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領袖丨東北亞經濟研究院
沿紅色金融道路重走長征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進行了舉世聞名的兩萬五千里長征,歷經艱難險阻,強渡天險,越過雪山、草地,戰勝了炎熱干渴、饑餓寒冷、傷病疲勞,與圍追堵截的敵人浴血奮戰……長征精神集中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堅強如鐵的理想信念、崇高的思想境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是我們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過去是、今天是,將來仍然是我們戰勝困難、取得勝利的法寶。
講到長征,不能不提到伴隨著整個長征路途的一支特殊隊伍,中央直屬縱隊十五大隊,這支隊伍即是中華蘇維埃國家銀行,這支隊伍有150多人,肩擔馬馱著蘇維埃國家銀行,金銀珠寶、紅軍票、印鈔機、鑄幣機、鑄幣原料等,并有100多人的警衛連負責保衛工作。中華蘇維埃國家銀行創立于中央蘇區瑞金,在長達一年時間里,沿著長征路篳路藍縷,除了完成職責任務之外,還要力所能及地支持長征隊伍的金融供給需要。為捍衛中國革命保駕護航。長征路上,統一發行紅軍錢幣,對于維系紅軍財政,穩定沿途經濟和貨幣市場,肅清市場混亂,安定軍心民心和支持革命斗爭作出了積極貢獻。
2002年在黨的十六大召開前夕,我當時在中國人民銀行成都分行工作,經分行黨委提議,并與中國人民銀行西安分行和金融時報社黨委共同決定,由分行團委具體組織,開展了“迎接十六大,重走長征路”活動。這次重走長征路活動,我們采取使用交通工具方式,沿著紅軍長征路線,逐段逐點地調研、學習、座談,旨在通過該活動,引導青年員工深入基層,了解金融實情,接觸困難地區,感悟長征精神,深刻領會黨中央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重要思想,發揚艱苦奮斗精神,增強加快西部發展、改變西部落后面貌的緊迫感和使命感,為切實履行好中央銀行的職責做出新貢獻。
成都分行負責云、貴、川、藏四省區的銀行業工作,所轄的貴州、云南、四川以及川藏邊緣地帶,留下了紅軍長征時的黎平會議、強渡烏江、遵義會議、四渡赤水、婁山關戰役、彝海結盟、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過雪山草地等光輝足跡和著名革命遺址。特別是1935年1月,中央紅軍轉戰黔北在遵義召開了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遵義會議,在中國革命處于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確立了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正確路線,中國革命由此轉危為安,從勝利走向勝利。鑒于此,我們確定以中國革命歷史的轉折點——遵義,作為重走長征路活動的起點。
2002年8月26日,“迎接十六大,重走長征路” 活動啟動,從貴州遵義出發,沿著紅一方面軍當年行軍路線,歷時19天,于9月13日到達四川松潘。在成都分行轄區彎延曲折,行程達4200公里,跨越黔、滇、川3省9個地州25個縣(市)。在松潘進行隊旗交接后,人民銀行西安分行接力,途經甘肅、寧夏、陜西三省(區),行程3000余公里,于9月23日到達延安,在黨的“七大”會址——中央大禮堂舉行了結束儀式。
在成都分行轄區路過九個市、地、州,分行和市地州支行領導同志帶頭參加活動,成都分行七名行領導分段參加了重走活動。途經各中心支行都有境內主題活動,體現重走與調查研究相結合,與業務活動相結合。通過采訪座談,掌握沿途各地經濟、金融以及社會發展狀況,研究中國人民銀行和金融機構執行貨幣信貸政策、金融監管、信貸支農以及金融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等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措施。
隊員們追尋紅軍足跡,瞻仰了20多個紅軍長征遺址,走訪了幾十名老紅軍。通過身臨其境,了解紅軍艱苦卓絕的創業歷史,體會當年紅軍長征的艱辛,切身直觀地接受了教育,上了一堂非常生動的理想信念課,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共產主義理想、愛國主義精神和艱苦奮斗優良傳統教育。紅軍不畏艱險、奮勇拼搏的長征精神將永遠銘記在參加重走長征路活動的全體隊員心中。
