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滕泰
2021年,由于有很多全球知名大企業都在涉足元宇宙。一時間元宇宙成了資本市場甚至全社會最前沿、最受關注的話題。贊之者認為元宇宙是越來越真實的數字虛擬世界,是下一代互聯網,它將引領我們從電腦、手機的二維平面世界跨入AR、VR、XR的三維立體世界,從“在線”到“在場”,其對世界的影響堪比互聯網和移動互聯;而貶之者則認為它既無技術創新,也無產品創新,純屬投機炒作,元宇宙的盡頭是“一場擊鼓傳花式的金融騙局”,更有人稱“元宇宙將是整個人類文明的一次內卷”,會讓人們長期沉浸于AR/VR的虛擬世界,影響人類對“星辰大海”的理想追求。
那么,元宇宙到底是投機炒作,還是人類未來?元宇宙會促進科研的發展進而改變人們的生活,還是會放緩人們探索大自然的步伐呢?
元宇宙的本質:二元平行世界
在談元宇宙的本質之前,先談談技術發展與應用場景的關系。2021年初在中國有一場關于5G投資是否超前的爭論,筆者十分尊重的一位官員學者樓繼偉先生,提出中國的5G投資太超前了,因為沒有足夠的應用場景,一時在社會上引起了巨大反響。看到這樣觀點后,我寫了一篇文章《5G投資是否需超前,應用場景改變生活方式》,文中提出在2009年或2010年3G、4G投資時代,其實人們恐怕也想象不到幾年之后會出現微信、抖音、移動支付、網約車、共享單車等一系列的場景創新,認為技術創新和投資可以適當超前,并提出5G的發展前景取決于必然會涌現的應用場景的創新。
雖然我堅信5G未來一定會出現決策部門想象不到的應用場景,但自然也想象不出來幾年以后具體會有哪些新場景出現。正是在這樣對5G應用場景的熱切期盼中,2021下半年,元宇宙突然火爆起來。5G缺乏應用場景問題似乎迎刃而解——按照積極擁抱新生事物的態度,元宇宙給我的第一印象,首先是發生在數字虛擬世界的場景創新大爆炸,以及數字虛擬世界和現實物理世界的場景創新的大融合。
如果沒有足夠的應用場景,5G也好,人工智能、區塊鏈技術也罷,這些偉大技術本身的價值自然會受到社會懷疑。而元宇宙不僅為5G技術提供了足夠廣闊的應用場景,也為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云計算等很多新技術以及AR、VR產品、數字貨幣、數字資產、游戲、傳媒、電影等產品創新提供了體量足夠大的應用場景。
元宇宙與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不同之處在于,互聯網本身是一種技術革命,核心是技術驅動,移動互聯網的核心是智能手機這樣的產品驅動;而元宇宙的核心驅動力既不是某個技術,也不是某個核心產品,而是在數字虛擬世界的場景創新的大爆炸。
元宇宙的場景創新跟以前的移動互聯網不同,它從二維的空間深入到三維的空間,即將構建一個龐大的數字虛擬世界,也可以把它叫做數字平行空間或數字平行世界。在與現實世界平行的一個全新的史無前例的平行空間上展開無邊無際的場景創新,元宇宙必將帶來很多新供給、創造出很多新需求,不斷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并帶來新的經濟增長。
元宇宙的場景創新空間有多大?可以先想象一下,單純把現實的世界復制到數字平行空間就有多少創新和增長!在90年代末移動互聯網出現的時候,第一代互聯網人說我們讓世界上的每一粒沙都擁有一個IP地址;那么元宇宙時代,人們會不會將日月星辰、海洋湖泊、山川陸地、樓宇道路等等,都在數字平行世界做出全景、立體的呈現呢?當然!事實上這樣的創造早已開始,在筆者參觀過的一個中國某視覺工業中心,工作人員已經在數字世界初步復制了銀河系的大部分日月星辰,也復制了地球上大部分的海洋,當我們帶上AR/VR眼鏡,我們不僅可以暢游在星系間、海洋中,甚至還可以揮一揮手,與海洋中的魚兒互動——未來如果有游戲或電影制作商需要在這里拍攝一個故事,或者軍方需要某一個數字平行世界的山巒或城市間模擬一場戰斗,我們能說這樣的數字資產沒有市場價值嗎?
