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李奇霖( 紅塔證券研究所所長、首席經濟學家)
摘要
當大宗商品漲價的時候,債券市場收益率之所以還能下行,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資金面的寬松,正是因為資金面寬松,大宗上漲產生的通脹預期也基本被債券市場給無視了。
那么,問題來了,資金面為什么可以這么松呢?
除了資金流向貨幣基金、政府存款的大幅下降等為銀行間流動性提供了支撐,市場流動性持續寬松與央行對資金面的態度有關,市場有了央行會對沖財政繳款,會呵護資金面的預期。
然而,站在當前的時間,我們認為資金面最寬松的時候已經過去。
目前,10年國債收益率已經向下突破3.1%,創下了年內的低點。而這一輪債券市場行情主要是靠資金面驅動的。尤其是4月和5月中上旬,在投資者都有繳稅預期的時候,資金面仍然維持在相對寬松的局面,4月以來DR007的平均利率僅有2.08%。
當大宗商品漲價的時候,債券市場收益率之所以還能下行,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資金面的寬松,正是因為資金面寬松,大宗上漲產生的通脹預期也基本被債券市場給無視了。
于是,債券市場形成了一個奇怪的上漲閉環:大宗上漲-通脹預期-但資金面松-所以收益率下行;現在大宗下跌了-通脹預期被壓低-那收益率更應該下。
可以說資金面松是債券投資者做多的信心之源。寬松的資金面給了債券投資者杠桿套息的空間,讓投資者看到通脹預期,在不敢加久期的時候,還能夠通過拿城投做CARRY獲得息差收益。
那么,問題來了,資金面為什么可以這么松呢?
如果細分來看,我們可以找到很多理由。比如從今年春節到5月上旬這段時間,股票市場震蕩調整,賺錢效應下降,投資者出于避險的考慮開始申購貨基,而貨基又會去配置同業存單等流動性較好的資產,并對狹義流動性形成補充。
政府存款的大幅下降也為銀行間流動性提供了支撐,因為去年部分專項債募集的資金沒有用出去,今年年初的政府存款是偏高的。這筆資金流入市場后也對流動性形成了明顯的補充。2021年3月政府存款相比于1月減少了1.68萬億,遠高于2015-2020年的均值,6527億。
此外,市場流動性持續寬松與央行對資金面的態度有關,市場有了央行會對沖財政繳款,會呵護資金面的預期。
如果僅從投放量上來看的話,可以說這一輪資金寬松和央行投放并無太大關系。3月至今,央行保持著每日100億的逆回購操作,同時,考慮TMLF的話,在此期間,央行還通過MLF回籠了61億的資金。幾乎為零的凈投放表明央行在這一輪資金寬松的行情中貢獻不大。
今年1月的時候,央行為了降低市場杠桿,態度比較強硬,當時DR007盤中利率一度達到了7.5%,DR001更是達到了13%。
市場經歷了1月資金面“鬼故事”以后,對資金面的預期就謹慎起來,尤其是考慮到4、5月份會迎來繳稅高峰,疊加預期政府債可能會放量發行,不少機構都增加了預防性儲蓄,以防資金太緊。
另外,當時因為市場通脹預期比較強,很多機構也擔心因為通脹預期央行會收緊資金面,所以投資債券的時候也比較謹慎。
但4、5月份,預期中的繳稅壓力和政府債供應壓力并未到來。市場平穩的度過了這一次納稅高峰,而且在4月金融數據發布會的時候,孫國峰司長還表示過要為政府債券發行提供適宜的流動性環境。
央行對這一輪PPI上漲表現的也極為淡定,比如一季度的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就明確表示PPI是階段性的,不存在長期通脹,相應的,貨幣政策也并未隨之收緊。
平穩的資金面和央行偏積極的表態打消了市場前期的不確定性。這使得投資者原先的預防性儲蓄需求降低,之前儲備的流動性也白儲備了,只能流入市場。
然而,站在當前的時間,我們認為資金面最寬松的時候已經過去。
判斷資金面寬松與否,最重要的是看央行維持資金面寬松的意愿,先得分析一下為什么春節以后,央行愿意維持資金面的穩定。
春節以來的大宗漲價,既有海外輸入性通脹的原因也有國內自身的因素。
海外主要是因為美國搞MMT和供給彈性弱(有些資源國的疫情沒有搞定)。
國內自身的因素主要是因為減產預期。國內定價的大宗上漲,尤其是黑色系的大宗上漲,肯定有經濟復蘇需求端的因素,但更多的是由供給收縮預期引發。
這還不是指供給是真實收縮的,因為黑色系的產量增速和庫存與歷年比不算低,主要是因為市場預期未來產量會被嚴控,可能會買不到貨,提前將買單釋放,同時賣方因漲價預期囤積庫存,導致供需關系錯配。
