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董登新:養老金與資本市場的關系

2020年12月23日09:15    作者:董登新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董登新(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

  2020年12月19日,第十屆中國社科院社會保障論壇暨《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20》發布式——“養老基金與資本市場”研討會今日在北京召開,武漢科技大學教授董登新發表演講。

  各位領導、專家及嘉賓,下午好!非常高興參加中國社科院今天的養老金報告發布會,很感謝鄭主任、房秘書長的邀請。我在2002年之前研究過美國資本市場,但在2002年之后開始專注研究美國養老金,為什么?因為在此前的美國資本市場研究當中,我有一個不解的難題:美國的家庭理財為什么總要以養老為目標?美國的理財規劃師和投資顧問為什么總是把“養老”掛在嘴邊,引導大眾理財?為了弄懂美國資本市場,我非常偶然地介入美國養老金,并一直研究至今。前幾年我完成了國家教育部的課題《美國私人養老金制度研究》,最近正在做國家社科基金《當代美國社會保障制度研究》。

  我今天的發言題目是“美國私人養老金與資本市場的關系”,共有6張表、1個圖,我們來重點探討一下美國私人養老金和股市的關系是怎樣的。

  美國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它的股票總市值占到了世界股票總市值四成以上,截止2020年10月底,美股總市值高達38.48萬億美元。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我國的GDP大約是美國的七成,但是美國的股票市值卻是我們的三至四倍,中國內地滬深交易所兩個市場加起來是11萬億美元。從體量來講,美國資本市場不僅是世界老大,而且它還有700多家外國上市公司掛牌,美國股市的包容性、開放性非常強。

  再從市場運行的有效性和穩健性來看。最近20年上證指數走勢確實驚心動魄,2005年6月份上證指數曾跌破1000點,2007年10月上證指數創下了6124點的最高記錄,但隨后跌到1664點,今天是3400點左右。中國股市暴漲暴跌,養老金在這樣的市場環境生存是非常艱難的,沒有鋼鐵般的意志是很難承受市場的波動的。相比之下,近20多年來,美國股市運行卻非常平穩,它主要有三個特征,第一是穩,第二是慢,第三是長牛。道瓊斯指數現在的點位是30000點左右,美股本輪牛市已持續了12年,似乎沒完沒了。兩國股市走勢差異如此之大,背后原因是什么?美國私人養老金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一、美國股市與私人養老金有著迷一般的關系

  我經常講,我們要用養老金思想來改造中國股市。其實,中美兩國股市的質和量,背后的差距就是養老金問題。美國的養老金與美國的資本市場有著謎一般的規律性的軌跡,這是非常巧合的。從我找到的英文文獻數據來看,美國的股票市值與美國私人養老金及公募基金規模變動太有規律了,三者高度關聯。

  事實上,在1980年之前,美國股市也是一只“丑小鴨”,沒有任何研究價值。我從1990年代開始研究美國股市,1981年美國股市總市值只有1萬億美元,2006年中國股票總市值也超過了1萬億美元,這樣算起來,中國股市體量與美股僅差25年,差別并不是很大。

  1981年之前,美國股票總市值僅有幾千億美元,不僅市場規模狹小,而且還是典型的“散戶市”,1970年代美國股市散戶交易比重高達70%,因此,我們不必神化美國股市,其實,在我看來,美國股市只有40年的歷史,從1981年到今天,嚴格來講,就只有40年的歷史。40年前的美國股市沒有規律可言的,也沒有任何研究價值。

  近40年來,美國股市做大做強的唯一法寶,就是美國私人養老金的做大做強。下面我們來看一組非常奇妙而有規則的數據變動,1981年美國股市首次突破1萬億美元,美國私人養老金也首次突破1萬億美元,這是第一次巧合!當時美國公募基金小得可憐,只有2400億美元;12后,1993年美國私人養老金儲備首次突破5萬億美元,美股總市值也是首次突破5萬億美元,這是第二次巧合!此時,美國公募基金第一次突破2萬億美元。

  5年后,1998年美國私人養老金儲備首次突破10萬億美元,美股總市值也是歷史上首次突破10萬億美元,這是第三次巧合!此時,美國公募基金第一次突破5萬億美元。

  15年后,2013年美國私人養老金儲備首次突破20萬億美元,美股總市值也是第一次突破20萬億美元,這是第四次巧合!此時,公募基金第一次突破15萬億美元。

  6年后,2019年美國私人養老金儲備首次突破30萬億美元,美股總市值也是首次突破30萬億美元,這是第五次巧合!此時,美國公募基金第一次突破20萬億美元。

  請注意,我這里引用的美國公募基金數據是指共同基金,不包括ETF和FOF,也不包括封閉式基金。

  這樣的巧合,我不知道大家如何解釋,國內沒有這樣的數據,這是我第一個梳理出來的。我們不得不說,美國私人養老金的做大做強,有力支撐了美國資本市場的做大做強。不僅如此,而且養老金的做大做強,還給美國股市帶來了最關鍵而重要的長期資金來源,這才有了美股“長牛”、“慢牛”的神話。這就是美國私人養老金與資本市場的高度相關性。

