Philippe Jorion)和威廉.戈茨曼(William Goetzmann)做了一項有趣的研究,他們的論文已在1999年6月的《金融》雜志上發表。我們是否被美國市場令人眩目的回報引入一種對安全性錯覺中?答案似乎是肯定的。
戈茨曼和喬瑞恩收集了24個國家市場自30年代初以來的數據。在其后的70年里,這些市場中有7個臨時終止交易,10個長期關閉。許多中斷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由于受到影響的市場規模相對較小,對全球股市的影響適中。然而,考慮到任何一個國家的市場都存在可能被關閉的風險,股票投資者明智的做法,是在多個國家內進行多樣化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