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孫金鉅
科創屬性評價指引發布滿月,“3+5”指標得到良好應用。企業“科創成色”區分度提高后,“優等生”上市有望搭上“快車道”。
一、科創屬性評價指引發布滿月,“3+5”指標得到良好應用
3月20日,證監會在發布的《科創屬性評價指引(試行)》(以下簡稱《指引》)中,提出“3+5”評價指標體系,從研發投入、發明專利、營業收入及營收增速等方面對科創屬性的評價標準予以了明確。如今《指引》發布已滿月,我們對期間《指引》的試行情況進行了回溯,發現“3+5”評價指標體系得到了良好的應用。
截至4月22日,上交所新受理科創板上市企業24家,其中不滿足指標一/二/三的企業數分別為0/2/4家,剔除重復企業,共有6家不符合3項常規指標,占比25.0%。其中,奧來德在其上市保薦書中明確表示自己符合《指引》第二條第四款的規定,屬于5種例外情形中的第四種。剔除奧來德后,24家新受理企業中有5家不符合科創屬性評價指標體系,占比20.8%。而在“3+5”評價指標體系生效前已受理但未發行的98家企業中,不滿足指標一/二/三的企業數分別為12/12/9家,剔除重復企業,共有30家不符合3項常規指標,占比30.6%。可見,《指引》中的“3+5”評價指標體系得到了良好的應用。
二、企業“科創成色”區分度提高,“優等生”上市有望搭上“快車道”
堅持科創板定位,是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的基本要求。但實踐中,由于評價標準不明確,科創屬性的評價較大程度上依賴主觀判斷,使部分企業科創成色的評估具有一定的模糊性。《指引》提出的“3+5”指標體系提高了科創屬性評價的客觀性和可操作性,使企業不再需要花費過多的精力和成本自證科創屬性,也有利于提高發行審核透明度和效率。而從指標設置來看,《指引》重點強調企業的研發能力以及成長性,體現了科創板支持技術創新而非模式創新的“硬科技”屬性,有利于對科創板定位的把握。
另外,“3+5”指標體系雖然不是科創板上市的硬性標準,但從上述統計結果看,這一體系對不同企業的“科創成色”作出了很好的區分。對于優質科創企業,其“科創成色”將得到更好的認可,科創屬性的評估環節隨之大大簡化,相當于給此類“優等生”開辟了“快車道”。根據上交所披露的數據,2020年4月(截至 22日)科創板新增受理企業數達22家,較前三個月(1/2/3月分別為4/1/13 家)出現顯著增長。“快車道”的開通有望提高科創板的服務能力,同時增強對優質科創企業的吸引力,保障科創板的良性發展。
三、科創板“試驗田”成果豐碩,制度創新助推科創企業發展
證監會主席易會滿曾在科創板設立一周年時表示, “科創板改革肩負著兩大使命,一是通過資本市場的力量推動經濟創新轉型,二是用這塊‘試驗田’推動資本市場基本制度改革。”自去年7月開市以來,科創板運行已9個月,這塊資本市場改革的“試驗田”在制度創新方面已結出累累碩果:(1)發行制度方面,科創板首次試點注冊制改革,上市標準更具包容性。此外首發詢價機制更市場化,同時引入了保薦跟投等配套制度;(2)交易制度方面,科創板每日漲跌幅上限為20%且上市前5個交易日無漲跌幅限制,有利于促進投資者更成熟;(3)退出機制方面,科創板制定了明確的退市制度,以保障上市公司質量和市場健康發展。另外上交所最新明確的非公開轉讓和配售制度為投資者退出拓寬了渠道。這些制度的創新,有利于科創板更好地服務科創企業,也為日后其他市場的改革積累了寶貴的經驗。而此次科創屬性的明確,是科創板改革的又一次重要探索,有利于更好地挖掘優質的科創企業,增強資本市場對提高我國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的服務水平,從而促進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另外,我們認為“3+5”指標體系不會一成不變,而將隨著經濟發展進行動態調整,以更好地適應科技的變革和科創企業的發展。
(本文作者介紹:開源證券總裁助理兼研究所所長)
責任編輯:張仙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