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劉曉春、楊悅珉
我們建議,應積極推出全新且有特色的交易產品和交易市場,縮短國際投資者的觀望期,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實質性地往國際化的方向推進。
本周,大部分地區都迎來復工返程。作為人口熱門遷入地和經濟體量上的“巨無霸”,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面臨著數倍于其他城市的防疫壓力和恢復生產壓力。
今天,我們以上海為樣本,觀察疫情對上海經濟金融尤其是中小企業的影響,并分析相關的應對措施。其中一些研判和對策,對于與上海經濟結構和特征相似的地區都有借鑒意義。
我們認為,當前,上海疫情初步進入增長平緩期,但需密切觀察返工潮可能造成的疫情爆發性增長隱患及對本地經濟金融的影響,重點關注疫情爆發速度較快和重要的交通樞紐地區,如浦東等。上海第三產業和金融業占比高、外向型經濟等特征使其在面臨疫情沖擊時更趨脆弱,對相關產業和領域需予以重點關注,轉危為機。
對于上海來說,還有一個重要問題是,疫情是否會影響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進度?我們認為,由于經濟恢復正常運行需要一段時間,國內外人員正常往來的恢復也需一段時日,投資者對中國經濟還有一段觀望期,不能忽視疫情對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影響。不過,就在今天,央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上海市人民政府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快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和金融支持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意見》,多措并舉支持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中長期來看,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金融創新能力和國際影響力仍將繼續提升,我國金融開放的大門也會越開越大。我們建議,應積極推出全新且有特色的交易產品和交易市場,縮短國際投資者的觀望期,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實質性地往國際化的方向推進。
下一步的政策建議包括:第一,圍繞居家場景需求調整消費供給模式,大力發展新興產業業態;第二,提前規劃安排生產要素和勞動力的供給問題;第三,加快研究穩住現有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的措施;第四,制訂新的招商引資政策,在全球產業鏈調整中贏得先機;第五,夯實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市場和制度基礎。
疫情對上海經濟金融的影響初判
(一)近期上海疫情發展概況
當前上海疫情初步進入平緩增長期,但仍需密切觀察返工潮的影響。1月20日,上海確認首例輸入性新冠肺炎病例,截至2月14日12時,確診病例318例。從發展趨勢看,上海連續數日新增病例增速基本控制在5%以下。從人群分布看,輸入性病例增長態勢得到基本控制,本市居民間的擴散風險需密切關注。但未來1-2周內的返工潮或帶來新一輪輸入性病例爆發性增長隱患。
從地區分布看,需重點關注浦東新區的疫情發展和后續防控。截至2月14日12時,浦東新區確診病例達56例,占全市的17.6%。該地區是上海金融貿易、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聚集地,對金融開放、國際金融中心等目標的推進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余超過10例的7個區包括寶山、閔行、徐匯、靜安、松江、長寧、普陀等,基本覆蓋本市重要交通樞紐,當地主要產業包括貿易物流、新興科技、生物醫藥、新材料等,諸多涉及上海六大重點發展行業工業領域,需予以高度關注和重點防控。
