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高瑞東:財政平滑,貨幣放松,護航二十大

2021年08月01日06:54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高瑞東

  政治局會議萬字學習體會:第一,強調經濟不均衡,預計結構性改革節奏趨緩,嚴控風險,反壟斷從“重拳時代”進入“新常態”;第二,穩中求進,貨幣繼續放松,財政平滑發力,兩年統籌,為二十大保駕護航。

  一、核心觀點:兩年統籌,護航二十大

  事件: 2021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

  核心觀點:會議未提4月份政治局會議的“用好穩增長壓力較小的窗口期”,強調經濟恢復仍然不穩固、不均衡,說明全球疫情持續演變的大背景下,政治局對經濟恢復節奏的態度趨于謹慎,下一步推動結構性改革的步伐可能放緩。

  宏觀政策維持“穩中求進”總基調,推動經濟更加均衡:

  貨幣政策持續放松。貨幣政策方面,會議著重強調了“做好宏觀政策跨周期調節”,“增強宏觀政策自主性”。在美聯儲在今年末明年初,可能開始收緊貨幣政策、啟動縮減量化寬松規模的大背景下,政治局會議的這一表態,說明中國更傾向于根據自己的經濟復蘇節奏,調節宏觀政策,尤其是貨幣政策。

  財政更加積極發力。財政政策著墨較多,希望利用財政資金平滑經濟節奏,通過“合理把握預算內投資和地方政府債券發行進度,推動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實物工作量”,有效支撐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的總需求,達到“統籌做好今明兩年宏觀政策銜接”。

  十九大之前,兩次政治局會議,一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均提及穩定經濟工作和社會大局,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本次政治局會議提出統籌做好今明兩年宏觀政策銜接,政策目的就在于,為明年二十大保駕護航。

  二、經濟尚不穩固,結構性改革步伐或放緩

  經濟恢復仍然不穩固、不均衡,“穩中求進”總基調不變。相對于4月30日政治局會議,本次政治局會議肯定了經濟總體穩中向好,但未提“用好穩增長壓力較小的窗口期”,強調經濟恢復仍然不穩固、不均衡,說明目前經濟恢復進程阻力仍在,政策總基調依然要“穩中求進”。全球疫情持續演變的大背景下,政治局對經濟恢復節奏的態度趨于謹慎,下一步推動結構性改革的步伐可能放緩,經濟工作重點落于對沖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經濟壓力上。

  第一,政治局會議肯定了經濟持續穩定恢復、穩中向好。2021年二季度,中國經濟延續復蘇進程,GDP同比增長7.9%,兩年復合增速5.5%,相對一季度提升了0.5個百分點。其中,制造業和社零表現較好,制造業加速修復,社零也展現了超季節性的修復態勢。

  第二,政治局會議強調經濟恢復仍然“不穩固、不均衡”,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4月30日政治局會議以來,經濟恢復不均衡、疫情點狀散發、國內外環境錯綜復雜的問題,在二季度及7月底政治局會議召開時依然存在。一方面,二季度,疫情多次點狀散發,影響線下服務業的修復。二季度,住宿餐飲和租賃服務的兩年平均復合增速,依然為負,持續拖累經濟。另一方面,海外疫情持續反復,我國防控工作也要慎終如始,會持續制約線下服務業的復蘇。

  兩次政治局會議對“經濟恢復不均衡、基礎不穩固”的定位并未發生改變,但是7月政治局會議對外部環境的擔憂明顯上行,認為“當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續演變,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

  第三,政治局會議未提“用好穩增長壓力較小的窗口期”。向前看,三季度,雖然經濟內部動能復蘇在持續,但經濟壓力也在逐步顯現。一則,居民收入結構性分化、儲蓄傾向較高,地方債務還本付息壓力和專項債監管趨嚴,會限制下半年消費、基建復蘇的高度;二則,歐美供需缺口逐步收斂,拉低出口,輸入性通脹風險雖總體可控、但依然存在,兩大因素會拖累制造業復蘇的步伐。三則,地產銷售增速回落,地產投資增速進入下行區間。

  三、護航二十大,宏觀政策“兩年統籌”