長征路途均是偏遠落后地區,隊員深入農村信用社,聽取經營情況匯報,了解了農村信用社在改革發展、支農服務方面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問題;深刻認識到農村信用社作為農村金融主力軍,在支持老少邊窮地區“三農”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通過與當地黨政部門的同志座談、調查研究、訪貧問苦和捐資助學,也耳聞目睹了革命老區的巨大變化,加深了對沿途社會經濟環境和金融發展狀況的了解,把調查研究所發現的服務中的經驗和問題進行總結分析,用以指導和改進我們的業務工作,增強了做好金融工作、加快地方經濟發展的責任擔當和能力水平。
參加活動的隊員平均每天要在陡峭顛簸的山路上行進幾百公里。每到一處來不及休息,就開展瞻仰遺址、采訪、召開座談會、探望老紅軍、訪貧問苦等活動,收集了沿途大量的各地經濟、金融改革和發展情況資料。金融時報社專門派出部門負責同志和資深記者,參加重走長征路活動和新聞采訪,并開辟專欄,進行全程跟蹤報道,擴大了活動影響,讓金融行業更多從業人員接受到長征精神教育。
長征路上紅色金融新變遷
重走長征路的起始點在貴州遵義,這是個具有歷史意義的地方。同時,也是長征路上少有的國家銀行辦公、發行紅軍票、兌付銀元等較系統地履行紅色金融職責的地方。
1935年1月,中央紅軍進入遵義,當月12日,中央決定國家銀行在遵義發行正式紅軍票,紅軍票可購買食品、鹽、煙土等日用消費品,并且可以兌換大洋。僅幾天時間,“國家銀行”便在市民中迅速傳播,國家銀行信用得到老百姓的認可。1月18日,由于國民黨將調集重兵圍攻遵義,國家銀行準備轉移,但對發行到市面的紅軍票如何處理就成了一個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處理不好,將會使群眾利益受到侵害,并且會嚴重破壞紅軍的形象。為此,國家銀行決定收回全部紅軍票幣,當時的國家銀行負責人,如毛澤民、曹菊如、曹根全、黃亞光、錢希均等領導同志都參與到回收紅軍票幣工作中。國家銀行晝夜工作,用現洋兌回紙幣,或用商品把留在群眾手中的紅軍票兌換回籠。當時的兌換比例為1銀元紅軍鈔兌換1.2銀元的光洋或7斤食鹽。當紅軍離開遵義時,市場上的紅軍票全部收回。這一獨特的貨幣回籠行為,世界上絕無僅有,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的宗旨意識,體現了紅色金融一切為人民的金融思想。
重走長征路的隊員對遵義的金融情況進行了調研,紅軍經過遵義時,當地金融非常落后,遵義只有一家銀行,有四家當鋪和四家錢莊。新中國成立以后,金融發展很快,截至2001年,全市各類金融機構已發展到1022個,金融從業人員9600多人。存款余額達到200多億元,已經成為貴州省發展較快的城市。
曲靖地區的宣威市地處云貴兩省交界,自古就有“入滇鎖鑰”之稱,中國工農紅軍二六軍團在宣威與前堵后追的國民黨軍隊激戰數日,賀龍、任弼時、關向應、蕭克、王震等軍團首長親臨指揮戰斗,斃敵近千人。紅軍經過宣威時,31萬人口的宣威縣金融幾乎一片空白,僅有一家當鋪,新中國成立后,金融發展迅速,僅農戶貸款就達3億元,農戶貸款面達87%。
紅軍長征過程中,曾兩次經過貴州畢節的大方縣,并在大方縣成立了中華蘇維埃川滇黔省革命委員會,在許多鄉鎮建立了基層革命政權。紅軍在大方境內進行大小戰斗十多次,數百名紅軍戰士長眠于此。全縣參加紅軍的達2000多人。大方在中共黨史、長征史、蘇維埃運動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王震同志到畢節時接見了大方九位苗族代表,照片已成為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的珍貴史料。隊員們在大方縣召開“金融與大方老區心連心”座談會,地方政府和銀行就扶持農村信用社、解決農民貸款難,加大烤煙、大豆制品、無煙煤支柱產業,特色農業貸款等問題進行了深入討論,銀行就支農再貸款、發放資信卡、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等問題提出了解決意見,使重走長征路成為金融支持老區經濟建設的踐行之路。
長征路上書寫的紅色金融歷史,不僅僅貫穿在整個歷史過程,也深深地融入到為革命事業奮斗終身的先輩們的心里和行動上。大方縣有個老紅軍叫王憲文,紅軍到達他家鄉時,以乞討為生16歲的他參加了紅軍,參加過七星關戰役、四渡赤水、飛奪瀘定橋,爬過雪山,走過草地,最后勝利到達延安。八年抗戰期間,他在115師,參加了著名的平型關大捷,解放戰爭中參加過遼沈戰役、平津戰役。就是這樣一位老英雄,為了改變家鄉落后面貌,1954年解甲歸田,回到大方老家并進入人民銀行當了一名保衛干部,在銀行工作期間,始終以一名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直到我們訪問他時,83歲的老人每月還堅持拄著拐杖去單位交黨費。