(二)疫情對當前上海宏觀經濟形勢的影響
疫情對上海本地經濟的影響需結合城市特點進行分析。
從經濟驅動來看,上海第三產業占比高,疫情更易通過消費渠道沖擊本地經濟。據上海統計局數據,2019年上海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高達72.7%,遠超同期53.9%的全國水平,也高于發達國家60%的平均水平。
上海作為國際大都市,流動人口數量龐大,人口密度高,亟需加強疫情防控力度應對嚴峻挑戰。與此同時,上海高度消費服務業導向的產業結構面對疫情更趨脆弱。防控疫情需要避免人口流動和聚集,居民外出活動的減少勢必對第三產業的需求側形成擠壓,批發零售、旅游、餐飲、文化娛樂等為代表的服務業將面臨較大損失。根據“非典”時期的經驗,這類消費陰影可能在疫情完全結束后仍將持續一段時間,持續拖累第三產業的復蘇。
從主要行業來看,上海金融業占比高,疫情引發的資金鏈緊張對上海形成較大的影響。2019年,上海全年金融業增加值高達6600.6億元,同比增長11.6%,已成為上海第一支柱產業。盡管央行和監管機構已推出一系列信貸安排以增強流動性,但很多小微企業因無法復工或缺少客源導致經營困難收入下降,在銀行體系內形成不良貸款,出現資金鏈斷裂和債務違約等問題,最終引發系統性風險。雖然全國都存在諸類問題,但上海金融業比重大,受疫情沖擊的影響或將更嚴峻。
此外,上海外向型經濟特征進一步放大疫情對本地經濟的影響,外貿出口、外商投資、國際旅游等領域都將直接受到疫情的沖擊。上海作為全國最大的外貿口岸,2019年上海進出口總額約占全國的五分之一。上海利用外資結構也在優化,開放格局不斷打開。2019年底,上海實到外資達190.48億美元,規模創歷史新高;累計吸引720家外資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461家外資研發中心落戶。據2018年外商投資企業年報數據顯示,落戶上海的跨國公司地區總部貢獻了上海外資企業10%的營業收入、17%的利潤總額、12%的納稅總額和超過6%的就業人數。未來,外資企業不僅能深度參與上海科創中心建設,更有機會融入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建設中。
疫情發生后,許多國家對跨國人口流動實施限制,包括暫停簽證、取消直飛航班等,不僅沖擊本地的內外資旅游相關服務業,包括在滬外資酒店等,還將可能影響駐滬外資機構恢復正常生產和運營的進度,抑制投資和拓展意愿,甚至引發在華戰略的結構性調整,這對上海的外向型經濟發展,以及國際金融中心、科創中心建設都將造成不利影響。
(三)疫情對當前上海中小企業的影響
在當前疫情蔓延背景下,中小企業復工復產面臨兩難。
一方面,疫情造成勞動力供給延遲和總需求走弱,對部分行業的中小企業生存造成壓力,甚至影響中國參與到全球關鍵產業鏈的運轉。
據上海統計局相關數據顯示,2016年,上海中小企業從業人員主要分布在8個行業,包括工業、批發業、商務服務業、建筑業、房地產業、交通運輸業、金融業和零售業,這些行業的中小企業營業收入占比高達95%。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疫情控制導致節后返工、返崗延遲,這些行業將受到直接沖擊。從數量上看,批發業中小企業數量最多,其次是工業、商務服務業、零售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建筑業、房地產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及交通運輸業。疫情爆發導致總需求減弱,最先沖擊服務業及其背后的產業鏈,資本積累不足、技術含量較低且供給過剩行業的中小企業也將面臨資金鏈斷裂、甚至倒閉風險。
另一方面,疫情快速爆發地與中小企業聚集地有較大的重合度,當前疫情拐點難以預測,復工復產帶來的人口流動和聚集可能將造成疫情進一步的擴散和蔓延。以當前疫情嚴峻度來看,確診病例在14例以上的區有6個,包括浦東、寶山、靜安、徐匯、閔行和松江等。以2016年的數據估算,上述6個區的中小企業數量、從業人員和營業收入在全市16個區中占比高達48%、54%和57%。具體來看,浦東新區、徐匯區和閔行區既是中小企業聚集地,也面臨較為嚴重的疫情擴散威脅。