  為什么要“統籌兩年”?十九大之前,2016年12月和2017年7月的兩次政治局會議,以及2016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均提及穩定經濟工作和社會大局,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2022年,黨的二十大即將召開。我們認為,本次政治局會議提出統籌做好今明兩年宏觀政策銜接,政策目的就在于,為明年二十大保駕護航。

  本次政治局會議提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升政策效能,兜牢基層“三保”底線,合理把握預算內投資和地方政府債券發行進度,推動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實物工作量;加快推進“十四五”規劃重大工程項目建設。與4月份政治局會議的“發揮對優化經濟結構的撬動作用......做好國家重大項目用地等要素保障”相比,本次會議對于財政政策的著墨較多,也首次強調了財政資金平滑今明兩年經濟節奏的重要作用。

  后置的財政發力有望持續至明年,平滑經濟波動,發揮穩增長效力。“合理把握預算內投資和地方政府債券發行進度,推動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實物工作量”,表明中央在督促地方政府為后續財政發力儲備項目,對沖四季度后國內經濟面臨的下行風險。“統籌做好今明兩年宏觀政策銜接”,一方面,意味著今年12月可能提前下達2022年的專項債發行額度;另一方面,也說明今年下半年將提前準備明年的落地項目,積極發揮財政對經濟的支撐作用。

  具體而言,我們預計未來財政政策發力將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預計年內已下達的專項債額度將發行完畢,后續專項債發行有望提速,以完成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實物工作量的要求。

  二是,今年12月可能提前下達2022年的專項債發行額度,“統籌做好今明兩年宏觀政策銜接”。得益于低基數效應和持續向好的出口,今年上半年經濟增速整體較快。在此背景下,通過后移財政政策的發力期,不僅能夠避免上半年經濟過熱,而且能夠有效支撐下半年的總需求。又因為今年上半年的高基數,會拖累明年上半年經濟增速,因此,四季度之后財政也要持續加大對經濟的支撐作用。因此,我們預判今年12月可能提前下達2022年的專項債發行額度。我們理解,這也是政治局會議提出“統籌做好今明兩年宏觀政策銜接”這一政策表態的要義所在。據《21世紀經濟報道》7月16日報道,近期國家發改委向地方下發通知,要求做好2022年地方專項債項目前期工作。

  三是,財政支出對基建的支持力度或將適度改善。一方面,下半年財政預留空間高于往年,今年上半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進度為49%,低于正常年份的53%;另一方面,上半年財政對基建支出的支持力度遠低于預算目標。今年上半年,公共預算支出中投向基建支出的增速僅為-5.1%,明顯低于1.5%的年初預算目標,后續財政對基建的支持存在發力空間。

  隨著專項債發行的提速,預計下半年專項債投向基建比重也將高于去年同期,這兩大因素將支持基建投資反彈。6月份,基建增速已經開始回暖。以2019年為基數,6月廣義基建的單月增速較5月增速提升了1.1個百分點至8%,電熱燃氣及水投資和鐵路投資增速均出現回升。

  一是,下半年專項債發行規模遠高于去年同期,尤其是四季度的增量貢獻明顯。根據25個省份披露的三季度地方債發行計劃,三季度新增專項債發行規模達到1.35萬億。考慮到未披露的省份,我們預計三季度新增專項債發行規模在1.5萬億左右,剩余近1萬億額度將預留至四季度使用。而去年三、四季度新增專項債發行規模分別為1.1萬億、2300億元。這意味著,今年三、四季度新增專項債發行規模,預計將分別較去年同期多增4000億元、7000億元左右。

  二是,專項債投向基建項目的比重明顯高于去年下半年水平。

  一方面,隨著棚改工作進入尾聲,棚改對基建的分流效應逐步減弱。今年上半年專項債中大約7成流向基建領域,明顯高于去年下半年同期水平(不足50%)。據財政部披露,今年1-6月全國地方發行的新增專項債券,約一半投向交通基礎設施、市政和產業園區領域;約2成投向農林水利、能源、城鄉冷鏈物流等領域;約3成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以及衛生健康、教育、養老、文化旅游等領域。

  另一方面,隨著“十四五”重大項目的陸續開工,也進一步支撐專項債流向基建領域。政治局會議提出,加快推進“十四五”規劃重大工程項目建設;7月12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專家和企業家座談會時表示,支持用好地方政府專項債等資金,推進重大工程、基本民生項目等重點建設。