元宇宙數字平行空間的場景創作和創造絕不僅僅局限于復制現實世界,還可以源自人們無窮無盡的想象力。無論是山海經或西游記中的魔幻場景、人、物、神獸,還是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都可以在元宇宙虛擬世界盡情地立體化呈現,并讓通過AR、VR或其他入口進入這個數字平行空間的人們與這里的人、物、場景近距離地密切接觸,盡情地互動。伴隨著數字平行空間的虛擬數字人、物、場景原來越多,虛擬社會的互動越來越多,互動關系越來越豐富,一個龐大的數字平行世界逐漸形成。
當然,元宇宙數字平行空間的場景、人、物,還可以走出數字平行空間的虛擬世界,以實物的方式按照一定比例呈現在現實世界——可以想象,元宇宙時代將有大量來自虛擬世界的場景、人物、動物越來越多地呈現在現實世界。5到15年后,無論我們走在哪個公園和游樂場,那里都既有現實世界的湖泊、植物、動物,也有來自數字平行世界,在那里創作后復制到現實世界的各種場館、場景、人物、動物、植物……這種創作和向現實世界的復制可以有多大的體量,帶來多大的市場,帶來多少產品的應用,如何改變現實世界和人們的生活,實在是難以想象!
有人把現實世界的人、物、場景復制到數字虛擬空間叫做“數字孿生世界”,把完全在數字虛擬空間創造的人、物和場景叫做“數字原生世界”,把從數字虛擬世界映射到現實世界并與現實世界互動的情況叫做“虛擬共生世界”。想象一下,也許十年后,當我們帶上AR/VR頭盔就可以瞬間進入數字虛擬世界,或穿梭到萬里之外的比賽“現場”,并與虛擬世界的人、物、場景互動;當從數字虛擬世界來的各種人(AI機器人)、物、場館在現實世界無處不在,我們還能夠區分數字孿生與數字原生,還能夠區分現實的體驗與數字虛擬世界的體驗嗎?
按照量子理論,物質既是粒子,也是波,因而世界本就是二元的,既有物化世界形態,也有波的形態。按照林左鳴先生的“二元價值容介態”理論,宇宙的底層屬性本來就是二元的,一種是物質形態,一種是信息形態,就如同中國太極圖中的陰陽魚,物質世界和信息世界互相作用,共同推動宇宙進化。
所以,元宇宙不僅僅指數字虛擬世界,而是由物質世界、信息世界互相影響、互相促進的虛擬共生的世界,既二元平行世界,元宇宙首先帶給這個世界的核心驅動力,是數字平行世界的一次“宇宙大爆炸”,進而引發虛實共生的二元世界的場景創新大爆炸。
元宇宙對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的影響
有人擔心人們一旦沉浸于元宇宙,就會止步于虛幻的世界而不再探索星辰大海的客觀世界,實際上,元宇宙、數字平行世界也可以極大地支持人們奔向星辰大海的科研工作。
幾乎現實世界的所有研究工作都可以先在數字虛擬世界進行模擬,等模擬成功了以后再把它搬到現實世界里面來,比如說航空航天的科研工作,如今都需要先在數字世界計算出各種數據,反復進行仿真模擬實驗,然后才能進行現實世界的衛星等航空和航天器的發射;各行各業的新產品創造、新的商業模式創造都可以這樣,先在數字平行空間(虛擬世界)里面運算、模擬、實驗,再到現實世界展示,這樣不僅可以減少現實世界的人身風險和實物損耗,而且可以在數字虛擬世界根據需要把時間“拉長”,或把時間“縮短”,從而極大地支持了現實的科研工作。
顯然,虛擬世界或數字平行空間里面的場景創新、技術的發展,并不必然會阻礙人類奔向星辰大海去探索客觀世界的東西,反而可以用它特有的模式支持人類的科研創造,幫助人們更好地探索海洋、星空,以及高速運動的微觀世界。
除了在科研領域的應用,數字虛擬空間的仿真模擬實驗還可以廣泛應用在軍事、體育競賽、教育、交通管理等一切“社會性實驗”方面。
例如,在軍事方面,如果能夠把原來簡單的沙盤推演變成逼真的元宇宙推演,在真實的戰斗開始之前先利用數字虛擬空間的仿真演戲反復操練,必然能夠減少真實戰斗犧牲和損失;在體育競賽中,如果能夠按照現實世界的對手信息完全復制到數字虛擬世界,反復演練后,勝率必然提高;在交通運輸管理中,越來越多的練習、實驗,都將在數字虛擬世界進行……由于數字虛擬世界的時間可以調節,因而所有社會性試驗都可以在這里讓因果立即呈現,且不需要任何工程物理上的成本,因而是成本最低和效率最高的社會實驗方式。
元宇宙離不開5G、區塊鏈、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的支撐,同時元宇宙場景創新大爆炸可以反向來刺激5G、區塊鏈、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的發展。