(四)疫情對上海金融市場的影響
金融市場短期形勢基本可控,但疫情演化的后續影響仍存較大不確定性。
股市方面,2月3日開盤當日上證綜指大跌7.7%,但4日起市場情緒很快得到修整。隨著10日復工帶來的增量資金撤出,股市很快又將面臨調整壓力。醫藥、在線娛樂等行業股價普漲,市場分化或將持續。
樓市方面,2月以來30大中城市銷售和土地成交大幅轉負,跌超90%。短期置業需求或將延緩入市,但基本面不變。疫情對一手房影響不大,二手房因需求不足價格下跌。上海樓市杠桿低、置換多、需求足,只要購房者或房東收入受到的影響溫和,短期內樓市還將維持原有軌跡。
大宗商品方面,國內需求占比較大且對國外市場依賴度較大的油氣、鐵礦石、有色和經濟農作物等品類價格或大幅下行;供求集中于國內市場的動力煤、黑色金屬等品類價格弱勢震蕩;需求穩定且受疫情影響不大的農作物品類可能面臨運輸成本,在價格管控下相關品類價格將維持震蕩或小幅上行。節后第一周,上海地區螺紋鋼價格周環比下跌7.7%,原油期價震蕩下行,焦炭市場價格暫穩。從2月10日糧油價格走勢來看,國內大豆、玉米、小麥等農產品市場價格整體穩定,豆油、棕櫚油、菜油等現貨價格趨穩調整。
從其他市場表現來看,債市方面,節后開市首日10年期國債期貨大漲1.37%,4日之后遭遇調整。當前期限利差處于較高水平,疫情沖擊下的經濟下行預期升溫,債券市場或將進入調整期。信用債方面,低等級、民企、小微和部分行業將受沖擊,信用分化或將加劇。匯市方面,受疫情負面影響,近一個月以來的人民幣升值出現逆轉。2月3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6.9249,跌至2020年1月13日以來新低。4日以來,人民幣匯率保持在6.98水平上小幅波動,并有望在疫情期間圍繞新的均衡水平保持基本穩定。匯率持穩也有利于市場情緒的穩定,股市、商品均止跌回升。
疫情對金融市場的沖擊更多是情緒影響,可通過預期引導或利好政策一定程度化解,但后續疫情的演化不確定性仍然存在。延遲復工和抑制消費的影響令經濟短期承壓,海內外黑天鵝事件共振的金融伴生風險值得高度關注。中長期工作重點仍應放在金融改革的深化,夯實金融系統韌性方面。特殊時期的穩定因素也將成為政策重要考量,確保金融開放在遵循時間表的前提下審慎推進。
關于疫情對當前經濟形勢沖擊的幾點判斷
第一,對于新冠肺炎的判斷有兩種可能性。一是經過集中治理,新冠病毒最終像SARS一樣,能夠被完全消滅。二是新冠病毒將成為與人類長期共生的病毒。第一種情況可能導致兩種結果:一是二月底左右,疫情能夠被控制住,二季度開始消除影響;二是需要更長時間。無論哪種結果,目前都到了需要安排復工的節點。
第二,穩住消費是穩定上海本地經濟最重要的一環。此次疫情對第三產業的沖擊最大,一定程度也改變了民眾的消費方式與渠道。即使疫情結束,民眾可能仍然不敢外出就餐或旅游消費,居家消費慣性仍將持續一段時間。當前需要多措并舉,創新思路穩住消費,防止需求的進一步收縮對第三產業持續造成不利影響。
第三,由于經濟活動已面臨一個月的停滯,一旦全面復工,將產生爆發式的需求,各地、各企業將面臨人工、原材料等要素短缺問題,爭奪激烈。地區和企業都需要充分準備,在下一輪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
第四,目前,需要穩定住現有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是疫后迅速復工的主要環節,也是疫后經濟迅速恢復的重要保證。如果這些企業在戰勝新冠肺炎前大量倒閉,疫后復工就沒有足夠的載體。
第五,此次新冠肺炎對經濟的影響不能簡單地類比于SARS,也不能單純以“影響多少GDP”來評定。新冠肺炎的影響將會沖擊整個世界經濟和產業鏈,其將進一步反作用于中國經濟。疫后的一段時期也將是中國和世界產業鏈的大調整時期。上海需要做好準備,抓住調整的先機。
第六,由于經濟恢復正常運行需要一段時間,國內外人員正常往來的恢復也需一段時日,投資者對中國經濟還有一段觀望期,對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進度會有一定的影響。
政策建議
第一,圍繞居家場景需求,調整消費供給方式,大力發展新興產業業態。穩住消費在全國來看具有共性,對于人口密集、第三產業導向的上海來講意義更大。