  正如戴相龍行長今天發言所講的,2007年到2008年期間美國私人養老金資產也曾經揮發掉了2萬億美元,是的,美國私人養老金與股市之間互動高度相關,今年3月份的道瓊斯指數的“萬點暴跌”,美國私人養老金總資產從2019年底的32.3萬億美元跌至今年3月底28.7萬億美元,一下子揮發掉了3.6萬億的市值,但是隨著美股強勁反彈,它很快又回來了,今年6月底其資產總市值又回到了31.9萬億美元。這也表明了私人養老金跟美國資本市場之間是息息相關的。

  二、美國人不存款、不囤房、不炒股

  眾所周知,美國人不存款、不囤房,也基本上不炒股。今年疫情美國眾議院的聽證會,有一位議員講,40%的美國人拿不出400美元的現金。2016年彭斯在競選美國副總統職位時,向美國聯邦選舉委員會提交的“公共財務披露報告”(Public FinancialDisclosure Report,OGE Form 278e)顯示,彭斯當時的銀行存款還不到1.5萬美元,除銀行賬戶外,他還有兩個為子女教育存的529教育賬戶,每個賬戶上的金額都不超過1.5萬美元,同時,還有3個孩子的教育貸款,借款余額超過了存款。

  由此可見,美國人是不存款的,一個疫情可以讓許多美國人成為窮光蛋。同時,大多數美國人也不炒股,美股散戶交易比重不足10%,而中國是反過來的,中國股市交易的90%左右是由散戶完成的。此外,美國人不囤房,美國人認為一套房子就夠了,最多一套別墅。但我們中國人喜歡“囤房”,因為他們不知道將家庭財富放在哪里安全,不知道如何保值增值,心里發慌,這叫什么?我稱之為老百姓的“理財慌”。因此,“囤房”是被迫無奈的選擇,因為人們找不到保管家庭財富的投資工具和保值辦法,這是金融機構的失職和失責。

  美國人不存款、不炒股、不囤房,但是他們卻“一人數卡在手、刷遍全球無憂愁”,哪兒來的底氣和自信?因為3億多美國人擁有32萬億美元的私人養老金儲備。美國人不存款,但美國家庭擁有龐大的私人養老金儲備,這也是一種“另類儲蓄”,而且是長期儲蓄。中國家庭理財尚未形成“以養老為目的”的長期儲蓄,短炒、賺快錢仍是一種時尚。

  實際上,私人養老金已成為美國國民財富的重要組成部分。眾所周知,美國家庭理財的三個1/3,即私人養老金占1/3,以公募基金為代表的證券投資占1/3,銀行保險產品占1/3。截止2020年6月底,在美國家庭金融資產當中,私人養老金所占的比重已經抵達34%,這個比重正在上升。

  三、美國私人養老金主要投資公募基金

  2019年底美國私人養老金的余額是32萬億美元,其中,直接持有公募基金首次突破10萬億美元,直接持有保險年金產品2.3萬億美元,而美國公募基金總凈值為22萬億美元,也就是說,將近一半的公募基金由私人養老金持有,如果沒有私人養老金支持,就沒有美國公募基金的今天,今天的美國公募基金總凈值已占據了世界的半壁江山。

  我們先看看美國最有名的私人養老金401K是如何投資的。截止2020年6月底,401(k)總資產為6萬多億美元,其中61%持有公募基金,這61%當中大約55%以上持有股票基金,而直接投資股票的比例非常低,僅為10%左右,因為美國人相信公募基金是最專業投資機構,所以不僅美國私人養老金持有大量公募基金,而且美國大多數家庭也通過長期持有公募基金間接參與股票投資,而不是直接炒股。

  我們再看一下美國私人養老金體量最大的IRA(個人退休賬戶),國內將IRA劃為第三支柱,其實有點誤解,因為IRA的繳費只占10%,另外的90%都是通過第二支柱從DB、DC計劃轉賬過來的,比如,跳槽時,退休時,或原計劃終止時,你可以將原來雇主的私人養老金直接轉賬到自己的IRA。IRA實際上是一個大容器,它既是沒有第二支柱養老金的個人及中低收入者退休儲蓄的工具,同時也是各種私人養老金最終的收容所,繳費與轉賬都裝在IRA里面,因此,它所占的份額非常大,目前IRA規模已突破10萬億美元。但在投資上,它非常保守,IRA投資公募基金占43%,持有銀行產品占6%,持有保險產品(主要是人壽年金)占4%。

  上述401K和IRA是最有代表性的美國私人養老金計劃,這兩個計劃總資產占美國私人養老金的一半以上。除此之外,DB計劃大概有10萬億美元,其中,企業DB計劃為3.4萬億,政府DB計劃為6.5萬億。相比之下,聯邦政府的DB計劃側重債券投資,而州地政府的DB計劃側重股權投資,二者投資風格不一樣。