隨著元宇宙時代的到來和元宇宙的場景創新大爆炸,中國的5G投資增速在經歷短暫的回落以后,預計又將迎來一個投資高峰。
元宇宙海量的數據需求,也將進一步刺激大數據中心的建設,從而帶動相關行業的大發展。
當然,最期待元宇宙應用場景的還未必是5G、大數據,而是區塊鏈技術和數字貨幣。只有在元宇宙的虛擬世界,去中心化的區塊鏈技術才被如此迫切地需要,因為那里的虛擬資產和交易離開了區塊鏈技術就無法確保安全;也只有在元宇宙的數字虛擬世界,數字貨幣才可能獲得無限的應用場景,類似NFT(Non-Fungible Token,即非同質化代幣)這樣的數字資產也會有爆發式需求。這也是為什么全球最期盼元宇宙的其實是那些數字貨幣和數字資產的投資人,也是為什么早已籌劃發行數字貨幣的Facebook才決定All in元宇宙,甚至為它改名的原因。
當然,元宇宙無窮盡的場景創新也會為人工智能的發展提供更大的場景,創造出更大的新需求。
還有來自數字虛擬世界的游戲、社交、娛樂等內容創新,其空間也從原來的二維平面進化到三維世界,從“在線”變為“在場”,開啟了無限的創新和創造空間。
至于VR、AR等相關硬件產品,自然會受到元宇宙的發展而出現爆發式增長。就如同共享單車本質上就是個場景創新——在這種新場景出現早期,中國的共享單車企業每個月采購上千萬輛自行車。今天,全球的VR/AR眼鏡出貨量不過千萬臺,如果2021年是元宇宙元年,誰能保證幾年后全球的VR/AR眼鏡或頭盔的年出貨量不會迅速過億,甚至過10億臺呢?
元宇宙與軟價值
如果我們的世界原本就是由粒子和波,或由物質形態和信息形態構成的二元世界,那么二元世界的價值形態和價值創造規律本來就有所不同。
來源于自然資源,在物質世界創造的價值形態叫做“硬價值”;而用人們的創造性思維,在主體信息世界創造的價值形態,叫做“軟價值”。
事實上,構成我們全部經濟價值的主體早已是軟價值:比如制造業中的研發設計的價值,就是軟價值。以蘋果智能手機為例,雖然它是制造業產品,但是它的價值主體是軟價值——研發、設計的價值。硅谷的蘋果公司完成了產品價值創造的80%,而分布在全球各地的制造裝配商,只完成其產品價值創造的20%。蘋果公司作為軟價值創造者,并不是這些制造裝配企業的所謂“生產性服務業”;而應該反過來,這些制造裝配企業全部是為蘋果公司服務的。越是“軟”的價值,就有越多的硬科技含量;越是“硬”的產業,反而越沒有科技含量。
除了制造業的研發、設計,文化娛樂業的創意和體驗價值也是軟價值——它幾乎不消耗自然資源,卻可以滿足我們無限的精神需求。
此外,教育等知識產業、高端服務業,創造的都是軟價值;信息產業的程序、信息、流量,甚至傳統制造業的品牌、體驗等等,也都是軟價值……
軟價值的源泉不是自然資源,而是人的創造性思維;軟價值創造的規律跟牛頓物理世界的硬財富創造規律截然不同,軟價值創造的規律遵從量子世界的運動規律。
按照軟價值理論之“場景原理”,場景即消費模式,“世界上所有的市場其實都是場景的投射”,有吃飯這樣的消費場景就會有餐飲市場,有打車這樣的消費場景就有出租車和網約車市場。
共享單車作為一個場景創新,它用原來的自行車技術、移動掃碼技術、導航與衛星定位技術,既沒有技術創新,也沒有產品創新,但是卻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出行方式,創造出一個新的市場。
在成千上萬的杰出企業家中,真正能夠發明互聯網、發明智能手機的,畢竟是少數,80%的企業家僅僅用場景創新就可以不斷地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并創造出新的市場,帶動各種技術和產品的發展,帶動經濟增長。
元宇宙可以有多少場景創新,就可以創造出多少新市場,帶來相應規模的經濟增長!
元宇宙的所有價值創造,都是軟價值創造。與互聯網時代和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流量是核心軟價值不同,在研發、創意、場景、體驗、流量這五大類軟價值中,元宇宙的核心軟價值也許應該是場景價值和體驗價值,因為除了前文所說的場景價值,元宇宙的數字虛擬世界與現實物理世界最大的不同在于體驗的不同,包括二元世界的視覺體驗、聽覺體驗、交互的體驗,以未來可能會更逼真的觸覺或其他體驗。
那么,元宇宙的場景價值、體驗價值,以及研發、創意、流量等軟價值,是如何被創造出來的,又遵循哪些軟價值規律呢?