前段時間黑色系的漲幅是要高于有色的,上游大宗上漲離不開國內自身因素。上游大宗上漲自然會給下游制造加工企業較大的成本壓力,侵蝕下游制造環節的回報率,而且上游大宗上漲給小微企業的壓力肯定遠高于大企業。
這個時候,貨幣政策沒有動力通過收緊流動性去抑制通脹,下游和小微壓力大,實體需求本身并不旺盛,上游上漲還有可能反噬實體的生產和需求。
國內大宗的定價在很大程度上是“預期”和“囤積”的因素,只要打掉大宗永遠漲的“預期”就好了,犯不著通過收緊貨幣來調控。
而且黑色漲價更多是國內因素導致,人民幣升值不僅對企業降低大宗商品購進成本的幫助較小,而且對下游出口企業還會造成一定的壓力。所以,過去央行有動力維持寬松的流動性環境,對內繼續支持下游制造和小微,對外也不希望匯率升值太快。
但是現在情況不一樣了,在國內監管層頻繁表態要加強對大宗商品調控的背景下,近期黑色金屬跌幅居前,5月12日至5月25日,螺紋鋼、線材、鐵礦石、熱軋卷板活躍合約收盤價跌幅均超過了20%,跌幅明顯高于LME銅、鋁等有色金屬。
在黑色金屬價格下降后,后續上游的核心矛盾會回到海外定價的大宗商品上,比如在這一輪下跌中,銅、原油表現的就比較抗跌。而且因為海外原材料生產國(比如巴西)的疫情目前依舊沒有得到控制,加上投資擴產存在較長的時間,海外供給還是缺乏彈性的。
現在的情況是上游沒有供給彈性,價漲但量起不來,但出口需求較為剛性,尤其是考慮到美國汽車、房地產、建筑建材、家電家具的庫存都處于歷史低位,甚至想買都買不到量,這個時候的主要矛盾是把上游成本給降下來,下游的“價”上去一些問題不大。
所以這時候允許人民幣適當升值(節奏也很重要),降低企業進口原材料的成本,同時在出口訂單壓力不大的情況下(海外低庫存要擴大進口是剛需),無疑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而且上游大宗“卡脖子”的現象緩解以后,企業的生產、補庫存、設備投資和實體的回報率本身也有個修復的過程,基本面有了確定性以后,繼續維持寬松的必要性也不強了。
當然,實體回報率修復和基本面有了確定性以后,不僅有可能會改變央行對資金面的態度,股票的確定性也可能因此修復。再加上有了人民幣匯率升值的預期,北上資金布局銀行、券商,股票市場有了一個重估的過程。
其實從5月14日開始,當大宗開始跌了以后,市場人氣就已經在修復了,當天上證指數上漲了60多個點,券商領漲,5月25日,上證指數更是上漲了2.4%,上漲了80多點,達到了3581點。
當股票市場開始修復,賺錢效應回來后,這也就改變貨幣基金前期擴張的邏輯,投資者可能會贖回貨幣基金轉為申購股票型基金,現金管理類理財擴容的趨勢也會發生一些變化,可以看到5月的股票型基金份額占比已經略有回升了。
最后回到投資者行為上。
現在市場又開始有了“資產荒”的聲音,所謂的“資產荒”無非指的是錢多但合意的資產少,金融產品擴張的速度比優質資產生成的速度要快。
由于優質的資產已經被充足的流動性推到了很貴的位置(收益率低),已經“買無可買”,那為了維持自身的規模穩定,投資策略上要么選擇降低資質,買一些之前不敢買的;要么在優質資產上面加杠桿。
我們看到永煤事件后,市場一度是不敢碰弱資質城投和產能過剩國企債的,但現在產業和城投的利差、低評級和高評級城投的利差都已經開始壓縮了,市場下沉資質的行為已經開始了。
從3年期城投和隔夜回購的利差來看,已經只有100-130BP的利差范圍內,而這個范圍從歷史橫向對比上來看,是偏低的。
當前市場的杠桿率在數據上看起來不算高,主要是因為有金融產品擴張的規模在支撐。
銀行現金管理產品收益之所以好于貨基,是現金管理類產品持有了不少收益高的二級資本債、非公開、永續債和非標,有它們打底倉,收益可以比貨幣高100BP以上。
現金管理類產品新規出來以后,由于監管要修改投資范圍,約束現金管理類理財持倉的占比,在分子不好降的時候,理財可以做大分母,再加上現金管理類理財收益本身就比貨基高,促使了現金理財類產品規模快速擴張。
但符合性價比要求的優質資產畢竟是緊缺的,當下對資金面樂觀的預期必然會導致加杠桿的融資需求上升。
后續只要央行不和市場加杠桿的沖動做配合,套利鏈條必然是越來越脆弱的,也就是說,后續債券市場和資金面的波動率會逐步放大,投資者應提前預留好安全墊。
(本文作者介紹:紅塔證券研究所所長、首席經濟學家)
責任編輯:陳嘉輝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