  四、貨幣政策兼顧“跨周期”與“自主性”,四季度降息可期

  7月政治局會議,著重強調了“做好宏觀政策跨周期調節”、“增強宏觀政策自主性”。在美聯儲在今年末明年初,可能開始收緊貨幣政策、啟動縮減量化寬松規模的大背景下,政治局會議的這一表態,說明中國更傾向于根據自己的經濟復蘇節奏,調節宏觀政策,尤其是貨幣政策。

  一則,政治局會議對外部環境的擔憂明顯上行。兩次政治局會議對“經濟恢復不均衡、基礎不穩固”的定位并未發生改變;但是7月政治局會議,一方面對外部環境的擔憂明顯上行,認為“當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續演變,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另一方面去掉了“穩增長壓力較小的窗口期”,對經濟發展環境的判斷及對經濟的展望有所弱化。

  二則,政策層面對經濟增速趨緩壓力的考量有所上行。總體來看,目前我國的經濟基本面仍在復蘇趨勢之中,但復蘇結構上存在著明顯的不均衡現象。另一方面,我國當前經濟復蘇的失衡,不僅僅體現在消費的復蘇滯后于凈出口與投資,服務業的復蘇滯后于農業與工業,在區域與就業層面同樣存在較為嚴重的失衡現象。

  三則,春節以來原材料成本的上行,確實對中下游企業,尤其是中下游小微企業的盈利修復與持續經營帶來了比較大的壓力。作為市場主體的小微企業占到了企業總數的90%以上,并且貢獻了80%以上的就業,政策有繼續發力對其進行幫扶的必要性。本次政治局會議也提到要“貨幣政策要......助力中小企業和困難行業持續恢復”。

  對于中小企業和困難行業的政策扶持,我們認為主要會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通過信貸窗口指導及定向再貸款等政策,引導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及困難行業給予更多的信貸支持;另一方面,通過降低商業銀行負債端成本,進而引導實體融資利率下行,進而緩解中小企業及困難行業的成本壓力。

  貨幣政策如何兼顧跨周期與自主性?

  一則,從跨周期調節的角度來看,實際上已經可以看到四季度以后經濟增速將會面臨一定程度的下行壓力。因而,在“要做好宏觀政策跨周期調節......統籌做好今明兩年宏觀政策銜接,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的政策框架下,貨幣政策延續微松的必要性便得以體現。

  二則,得益于美國超大規模的財政刺激政策和超寬松的貨幣政策,今年以來美國產出缺口不斷修復,失業人數明顯下行,與之伴隨的是各項通脹指標的持續走高。在這種背景下,美聯儲議息會議開始釋放偏鷹派的信號。那么,若未來美國進入緊縮周期,人民銀行是否留有足夠的空間予以應對呢?我們可以看到,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沖擊,美聯儲連續兩次合計下調了政策利率150BP,但與此同時,人民銀行僅僅將政策利率下調了30BP。

  在當前我國潛在經濟增速仍處于下行的階段,在出口及房地產投資增速承壓,制造業投資、基建投資及消費復蘇相對緩慢的當下,我們認為基本面并不支持人民銀行上調政策利率。在這種背景下,如果類似于2012-2015年,在美聯儲開啟加息周期之前,預先在經濟增速下行壓力較大的階段通過降息為后續政策操作預留空間,至少是人民銀行跨周期調節的備擇選項之一。

  三則,增強貨幣政策的自主性并非完全不考慮海外政策周期,而是在考慮全球政策周期的同時,貨幣政策更多服務于國內發展。當前階段,主要新興市場國家貨幣政策大多處于收緊階段,但考慮到我國疫情防控較為得力,貨幣政策早已回歸常態化。因而,并沒有必要跟隨主流新興市場國家進行加息操作。在中美利差保護較為充足,經濟增速面臨趨緩的階段,擇機適度放松貨幣政策,不僅可以更好地緩解經濟下行壓力,服務國內經濟發展;也可以為未來預留充裕的政策空間,以更好的應對全球貨幣緊縮周期的到來。