元宇宙的軟價值源泉不是自然資源,主要是人們的研發創意;
元宇宙的軟價值不是純客觀的,而是介于主觀和客觀之間,很大程度上它的價值取決于人們的群體性認知;
元宇宙的軟價值是相對價值而不是絕對價值,軟價值不是一個點而是一個域;
元宇宙的軟價值的運動有時是發散的、有時是收斂的;
元宇宙的供求曲線不是確定的函數,而是飄忽不定的;
在元宇宙的世界里變化可以是連續的,也可以是跳躍的;
在元宇宙的世界里,不是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而是因果可逆、互為因果;
……
軟價值的創造與現實物理財富的價值創造也有很大的不同,只有掌握這些軟價值創造的新規律,企業和投資者才能更好地把握元宇宙的投資機遇。
在元宇宙的軟價值世界,核心生產要素是數據和創意,而不需要消耗太多自然資源或一般勞動,其要素稀缺性與物質世界截然不同;核心的生產力或許是算法、算力、人工智能,包括云計算、邊緣計算、各種人工智能工具,而不是推土機或者挖掘機;核心的生產關系既不是傳統的農業社會的生產關系,也不是工業社會的生產關系,甚至也不是移動互聯時代以平臺為中心的生產關系,而是一些“去中心化”的虛擬共生關系……
我們將如何把握軟價值創造的新規律,元宇宙又將構建一個怎樣的經濟系統,需要什么樣的社會治理模式?
元宇宙的機遇和新業態
看來,元宇宙并不是簡單的炒概念,而是一個虛實共生的新世界,是人類社會未來的新形態。在元宇宙發展初期,我們可以把它當作一個值得認真關注和嚴肅關注的一個場景創新大爆炸,而且這個場景創新可以帶動大量的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讓新供給創造新需求,帶來新的經濟增長。不但值得認真研究和嚴肅關注,同時也帶來巨大的商業機會。
那么,站在元宇宙元年,企業和投資者應該如何參與元宇宙的投資呢?
首先爆發的可能是AR/VR/MR/XR等元宇宙入口的硬件端,以及為這些產品提供服務的各種頭盔、顯示器、芯片等等。長期而言,還會出現其他的硬件入口,甚至馬斯克所堅信的腦機接口也一定會突破并成為現實。
其次是投資于數字平行世界的內容端,各種虛擬數字人、物、場景的創造,以及相關的游戲、電影、食品等,所有的內容都面臨著從二維信息到三維場景的轉換和創作。
當然,還有元宇宙所拉動的5G、區塊鏈、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相關產業鏈。
最后,虛擬世界的數字貨幣和數字資產自然也是有價值的,但是須掌握軟價值創造和定價的規律。
除了關注元宇宙帶來的投資機會,還需研究元宇宙對傳統行業的改變。
第一個被改變的可能是文化娛樂產業等等,包括游戲、電影、電視在內,未來元宇宙里面的各種娛樂產業,都將從二維變三維,從平面的變成立體的。至于最終會演化出什么娛樂模式和新業態,目前還言之過早。就像移動互聯技術最終成就了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美團等平臺企業,我們現在還不知道元宇宙最后會成就哪幾個巨頭,但是早期的參與者都有勝出的機會。
第二個被改變的可能是會展或者旅游業,比如利用元宇宙的場景,在現實世界構建無數虛擬場館、主題公園,讓人們能夠自由地穿梭在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提供前所未有的交互體驗,可能是未來會展和旅游業競爭的新形態。
第三個被改變的或許是教育、廣告、傳媒行業。當數字平行空間的各種虛擬數字人一個個閃亮登場,人們可以在數字平行世界分身有術,我們不知道未來的教育、廣告、傳媒行業會演化出多少難以想象的新業態。
第四個將被重新定義的是商業。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已經改變了傳統商業,而元宇宙時代的商業恐怕又要被改寫。人們有多少時間是帶上AR/VR眼睛逛數字世界的虛擬商店,又有多少時間去逛現實物理的商店?有多少原來在現實物理世界讓人們得到滿足的商品和服務,會陸續轉移到元宇宙的虛擬世界?又會有多少從虛擬世界走出來的商品會在現實世界大行其道?
第五個被改變的是金融行業。各國央行發行的國家信用貨幣在現實世界里仍占據統治地位,可人們在虛擬數字世界里卻用去中心化數字貨幣進行交易,如果虛擬世界的資產規模越來越大,甚至外延、反射到現實世界,未來的金融形態將發生什么變化?