長征路上紅色金融不斷詮釋著一個又一個金融故事。重走長征路的9月2日,活動隊員來到了紅軍長征經過的云南祿勸縣被稱為“雪山上的信用社”的雪山信用社,該信用社成立于1954年,位于海拔4424米雪山之腰,全社僅四名職工,卻要向方圓137平方公里的貧困山區的1.1萬人提供金融服務,而且連續16年盈利。
長征中著名的“彝海結盟”,傳誦著劉伯承同志與彝族小葉丹結盟的美好故事,使紅軍順利通過了彝區。今天,彝漢結盟、相互信任的真情友愛也感染著新時期金融與經濟的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的良好信用關系。長征的隊員們在涼山專門前往被涼山人民銀行授予“信用鎮”榮譽稱號的德昌縣永郎鎮,永郎鎮共有農戶1866戶,是一個彝、回、漢多民族聚居區,信用鎮所享受的貸款優先、利率優惠、服務優質、額度放寬等優惠政策,極大地促進全鎮信用環境的提升,凡是被評為“信用戶”的農民都能從信用社得到一個“紅牌牌”,全鎮1866戶農戶,已發放貸款證1548戶,其中被評為信用戶的達1319戶,信用社連續五年未發生逾期貸款。從今天永郎鎮的“信用鎮”建設,我們仿佛又看到了紅軍戰士在長征途中借用老百姓糧食打借條的人民子弟兵的本色,又回憶起建立在信任基礎上的“彝海結盟”所展示的中華民族美好傳統。
萬里征程,脫貧致富再出發
長征途經各地,均是偏僻落后地區。在歷時19天,長達4200公里的重走長征路途中,跨越黔、滇、川3個省,9個地市,25個縣,隊員們在接受傳統教育、調研金融工作的同時,也看到了這些地區經濟落后、金融相對不發達的困難情況,除了瞻仰、訪問、調研之外,隊員們還開展了各種形式的捐助活動。
在四川甘孜州塔公鄉,長征隊員來到甘孜州西康福利學校看望全校師生。該校是1997年由多吉扎西活佛個人籌資興辦的,招收的全是孤兒,采取免費教育形式,全校120名學生,教職工為來自全國6個省市的25名志愿者,長征隊員向學校捐贈了款項和電腦。在整個重走長征路中,共捐助款項、物資計十余萬元。
金融是經濟發展的“助力器”,紅軍長征途經地區的經濟發展還需要依靠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重走長征路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為金融支持貧困落后地區找準支持重點,落實支持措施。
首先,革命老區、貧困落后地區支農貸款需求大,而農村金融機構服務能力不夠,需要加大信用社改革力度,增加資金實力。針對農戶需求,要大力發展農村小額貸款,適當延長貸款期限。大力推廣信用村、鎮建設,為金融機構加大支持力度提供誠信環境。要增加為“三農”服務的金融機構,滿足“三農”經濟需要。人民銀行要在再貸款、利率優惠、指導金融機構提升服務能力上發揮作用。
自2002年中國人民銀行成都分行重走長征路活動已近20年了,在與成都分行同志交談中感受到,20年后的今天,在紅軍長征路上地區的經濟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比如在扶貧方面,2013年底,四川共有88個貧困縣、11501個貧困村、625萬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貧困發生率9.6%。貧困連片集中在經濟基礎薄弱、交通落后邊遠的甘、阿、涼及秦巴和烏蒙山區。那里是革命老區、少數民族地區和“5·12”地震重災區,也是四川盆地周邊山區。就我熟悉的長征經歷時間最久,“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以及最大的川陜蘇區所在地四川,在大國扶貧、脫貧攻堅的偉業中,金融力量傳承了中華蘇維埃國家銀行紅色基因,切實發揮對扶貧工作的助推作用,在這片貧瘠而又充滿生機的土地上打響金融扶貧攻堅戰。
金融系統先后選派5314名第一書記投身脫貧攻堅,把支持深度貧困地區發展生產作為主攻方向,培育了45個貧困縣綠色生態種養業、經濟林產業、休閑農業、鄉村旅游業、農村電商等特色產業發展,以產業發展撬動貧困農戶創業、就業增收。四川全省88個貧困縣發放基準利率及以下貸款余額占全部貸款的三分之一以上,惠及70.1萬戶貧困家庭。共與貧困縣達成意向幫扶項目800余個,涉及幫扶資金200億元。四川金融業累計捐款1.5億元,捐建希望小學28所。按照國家要求,已全部完成脫貧攻堅任務。
時值建黨百年,長征精神在一代一代傳誦,紅色金融的紅色基因在金融行業中不斷地傳承,為實體經濟服務,為人民服務,將會始終貫穿在金融改革與發展的邏輯之中。
本文刊于2021年6月28日《財經》建黨百年特刊。
(本文作者介紹:東北亞經濟研究院是東北財經大學匯聚校內外優勢資源創建為服務國家面向東北亞需求的高端新型智庫、高端學術交流平臺和研究人才的培養基地,將為建言獻策、服務社會提供更加有力的組織、資源和機制保障。)
責任編輯:張玫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