  五、制造業依然是經濟工作重中之重

  5.1兩手扶持制造業,一手拉動高精尖,一手扶持中小微

  政治局會議,不僅重點提及支持新能源汽車加快發展;而且要求引導企業加大技術改造投資。要強化科技創新和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加強基礎研究,推動應用研究,開展補鏈強鏈專項行動,加快解決“卡脖子”難題,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整體來看,本次政治局會議著重強調加大對制造業的支持力度,制造業依然是經濟工作重中之重。貨幣政策方面,也強調要助力中小企業和困難行業持續恢復。

  針對制造業兩手扶持,一手拉動高精尖,一手扶持中小微。從二季度數據來看,制造業復蘇的勢頭強勁,但是內部分化也在拉大,上下游通脹剪刀差仍在壓制下游企業盈利恢復和投資修復。因此,對于制造業的政策拉動也是兩頭發力,一頭加快高技術制造業發展,開展補鏈強鏈專項行動;另一頭加大和助力中小企業和困難行業恢復,改善經濟恢復的不均衡問題。

  第一,制造業二季度加速復蘇。3月份以來,在盈利改善和強勁出口的驅動下,及貨幣微松的環境下,制造業投資不斷復蘇。以2019年為基數,6月單月增速12.3%,大幅高于5月的7.5%,及4月的7%。

  第二,制造業各鏈條投資增速均有所改善,但內部分化依然嚴重,經濟不均衡問題依然存在。6月來看,制造業低技術條線改善態勢明顯弱于高技術鏈條,6月(相比于2019年,下同)汽車、運輸設備、電氣機械及醫藥的單月投資增速分別比5月增加了15個、21個、11個和8個百分點,遠高于化工(+5pct)、紡織(+4pct)、食品(+7pct)、農副產品(+2pct)及有色(-7pct)。

  從6月份的盈利數據來看,上下游價格差仍在擴大,下游制造業利潤增速邊際放緩,成本壓力不斷加大;對于下游消費品業,必選品類有所恢復,可選品類繼續承壓,仍未恢復到疫情前同期水平。

  5.2 加快技改投資,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為何強調“強化科技創新和產業鏈供應鏈韌性,開展補鏈強鏈專項行動”?當前我國在產業鏈、供給鏈上還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項。2019年8月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召開第五次會議指出,要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做好頂層設計,增強產業鏈韌性,提升產業鏈水平。要發揮企業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十四五”規劃綱要也指出,堅持經濟性和安全性相結合,補齊短板、鍛造長板,分行業做好供應鏈戰略設計和精準施策,形成具有更強創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推動中小企業提升專業化優勢,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

  什么是“專精特新”? 2012年4月,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業健康發展的意見》,首次提出“專精特新”的概念,即鼓勵中小企業通過培養專精特新特質提高市場競爭力,為我國經濟發展注入活力。

  “專”即專業化與專項技術;“精”即產品的精致性、工藝技術的精深性和企業的精細化管理;“特”即產品或服務的獨特性與特色化;“新”即自主創新、模式創新與新穎化。“專精特新”企業,主要指代那些集中于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中高端產業領域的企業,它們普遍具有科技含量高、設備工藝先進、管理體系完善、市場競爭力強等特點。

  為什么是“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是我國實體經濟的重要基礎,是保市場主體、保就業的主力軍,是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的關鍵環節,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有力支撐。相比于大型企業,中小企業通過深耕細分領域,可以彌補大型企業無法“專”和“精”的缺口。

  2021年7月27日,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全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峰論壇中致辭指出,中小企業是市場的主體,是保就業的主力軍。我國經濟發展到當前這個階段,科技創新既是發展問題、更是生存問題。我們強調“專精特新”,就是要鼓勵創新,做到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各位企業家要以“專精特新”為方向,聚焦主業、苦練內功、強化創新,把企業打造成為掌握獨門絕技的“單打冠軍”或者“配套專家”。

  如何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2021年1月,財政部、工信部聯合印發布《關于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通知》指出,十四五期間,中央財政累計安排100億元以上獎補資金,引導地方完善扶持政策和公共服務體系,分三批(每批不超過三年)重點支持1000余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高質量發展,促進這些企業發揮示范作用,并通過公共服務示范平臺強化服務水平,聚集資金、人才和技術等資源,帶動1萬家左右中小企業成長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在政治局會議的指引下,預計相關扶持政策也會繼續加速出臺。

