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韓會師
如果央行堅決退出直接的市場干預,那么人民幣匯率將大幅升值和快速貶值交替登場。
這種局面當然是監管當局不愿意看到的,特別是在經濟增長壓力較大、國際經貿與政治環境都不太理想的時候。大家手頭都一大堆緊急事務要處理,匯率最好別添亂。
否則,一會兒出口企業抱怨,一會兒進口企業罵娘,絕對是個里外不是人的尷尬局面。
10月27日,外匯市場自律機制秘書處發布消息稱,部分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價行主動將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價模型中的“逆周期因子”淡出使用。我們再聯想到10月12日央行將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20%下調至0,可以清晰地感受到監管當局對人民幣快速攀升的謹慎態度。
但謹慎歸謹慎,從宣布逆周期因子“淡出使用”這個舉動來看,監管當局仍然非常不愿意親自上陣,而是希望市場能夠主動調整單邊做多人民幣的策略。希望達到一種我給你個眼神兒,你心領神會,然后大家繼續愉快玩耍的默契。
自2017年5月逆周期因子誕生,其主要功能就是在人民幣貶值預期比較強的時候控制貶值速度。在人民幣升值的時候,逆周期因子基本不發揮作用。說直白點,逆周期因子是個給貶值降速的剎車踏板,在升值階段逆周期因子一般自動進入“休眠”狀態。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自2014年初人民幣結束長期升值趨勢之后,人民幣面對的主要問題是避免貶值預期失控,進而危及我國的國際收支安全。
今年5月下旬以來,人民幣持續走強。在此過程中,逆周期因子本來就沒有什么突出的角色,或者說事實上就處于“淡出”狀態。對于報價行來說,這是個常規操作。
“淡出使用”的表述不代表不再使用。其實任何試圖對市場匯率走勢進行調節的制度設計都可以稱為“逆周期因子”,沒必要過于糾結名稱。
需要關注的是,外匯市場自律機制秘書處強調一下逆周期因子淡出使用這個既成事實,其主要效果,或者是目的可能就是讓一般投資者(報價行自然早就知道)知道,在中間價定價機制上,現在沒有對貶值進行主動約束的力量了,你們要小心些嘍。
逆周期因子淡出是正常操作,但宣布逆周期因子淡出則是試圖影響投資者的心理,再次暗示一下監管的立場。
但暗示立場不是宣示底線,打招呼一定是在底線被觸碰之前。
在半個月的時間里,監管當局已經連續兩次釋放希望人民幣升值步伐放緩的信號,可能多少也有些不安。那么后市如何呢?
筆者覺得短期市場情緒可能受到一定影響,畢竟監管的威懾力還是有的。但短期內外貿和證券投資項下資金總體凈流入大格局可能比較難以改變,而這是驅動人民幣升值的直接原因。
雖然監管當局非常不愿意直接出手干預市場走勢,但在短期情緒波動過后,市場大概率會繼續測試其容忍底線。
接下來如何操作很值得期待。
(本文作者介紹:建信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研究主管。)
責任編輯:郭建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