最后,隨著上述軟產業的變化,元宇宙時代人們的辦公方式、生活方式、社會分工必然發生深刻變化。制造業不僅被元宇宙的新技術改變,還會被新的工作方式、新的社會分工改變:當人們無論身在何處都可以如同在一起,當現場辦公越來越多可以被遠程虛擬場景取代,當智能制造、智能控制等AI機器人穿梭于虛擬和現實的工廠之間,工廠還是現在的工廠嗎?還是現在的行業嗎?元宇宙時代的“阿凡達”們都將面對怎樣的全新工作和生活方式呢?
元宇宙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
元宇宙可能帶來的首要的負面影響是可能造成人們在數字虛擬世界里“過度沉浸”。比起二維平面世界的游戲,元宇宙時代的游戲必然更逼真、更有沉浸感,不要說未成年的孩子,成年人又有多少能抵御如此誘惑?現在我們去電影院看一場電影不管多么投入,畢竟還是置身事外,如果元宇宙時代我們看一場戰爭電影,只要帶上AR/VR頭盔就可以端著槍進去打一場,這種逼真的呈現感和故事沉浸感所帶來的人類過度沉浸問題,的確是值得前瞻性研究的問題。
元宇宙所帶來的第二個的負面影響雖然不像前者那樣普遍,但是后果恐怕更加嚴重,那就是元宇宙社會場景實驗的錯誤應用——同樣是武器,警察可以用,歹徒也可以用;元宇宙在軍事方面的應用,可以用于保家衛國,也可以被用于侵略戰爭……如何防止技術作惡,是人類在推動技術進步過程中面臨的永恒的話題。
最后,元宇宙的投資難免會帶來一些資本市場的泡沫和現實世界的炒作。不管你喜歡不喜歡,元宇宙就是人類社會的未來形態,即使如此,元宇宙時代的到來也需要至少5~15年的時間,在5年之內,元宇宙仍然處于探索和醞釀準備階段,除了VR游戲、VR社交體驗、VR觀影、VR購物、VR賽事、VR辦公等早期布局。當元宇宙的大部分相關產業仍然處于“朦朧期”,最容易在資本市場被炒作:雖然AR/VR的設備供需尚未真正爆發,但此時只要一個上市公司說一句“給F公司供貨”或“給M公司的客戶供貨”,往往就可以收獲若干股價漲停;一個游戲公司、傳媒公司、場館設計公司,只要聲明關注元宇宙、涉足“虛擬數字人”或NFT,就可以讓股價大漲。
類似的情形早已出現在1990年代美國出現互聯網泡沫時期,大量的投資和投機資本涌入互聯網領域,追捧一時間出現了成百上千家互聯網公司,估值不斷升高,最終自然是泡沫的破裂,無數泡沫的參與者財富灰飛煙滅。
然而,雖然互聯網泡沫破裂了,90%以上早期的互聯網公司最后也都消失了,但是這并不妨礙剩下的少數互聯網企業徹底改變了人類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不斷改變社會分工,用新供給創造新需求,帶來新的經濟增長,才有了今天的互聯網世界。
元宇宙的投資和投機炒作恐怕也一樣,正因為它是人類未來,所以才值得資本市場如此追捧炒作,也正因為資本市場的熱情,才會有足夠的資金流入來推動其發展。所以元宇宙既是人類未來,當前也的確有投機和炒作因素。
我們沒必要去阻擋投機資金的涌入,也無法避免圍繞元宇宙的題材炒作,但是至少有三點可以確定:一是這些投資和投機一定會催生泡沫,也同時催生出一批偉大的企業,圍繞這些企業前端、后端的增長機會也會極大地推動經濟的增長;二是一旦泡沫破裂,必然會一地雞毛,讓盲目參與的投資者付出慘重的代價;三是元宇宙最終還是會改變經濟、改變社會分工、改變我們的生活、改變世界。
面對元宇宙必然帶來的以上三種結果,我們應該做的或許不是像神話一樣去一味贊美和追捧,或簡單地去詛咒、去譴責,而是應該時刻清醒地知道我們是誰,我們是選擇主動地認識,還是被動地接受?我們將在這個過程中,在什么環節、承擔什么風險、扮演什么角色?
(感謝中國航空學會理事長林左鳴先生、《元宇宙》三部曲作者易歡歡先生對本文提出的寶貴意見。)
(本文作者介紹:萬博新經濟研究院院長,經濟學博士,沃頓商學院高級訪問學者,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兼職教授,中華全國工商聯智庫委員,新供給經濟學和軟價值理論的提出者。)
責任編輯:王進和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