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時報》記者齊馨北京20日報道】當上海華聯商廈股份有限公司(600632)已將自己多年培養的勞模王震從普通營業員“包裝”成“勞模公司”的惟一個人股東時,同是上市公司的北京幾大商業企業對這條半個月前的新聞卻并不知情。
北京城鄉貿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600861)的總經理助理趙磊聽罷不無感慨地說:“在運用無形資產做文章,特別是做經濟文章上,上海又領先了一步!
北京“委婉”上!爸苯印。
雖然北京的各大商企也“盛產”勞模,但是比起上海華聯已然資本化、貨幣化的市場運作,北京的勞模品牌利用顯得還有那么點“小兒科”。
據北京西單商場股份有限公司(600723)宣傳部張聯紅介紹,西單商場在去年為銷售中老年服裝的全國商業勞模林惠蘭及“相機通”李棣華也設立了專柜,且銷售情況不錯。李棣華柜臺去年4月推出,5-11月間的銷售額就比前一年同期增長了50%,林惠蘭的銷售額也同比增長20%以上。為了保護勞模品牌,西單商場也將林惠蘭、李棣華的服務品牌進行了商標注冊并擁有了獨家使用權。
“注冊了商標以后,下一步再如何發展,還沒想好!睆馁Y本角度入手,將勞模品牌效益最大化,張稱西單商場“從未想過這么深。”
未想過“資本化”的北京王府井百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表示,“勞模牌”一定會繼續打,但不會像上海那樣“直接”。集團的有關人士表示,作為一家老牌的國有企業,在這方面的“轉彎”肯定會慢一些。況且,勞模首先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體現,直接“物化”、“錢化”恐怕不好接受。最好的結果是能“委婉”運用、小心經營,在“塑造企業和勞模好的形象下適當地追求經濟效益!薄
年初,“張秉貴”牌糖果恐怕就是一個“委婉”運用勞模品牌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的例子。它的“委婉”表現在雖然這是一個商業化的“直接”運作,但是整個事件中卻并未談錢。據說,張家得到的回報就是并非“百貨大樓”職工的張師傅老伴可在“百貨大樓”報銷醫藥費。
據了解,目前北京王府井百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正在走一條百貨連鎖經營的發展道路,在武漢、成都、廣州、?诘鹊爻闪⒘税儇洿髽恰胺痔枴卑儇洿髽琴u場管理部的康石亭部長稱,也陸續組織了一些勞模在各地進行“巡回表演”,但并未考慮過將其勞模品牌也“連鎖經營”下去。
不過,企業對“商品品牌+服務品牌”是“1+1)2”的法則還是明白的。據百貨大樓有關人士露透,對于勞模品牌的經營運用,企業還是有想法的,并且在分步驟實施當中。比如近兩年推出的“茶博士”、“子承父業”、“電腦先生”等“一團火服務景觀”,之所以叫“景觀”,本身就為今后這些服務品牌的再利用打下了伏筆,打算日后和旅游結合起來。還有一系列的動作因為是商業機密,現在還不便公開?凳け硎荆壳斑沒有將勞模品牌“公司化”、“資本化”的打算。
上海會充分利用資源。
北京城鄉貿易中心趙磊認為,上海華聯把王震品牌折價20萬元入股成立華聯王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舉動,可說“相當聰明”,是一樁用低成本獲高收益且名利雙收的“創舉”。培養了好的勞模并且將此無形資產有形化,還“弄出了這么大的動靜”,趙直言不諱:“我很羨慕。”
趙說,在市場經濟正在逐步走向成熟的階段,幾乎所有的東西都可待價而沽。上海華聯的做法說明其市場意識很強。而把一切有價值的東西(人)充分利用和發揮起來,也是企業高層管理人員應具備的基本素質。這一點,很值得北京的同行學習。
有業內專家認為,此番勞模資本化的“新動作”出在上海并不稀奇。上海一直走在全國商業的前面,前兩年提出商業街“錯位經營”的也是上海。
雖然上海華聯的做法給了眾多大型商業企業運用服務品牌資源的新思路,但是有專家提醒說,將勞模品牌資本化成立股份公司并不一定適合所有的商業企業,各企業應從自己已有的服務特色和實際情況出發,一味的照學照搬并不可取。將品牌進行再投資再利用自是擴大企業影響、提高經濟效益和競爭力的一種方法,但是勞模品牌的價值及潛力各不相同,其經濟“含量”是由多種因素促成。
勞模挖潛是另類生路。
從1996年起,在我國零售業占據主導地位的城市大型商場,由于競爭激烈普遍出現了效益下滑。1999年中,在百貨業53家上市公司中(不包括已經進行產業轉移的),凈利潤增長率為-76.65%,主營收增長率為-6.25%,其中虧損公司數為7個。
大型商場重復建設,顧客嚴重分流是百貨業風光不再的主要原因。據了解,在北京建成和在建的大型百貨商場已達180家,在上海已有10條頗具規模的商業街,已建和在建的大型百貨商場達到了150家。而在法國巴黎和美國的紐約,大型百貨公司的數量沒有超過20家,就是擁有1200萬人口的日本東京,其大型百貨公司的數量也只有50家左右。
在大型百貨業已度過了快速成長和極度繁榮期,正處在低谷當中時,眾多百貨業上市公司采取了“綜合經營”、“發展副業”的方式到外面“找錢”。比如北京城鄉(600861)控股系統集成公司、參建柳州有線網,西單商場(600723)收購電腦公司等,此類上市商業公司的公告總是層出不窮,總是寄托于“東方不亮西方亮”。但是這種投向百貨業并不精通的行業且動輒投入數千萬的資本,盡管可能最終會取得相當的收益,但卻是一項成本大風險也大的投資。
相比之下,上海華聯將勞模品牌的無形資產入股,把其社會能量和經濟能量最大化地利用,并且在已經實踐的半年中取得了近百萬元的利潤。難怪有業內人士稱,當商業本身正在往死胡同里走時,上海華聯的此番服務品牌資本化算得上是一條頗具啟發意義的可持續發展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