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陳四清
文章首刊于《中國金融》2018年第13期,原標題:堅決做好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工作
受內外部因素影響,整體看,銀行業既處于風險的集中暴露期,又處于風險的集中消化期。風險的消化侵蝕銀行資本,影響銀行的盈利能力,但也為銀行完善風險治理體系、提升風險治理能力創造了條件。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金融工作,多次就防范化解金融風險作出重大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在2017年7月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強調,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黨的十九大報告將防范化解重大風險作為三大攻堅戰之首。十九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強調,防范化解金融風險,事關國家安全、發展全局、人民財產安全,是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跨越的重大關口。這些重要思想和重大部署,是銀行業做好各項工作、特別是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工作的基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提高政治站位,將防范化解金融風險作為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具體行動
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做好新時代金融工作的重要政治要求,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和金融思想的重要內容,是做好金融工作的“牛鼻子”,意義極為重大。
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維護金融安全是關系到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一件大事。金融穩,則經濟穩;金融亂,則經濟亂。一旦發生“灰犀牛”風險或者“黑天鵝”事件,引發系統性金融動蕩,就會嚴重影響經濟社會發展,危及國家安全,甚至中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特別是我國當前正處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如果防范化解金融風險這個關口過不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會失去前提條件。因此,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是一場輸不起的戰斗。
當前,我國金融體系風險總體可控,但仍處于風險易發多發期。受內外部因素影響,整體看,銀行業既處于風險的集中暴露期,又處于風險的集中消化期。風險的消化侵蝕銀行資本,影響銀行的盈利能力,但也為銀行完善風險治理體系、提升風險治理能力創造了條件。因此,對于銀行業來說,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既是服務實體經濟的內在要求,也是自身轉型變革、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需要。
作為我國金融業的支柱,銀行業要提高政治站位,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切實貫徹總書記的主要政治要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更加自覺地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肩負起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責任,不斷完善風險治理體系,提升風險治理能力,確保打贏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持續貢獻正能量。
明確目標方向,統籌謀劃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工作
面對新形勢、新要求,銀行業要明確目標方向,明晰主要矛盾,分清輕重緩急,協調推進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各項工作。
堅持以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為總要求。高質量發展的內涵就是從總量擴張向結構優化轉變,從“有沒有”向“好不好”轉變,必將對我國經濟結構、產業結構和收入結構等產生深遠影響。實體經濟是銀行業生存發展的基礎,讓金融回歸服務實體經濟本源是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根本之策。銀行只有專注主業、做精專業,切實扭轉資金脫實向虛的勢頭,把貨幣資金更多地配置到現代化經濟體系核心領域,支持產業轉型升級、企業盈利改善和居民收入增加,才能從根本上防范重大金融風險,實現穩健經營和健康發展。
堅持以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當前,我國經濟運行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根源是重大結構性失衡,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解決問題的對癥良藥。銀行風險防控要緊緊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根主線,全力支持“三去一降一補”,注重信貸資源存量重組、增量優化、有保有壓、有進有退,加快信貸結構調整,緊跟國家重大戰略實施,聚焦產業升級、綠色金融和普惠金融,把資源配置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通過主動調整資產結構來降低整體金融風險水平。
堅持以深化改革創新為抓手。習近平總書記就維護金融安全提出六項重大任務,第一項任務就是深化金融改革。落實到銀行業,就是要不折不扣地落實并進一步加強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就是要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更好地落實董事會風險防范和合規經營主體責任、高管層執行責任和監事會監督責任,完善內部各項體制機制,培育“依法合規展業、穩健經營發展”的風險文化。要堅持科技引領,推進風險管理技術架構轉型,建設云平臺、大數據平臺、人工智能平臺,用科技的力量重塑風險治理體制機制,推動風險治理能力提升。
精準施策,抓好重點金融風險的防范化解
銀行業要根據不同領域、不同市場金融風險情況,采取差異化、有針對性的辦法,花大力氣解決好當前金融領域的突出風險。