  六、“房住不炒”不變,再提“三穩”

  政治局會議提出,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加快發展租賃住房,落實用地、稅收等支持政策。早在2019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就提出“全面落實因城施策,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長效管理調控機制”的政策基調。今年7月22日,央行再次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圍繞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目標,持續完善房地產金融管理長效機制”。

  為什么進一步強調房地產“三穩”?二季度,多地土地“兩集中”供給,各地土地熱度分化加劇,部分城市土地溢價率高企。五月份,重慶、杭州、無錫等地土地市場熱度高漲,杭州超過七成地塊溢價率觸頂,重慶近半地塊溢價率超50%。針對部分城市土拍過熱的現象,6月底以來,針對性房地產調控政策不斷加碼,包括央行將商票納入監控范圍,住建部等八部委持續整治規范房地產秩序,問責房價上漲過快城市,以及要求重點房企購地金額不得超年度銷售額40%。

  在房地產調控繼續加碼、房地產銷售增速下行的背景下,預計投資也將繼續回落。二季度,房地產投資繼續回落,以2019年為基數來看,6月地產投資單月增速15%,低于5月單月增速18.7%,是4月以來的第三個月下滑。今年開發商表外融資規模持續壓降,開發商融資主要依賴于房地產銷售增速。隨著3月份銷售拐點確認,意味著開發商資金來源增速下行,帶動地產投資進入下行區間。

  向前看,地產投資將繼續緩步下行,但是地產投資韌性較強。

  一則,房地產銷售拐點已現,地產投資將進入緩步下行區間。3月份,全國銷售面積增速開始下行,銷售拐點已經出現,雖然5月份銷售額增速大幅反彈至33%,但主要來自于基數的擾動。向前看,銷售拐點的確認,也會持續約束開發商資金鏈條,開發投資將繼續緩步下行。

  二則,四月、五月的土地成交將延后支撐三季度的土地購置費,開發投資韌性較強。土地成交大概會延后三個月到半年左右,滯后計入到土地購置費中。因此,4月及5月多地兩集中土地出讓,會延后支撐三季度的土地購置費,進而對開發投資帶來支撐。

  三則,各地土地“兩集中”出讓節奏,影響新開工和竣工增速。今年,多個城市4月份集中出讓土地,開發商資金鏈條邊際緊張,施工節奏放緩。5月、6月,隨著多地土地兩集中告一段落,釋放土地誠意金,開發商融資邊際放松,新開工和竣工出現了一定反彈。以2019年為基數來看,6月新開工和竣工單月增速分別為4.7%及55.5%,分別比5月上升了8個和38個百分點,竣工增速上行較大。7月份,新開工和竣工反彈的趨勢預計會延續,對開發投資帶來支撐。但是,8月份和11月份,多個城市又將集中進行土地出讓,或會再次影響施工節奏。

  七、消費:復蘇勢頭尚好、高度受限

  7月政治局會議未直接提及促進消費相關內容。4月30日政治局會議提出,要以城鄉居民收入普遍增長支撐內需持續擴大。7月政治局會議,僅間接提到“挖掘國內市場潛力”。我們認為,一則,社零還處于復蘇進程中,復蘇勢頭尚好;二則,限制消費復蘇的問題,比如收入恢復的不均衡性,疫情的反復,需要從經濟恢復和防疫工作著力,通過發展解決問題。

  二季度,社零加速恢復,出現了超季節性的復蘇態勢。與2019年同期相比,6月社零增速10.1%,高于5月的9.3%。6月社零環比增速3.6%,大幅高于歷史同期(2016年至2019年均值為1.6%),延續了5月份社零環比展現出來的超季節性復蘇態勢,而且環比復蘇的態勢在增強 。分類來看,除汽車外,其余各品類銷售增速均有回升,飲料、化妝品、通訊等可選消費品依然維持較強增速。5、6月竣工數據持續反彈,居住類商品的增速也在加速上行。