  四、股票基金是公募基金的實力和標桿

  股票基金是公募基金的實力和標桿,因為股票基金是主動管理型基金的杰出代表,它的能力就代表著一國公募基金的真實水平。

  截止2020年9月底,美國公募基金總凈值為22.15萬億,其中,股票基金為11.28萬億美元,混合基金為1.53萬億美元,債券基金為4.97萬億美元,貨幣基金為4.4萬億美元。一直以來,美國股票基金占比均為50%至55%,也就是說,美國公募基金總凈值一半以上都是直接投資股票的,這正是美國股市的最重要長期機構投資者和中流砥柱。

  相比之下,我國公募基金比較弱勢,截止2020年9月底,我國公募基金有17.8萬億人民幣,其中,股票基金只有1.77萬億人民幣,占比不足10%,而貨幣基金高達7.29萬億元,占比高達41%。也就是說,我國股票基金是完全跛足的。

  事實上,我國公募基金仍處在初級發展階段,它不僅總量規模較小,尚不及我國GDP的20%,而且股票基金更弱小,不足2萬億元。背后原因主要有兩個:其一,A股市場仍是典型的“散戶市”,股民更樂于親自上陣搏殺,而不愿意直接購買基金;其二,我國私人養老金規模狹小,目前我國第二支柱養老金(含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規模約為3萬億元,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產品單一,剛剛起步,因此,我國私人養老金還不足以支撐公募基金大發展。

  由于我國股票基金凈資產占比太低,它無法成為股市的中流砥柱,也不足以支撐公募基金的做大做強,因此,我國公募基金仍是一個弱勢群體,股民把它看成“大散戶”也是有一定道理的,股民說把錢交給你炒股還不如我自己炒。

  因此,我們要大力發展權益類公募基金。只有把股票基金做起來了,真正的公募基金的長期投資的價值才能夠實現。美國大量家庭持有公募基金的原因就是因為股票基金做得好,長期的年化收益率高。要想改變中國股民“短炒、賺快錢”的習慣,我國股票基金就必須拿出真本事來讓股民心服口服,比方,你的股票基金如果能達到5年平均收益率、10年平均收益率在10%以上,沒有家庭不動心的,甚至股民也會說我不進股市搏殺了,就把我家的錢交給你打理。

  在低利率市場環境下,銀行理財產品已很難拿到3%以上的收益率了,所以老百姓的“理財慌”真的是荒到了極致,金融機構沒有能力開發出中長期權益類產品,這是一個悲哀。正如銀保監會首席風險官肖先生今天所講的,我國銀行開發的一年期以上的理財產品僅占9%,實際上,其他金融機構開發的理財產品也大多都是短期和超短期的滾動發行,這是一種不好的導向和示范效應,它鼓勵家庭消費者、投資者短炒、賺快錢,很難形成長期投資、長期積累的家庭理財模式。

  因此,我認為,中國市場不差錢,甚至不差機構,但是我們卻缺乏長期資金。長期資金來自哪里?一是養老金,尤其是私人養老金;二是由養老金支撐的公募基金,尤其是股票基金;三是權益類資管產品,尤其是權益類保險產品。

  最后結論:美國的養老金與資本市場就是魚和水的關系。好的資本市場一定是有效市場,它的運行是穩健的,它的市場有著非常好的回報,反過來講,美國的私人養老金支撐了美國股市的發展,同樣得到了應有的回報。私人養老金既是美國股市的最大支持者,同時也是美國股市的最大受益者,二者形成了一種互利雙贏的格局。

  不過,最后再補充一句:中國的股市畢竟只有30年的歷史,今天(12月19日)正好是我國股市成立30周年的日子。中國資本市場在體制機制上的完善,以及做大做強機構投資者,尤其是培育長期資金來源,已取得了較大的成效。但如何做大做強我國私人養老金,這是一個長期任務,當務之急可以先從第三支柱養老金與家庭理財著手,一方面,加大個稅遞延力度,大力發展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產品,包括保險版、基金版、銀行版個人養老金產品;另一方面,將第二、三支柱養老金計劃與家庭理財完全打通,大力發展權益類公募基金以及權益類資管產品,將家庭理財從短炒、賺快錢模式逐步導向以養老為目標的長期投資、長期積累。我一直倡導,以養老為目標的投資,將更長遠、更從容、更理性、更快樂。謝謝!

  (本文作者介紹: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核心成員。)

責任編輯:戴菁菁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

意見領袖官方微信
文章關鍵詞: 董登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關閉
網絡文學盜版一年損失近60億 侵權模式“花樣百出” 香港診所被曝給內地客人打水貨疫苗 給香港人用正品 鐵路部門下發買短補長臨時辦法:執意越站加收50%票款 優速快遞董事長夫妻雙雙身亡 生前疑似曾發生爭執 澳大利亞房價暴跌:比金融危機時還慘 炒房團遭趕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廣州重慶靠前 五一假期國內旅游接待1.95億人次 旅游收入1176.7億 華為正與高通談判專利和解 或將每年付5億美元專利費 游客在同程藝龍訂酒店因客滿無法入住 平臺:承擔全責 花650萬美元進斯坦福當事人母親發聲:被錄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