上海作為大型商業中心,應抓住此次契機,圍繞居家辦公、生活、教育、醫療、娛樂等各類場景和全方位消費需求,及時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新興產業業態,如網上生產、物流、倉儲、消費、線上辦公等。相關部門應引導相關企業調整服務供給方式,依托物聯網等新興技術,進一步優化網上物流、供應鏈和社區管理等安排。為新業態、創新型的中小企業創造積極容錯的營商環境,鼓勵線下商鋪、企業和機構積極拓展渠道和模式創新,加速相關供應鏈的整合化、社會化和平臺化,加快零售行業轉型升級,打開消費新格局。發展新興業態并將其形成優勢產業,不僅可幫助上海更好地應對當前的消費和內需收縮沖擊,從長期來看也可對全國形成引領作用。
第二,提前規劃安排生產要素和勞動力的供給問題。
組織人員迅速摸清復工所需生產要素的底數,及時組織相關企業備貨,比如主要的大宗商品、原油、煤、食用油、面粉等及主要的生產原材料。可同時向國內外采購,需求量至少要把江、浙兩省考慮在內。此外,還需制訂新的人才引進政策,不僅考慮高端人才,同時要考慮中小企業的一般員工。
第三,加快研究穩住現有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的措施。
目前出臺的政策主要是減輕當前的負擔和未來經營的融資便利。必須明確,目前企業遇到的不是經營困難,而是不能經營條件下的生存困難。退還稅費、延遲繳納稅費、減少物業租金、銀行不壓貸抽貸等,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眼前的困難,有助于未來經營。
目前企業最困難的是工資支付,建議停工期間,對于不裁員、不關閉的企業,由企業自主決定停業期間的職工待遇。同時,市區縣政府有必要劃撥部分資金按一定標準補助企業,比如按企業一至兩個月工資總額的比例。
第四,制訂新的招商引資政策,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大調整中贏得先機。
目前,上海已有針對戰略產業的發展框架和優惠政策,疫后需要進一步營造寬松的營商環境以吸引各類產業和企業到上海創業和發展。在優待戰略產業和企業的同時,不虧待、不排斥其他產業和企業。
疫情或將催生許多新的產業、商業模式和創業者的出現。對這些新的產業和新的創業者,哪些會成功,哪些會壯大,是很難預設和培育的。只有提供寬松的營商環境,讓創業者去奮斗,讓市場去選擇。同時,考慮將自貿區的一些準入政策推廣到全市,市、區、縣一方面有產業規劃,另一方面不排斥非規劃行業產業的自由進入。這將有助于增加上海經濟的活力,也有助于緩解疫后可能出現的工商物業空置的壓力。此外,上海要強化對全球產業鏈變化趨勢的研究,及時采取措施跟進,發揮江浙兩省的協同優勢,將上海和長三角進一步推向國際經濟體系。
第五,夯實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市場和制度基礎。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方面,除了考慮應用金融科技提高交易效率,也要積極推出全新且有特色的交易產品和交易市場,縮短國際投資者的觀望期,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實質性地往國際化的方向推進。
金融對外開放,除了機構準人開放,投資人開放,更要推進融資人、投資產品和交易品種的開放,形成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市場特色和優勢。
由于疫情和中美貿易戰的影響,以及“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全球產業鏈調整將加快速度。“一帶一路”項目需要更多的融資量和融資方式,上海可重點考慮在“一帶一路”項目融資方面的部署,并形成自己的市場特色。
此外,針對國內外各類“黑天鵝”事件的頻發和金融市場動蕩,上海需要在金融市場穩定方面,加快發展出金融風險管理工具,加強對極端事件的監測、規避和應對能力。
本文原發于新金融評論
(本文作者介紹:浙商銀行原行長)
責任編輯:潘翹楚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