  向前看,隨著國內疫苗接種加速,居民消費動能也將加速釋放。不過,本輪居民儲蓄傾向回落較慢,將限制消費復蘇高度,年內消費難以回到疫情前水平。

  第一,隨著疫苗接種加速,疫情對于居民消費的限制將逐步解除。4月之前,疫情反復限制居民生活和出行半徑。但是,隨著5月、6月國內疫苗接種提速,疊加中秋節將至,預計三季度居民消費需求也將加速釋放。但是,到年底前后我國才會接近群體免疫狀態,各地疫情防控政策難以全部松綁,居民生活半徑仍然受限,旅游、餐飲、教育娛樂等線下服務業的修復節奏相對較慢。

  第二,收入結構性分化對于消費的約束,三季度依然存在。疫情沖擊下,低收入群體收入不穩定性增強,現金流走弱,大額支出下降。中高收入群體收入基本未受疫情影響,但其消費支出表現穩定,邊際消費傾向較低。收入的結構性分化,拖累了整體消費的修復。

  第三,居民儲蓄傾向較高,抑制消費恢復的高度。全球疫情的反復和經濟復蘇的不均衡性,使得居民儲蓄傾向較高,央行城鎮儲戶調查問卷顯示,今年二季度傾向于“更多儲蓄占比”的居民占49.4%,較一季度提高0.3個百分點,高于2019年同期的45%。向前看,經濟的下行壓力也會抑制消費恢復的高度。央行城鎮儲戶調查問卷顯示,居民預期收入和就業改善速度放緩,當期收入感受指數低于一季度,未來收入信心指數和當期就業感受指數均不及疫情前水平。

  八、改革與發展:盡快出臺碳達峰方案

  8.1反壟斷工作從“重拳時代”進入“新常態”

  去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今年4月政治局會議提出要加強和改進平臺經濟監管,7月政治局會議未提及。近期針對于平臺經濟反壟斷重拳持續出擊,發揮了威懾作用,但是也對市場情緒帶來了一定的震動。目前來看,針對于平臺經濟反壟斷的重拳出擊可能會告一段落,政治局對經濟恢復節奏的態度趨于謹慎,下一步推動結構性改革的步伐可能放緩。

  今年以來,反壟斷重拳持續出擊。年初以來,立法先行,反壟斷法征求意見稿出臺,國務院而后發布了反壟斷指南,持續強化平臺經濟領域反壟斷監管執法。4月以來,監管層對于阿里巴巴、美團、虎牙、斗魚、騰訊等互聯網公司做出了處罰或者是立案調查。

  8.2盡快出臺碳達峰行動方案,糾正運動式“減碳”

  政治局會議明確了碳達峰的工作態度和工作節奏,要先立后破,減少對經濟以及價格的沖擊。會議要求糾正運動式“減碳”,統籌有序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通過盡快出臺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來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同時也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穩價工作。

  今年上半年,國內定價的大宗商品價格,出現了比較大的擾動。究其原因,一方面,上半年總需求強于年初預期;另一方面,在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后,國內產能收縮力度強于預期。供需錯配,導致了國內大宗商品價格過快上漲,增加了企業的負擔。在此背景下,“統籌有序”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在全國一盤棋下,合理有序壓降產能,通過增加供給穩定價格預期,對于經濟整體平穩運行至關重要。

  (本文作者介紹:光大證券董事總經理,首席宏觀經濟學家,研究所副所長,早稻田大學經濟學博士,中國財政部金融人才庫專家,中國金融四十人青年論壇會員。)

責任編輯:雷瑋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

意見領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關閉
網絡文學盜版一年損失近60億 侵權模式“花樣百出” 香港診所被曝給內地客人打水貨疫苗 給香港人用正品 鐵路部門下發買短補長臨時辦法:執意越站加收50%票款 優速快遞董事長夫妻雙雙身亡 生前疑似曾發生爭執 澳大利亞房價暴跌:比金融危機時還慘 炒房團遭趕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廣州重慶靠前 五一假期國內旅游接待1.95億人次 旅游收入1176.7億 華為正與高通談判專利和解 或將每年付5億美元專利費 游客在同程藝龍訂酒店因客滿無法入住 平臺:承擔全責 花650萬美元進斯坦福當事人母親發聲:被錄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