要主動整治金融亂象。深化銀行業市場亂象整治既是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推動銀行業回歸本源、加快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的重要前提。銀保監會強監管嚴監管深監管,對于增強銀行業機構風險意識、合規意識,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具有重要意義。要從講政治的高度,自覺接受監管部門的指導和監督,扎實做好監管檢查發現問題的整改工作,做到見微知著、亡羊補牢、深度整改,同時舉一反三,建立長效機制,做到治未病、治小病、早治病。在推動經濟金融平穩運行的基礎上,要助力維護金融秩序,著力推動全社會樹立“做生意是要有本錢的,借錢是要還的,投資是要承擔風險的,做壞事是要付出代價的”觀念。
要抓好重點領域風險防控。嚴防房地產泡沫。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個基本定位,實施房地產行業總量控制,嚴格房貸標準,實施差異化授信策略。助力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有序化解。要落實地方政府債務管理要求,嚴禁違法違規為地方政府提供債務融資或接受政府擔保。嚴格非標理財業務投前準入,嚴禁違規流入地方政府平臺領域。加快退出過剩產能等低效領域,持續加大僵尸企業主動壓退力度。防控內保外貸和跨境并購業務風險。要嚴格落實境內外“雙重管控”要求,完善內保外貸、跨境并購管理制度,避免風險在境內外之間互相傳染。嚴密防控影子銀行和交叉違約風險。要按照簡單、透明、可控原則,規范理財產品設計和運作,實行穿透管理。審慎開展委外業務,限制“通道”“名股實債”類業務。
要加快信貸結構調整。要打通線上線下、境內境外、增量存量、表內表外,將寶貴的金融資源投向國家戰略支持領域和經濟發展薄弱環節。在區域結構上,大力支持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海南自貿區(港)建設,支持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城鄉發展一體化。在行業結構上,加大對戰略性新興行業、現代服務業、綠色產業的支持力度,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推進資產證券化,騰出資源加大對重點領域的支持力度。
要大力化解不良資產。要辯證看待不良化解與經濟轉型升級之間的關系,既要發揮好金融對經濟轉型升級的促進作用,也要善于融入經濟轉型升級進程,實現銀行業資產質量改善。要堅持專業化、市場化、集中化的原則,統籌謀劃,分類施策,多措并用,切實提升不良資產化解效率和水平。完善信貸資產經營管理長效機制,加強授信管理,提升資產質量。對于存在問題的信貸資產,綜合采用市場化債轉股、批量處置、破產重組等方法,探索國有企業混改等模式,支持企業價值提升,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發展。
強化合規反洗錢能力,助力金融業對外開放。銀行業既要善于“請進來”,通過引入外資銀行,優化我國金融供給,推進風險承擔主體多元化;也要積極穩妥地推進中資銀行“走出去”,在發展全球化業務的同時,提升全球化風險管理能力。特別是進入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名單和國際業務量大的中資銀行,要高度重視、扎實推進合規反洗錢體系建設,實現穩健安全發展。要遵守各國金融法律法規和監管要求,強化全球聯動協作,促進全球范圍內的信息共享互通,突出做好匯出匯款、匯入匯款、轉匯款、清算等業務,以及代理行準入等環節的反洗錢風險管控。要狠抓內部控制、盡職調查、關鍵人員、培訓、內部審計等重點領域,加強合規反洗錢人才隊伍建設,加大科技手段應用力度,提升全球合規反洗錢管理水平。
立足長遠,提升金融風險治理能力和水平
在做好當前金融風險防范化解的同時,銀行業還應立足長遠,加快完善風險治理體系,提升風險治理能力,以自身的高質量發展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第一,完善風險治理架構。一是加強各級黨組織對風險管理工作的領導。要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防范化解風險的主體責任,把風險治理作為各級黨組織的重大任務,專題研究、專題部署,有措施、有跟進、有問責,并作為對關鍵崗位干部考評和獎懲的重要內容。同時要發揮好各級紀檢部門在防范化解風險工作中的監督作用,把黨風廉政建設與風險防控結合起來,嚴肅監督執紀。要建立并落實好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進一步激勵廣大干部員工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二是做實全面風險管理三道防線。要發揮業務部門、風險部門、審計監察部門三道防線合力,特別是壓實業務部門一道防線的責任,明確一道防線作為各類風險所有者和第一責任人的定位,提高他們的風險管理意識和能力。三是加強對全球化、綜合化經營風險的管控。要完善海外機構全面風險管理架構,推進“三道防線”在海外機構落地實施。加大對綜合經營公司的體制機制建設,確保并表管理能力和管理職責相匹配。
第二,優化風險治理機制。改革授信管理機制,無論表內表外、實有或有、本幣外幣、線上線下、代客自營、本地異地、境內境外,只要實質承擔信用風險,均要做到“統一發起、統一授信、統一審批、統一存續期管理”。完善集團客戶風險管理和客戶集中度管理,防止“壘大戶”。建立差異化風險管控機制。對投行資管、同業、金融市場及互聯網金融等新業務,要建立區別于傳統商業銀行業務的差異化風控機制。建立產品創新容錯糾偏機制,確保依法合規開展相關業務。強化問責整改機制。要抓住“問責”這個要害,既對機構管理層進行問責,也追究條線管理者的責任。既對大額不良、案件風險進行問責,也對其他風險事件、違規行為進行問責,以問責倒逼風險管理責任落實。
第三,提高風險治理主體能力。一是提升各機構負責人的風險管理能力。要調整考核方式,延長對各機構主要負責人的考核時段,實行“穿透式”考核,切實改變重收益、輕風險的觀念。二是提升風險管理關鍵崗位人員的專業能力,打造一支懂風險、會管理、有作為的關鍵崗位人員隊伍。三是提升全體員工的日常風險管控能力。要通過教育培訓、問責處罰、考核評價等方式,提升每位員工的日常風險管控能力,形成“主要管理者狠抓風險,關鍵崗位精通風險,全體員工共管風險”的全方位立體式風險管理架構。
第四,創新風險治理工具。要堅持科技引領,把科技元素注入風險管理的全流程、全領域,用科技的力量推動風險治理能力提升。一是完善系統,推動風險管理由“人控”向“機控”轉變,最終實現“智控”。二是挖掘數據,持續加強有效風險數據加總、報告、分析、運用能力建設。三是優化模型,繼續優化信用風險評級模型,深化資本管理高級方法的應用,提高信用風險計量能力。
第五,打造良好風險治理文化。要塑造“立足長遠、堅守底線、合理匹配、治理有效、創造價值”的風險文化,圍繞EVA、RAROC等核心指標將風險文化理念融入日常經營管理。強化底線思維,確保各項工作“不越監管底線、不踩規章紅線、不碰違規違紀違法高壓線”。堅持業務發展與風控能力相匹配,真正實現高質量發展。
未來,中國銀行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自覺提高政治站位,從國家安全大局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出發,把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不斷提升風險治理能力和水平,堅決打贏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中國銀行新的更大力量。
(本文作者介紹:中國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
責任編輯:張文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