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郭曉蓓
從產業轉型升級的視角分析,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有五大看點:
一是新基建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并將其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無論是穩增長,還是促轉型,新基建都有重要意義。從短期來看,新基建能在當下快速擴大有效投資,為相關行業帶來就業崗位的增長與補充,進而促進消費,有利于擴大內需,彌補傳統基建與消費人群需求錯位的現象;從中長期來看,AI、5G、云計算等一套組合拳有助于提升產業鏈的核心競爭力,實現精準感知、在線處理和智能決策,突破產業發展的瓶頸。
不過,這并不意味著傳統基建的重要性減弱,新基建與傳統基建需要齊頭并進。政府工作報告明確了新基建加傳統基建相結合的發展思路,其中,新基建代表產業升級產業創新的方向,包括5G、工業互聯網、充電樁等新興領域;傳統基建作為穩定器對經濟增長起支撐作用,包括鐵路建設、舊房改造等傳統領域,“兩新一重”,新老結合,新老交替,新老共同作用來實現“六穩”和“六保”。
二是全面推進“互聯網+”,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政府工作報告充分肯定了電商網購、在線服務等互聯網新業態在抗疫中發揮的重要作用,明確提出要繼續出臺支持政策,全面推進“互聯網+”,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從2019年加快推進“互聯網+”,到2020年全面推進“互聯網+”,“互聯網+”的作用被更顯著強調。而數字經濟時代的科技周期始于硬件設備,隨著2019年硬件端盈利企穩回升,5G網絡建設進程加速帶動數字經濟快速發展。預計到2023年,中國經濟一半以上將實現數字化,大量新型企業將應運而生,互聯網科技產業將有更大的作為空間。
三是推動制造業升級。目前國內經濟處于恢復過程中,制造業生產已基本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但需求恢復相對偏慢,疫情海外擴散又加劇了中國出口的不確定性。疫情的出現成為傳統制造業產業鏈向智能化轉變的重要契機。而“智能+”在我國的具體實踐和落地上,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實施基礎不完備、科研基礎支撐能力有待提升、革新的意識和素質需要強化等。此次政府工作報告強調推動制造業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大幅增加制造業中長期貸款。提升科技創新支撐能力,發展工業互聯網,推進智能制造。預計未來,智能制造業將由點狀突破向區域制造業提升邁進,由基礎條件好和需求迫切的行業向更多制造業細分行業擴展,最終形成一批智能制造的中國方案。預估我國智能制造行業將保持11%左右的年均復合增速,到2023年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2.81萬億元。
四是推動消費回升。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導致接觸式消費大幅下降。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8580億元,同比名義下降19.0%。不過,疫情也促進了線上購物、外賣送餐以及新零售行業的發展。報告以促進服務消費、線上消費、農村消費等為重要著力點,提出通過穩就業促進增收保民生,提高居民消費意愿和能力。支持餐飲、商場、文化、旅游、家政等生活服務業恢復發展,推動線上線下融合。發展養老、托幼服務。支持電商、快遞進農村,拓展農村消費。未來相關行業將從政策支持中受益。
五是再次重申“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對于房地產方面的表述與往年相比更為簡短。一方面,繼續貫徹“房住不炒”,明確“因城施策。說明相較于過去關于棚改攻堅等較大力度的政策目標,維持房地產市場平穩運行和健康發展仍是近年中央的政策定調。
另一方面,提升城市生活和居住體驗。報告指出:“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3.9萬個,支持加裝電梯,發展用餐、保潔等多樣社區服務”。老舊小區改造為改善居住條件、提升城市安全、拉動經濟增長帶來想象空間。據國家住房與城鄉建部初步統計,截至2019年5月,全國共有老舊小區近16萬個,建筑面積約為40億平方米,預計老舊小區改造將創造10萬億的商機,涉及到政府、企業和居民三方面的參與和利益,方法和路徑都需要進一步的探索和實踐。
(本文作者介紹:中國民生銀行研究院研究員,高級經濟師、高級工程師,多家核心報刊、新媒體專欄作家或特約撰稿人,專注于產業升級、數字經濟、金融科技。)
責任編輯:張譯文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