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忠:反思--股市到底該為誰服務?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15日 16:54 新浪財經 | |||||||||
劉曉忠 股市的真實投資價值區域和投資心理抑或股市運作機理,其實是一種十分微妙的關系,經濟學家能夠精確地發現和判斷市場客觀的運作規律,但目前還沒有一種理論能夠勾劃出投資心理和股市運作機理。因為從事運作的人是個活體,影響其投資心理的波動曲線并非呈規律性分布,投資心理學與統計學的結合可以通過理論建模分析出其概率分布,然而卻也
經過數月的不斷跌停,股指已經下探了500多點,久跌思破的心理張力從心理上、周期上和技術面上都需要轉一下風向,哪怕只是曇花一現,也不需要基本面和制度上是否能為其提供支撐,過長時間的單邊游戲對那些不愿徹底遠離市場的人來說,這種狀態下的反彈并不需要過于較真。本周二受9月13日溫家寶總理在國務院常委會經濟工作會議上關于“抓緊落實國九條”講話的影響,滬深股市跳空高開,股指都有較大幅度的上漲,雖然成交量相比股指并沒有有效配合,換手率也表現得并不太活躍,但久跌思升的市場心理積壓,加上政策面的綠風,一波政策市的行情確實來之不易,至少表明監管層和最高決策層的態度。 政策行情的“紅旗”究竟能找多久?越來越理性的投資者心里自有一桿秤,秤的兩頭,一頭是最高決策層講話的方向指引,一頭是落實國九條操作細節和具體的執行情況。因為最高決策層如同給市場開了一個限定低價,沒有封頂的空白支票(可以肯定地說,最高決策層并不希望股指遠離1300點),具體為這一政策填多大的支票面額,需要各大執行機關的最終落實情況,如果兩者銜接不緊密或市場并不為之所動的話,很可能本周二的上漲將會浪費市場資金和投資者信心,市場會自行其道尋找市場接受的市場價位和投資區間。按照比價效應,與香港市場的中資源共享股國內市場的動態PE尚未形成共振核磁,雖然從中國整體經濟來說,中國經濟是一個極富成長性的概念股,國內市場動態PE理應適度高于香港市場和其它國際市場,畢竟中國股市并沒有分享到中國近年來8.5%左右的增長效益,當然這種適度的合理價位是高成長中國概念給投資者設定的預期收益的心理價位。 從辯證發展的角度分析,問題的存在在高成長意義上就是預期的收益,差距的存在是合理價位,理性振動的振幅。市場的價格投機有個時空窗口,脫離于這一時空窗口就會物極必反,目前是否是一個合理的底部區域還不好判斷,但可以說這一區域應是監管層的極限區域,在強政府、弱市場的狀況還將持續一段時期的情況下,與政府博弈市場難免會被撞得頭破血流。對投資者來說,審時度勢,適度觀察,順市而安,應是變被動為主體的策略選擇,市場目前的焦點已經不是保不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問題,而是如何保護的問題,因而訴求原罪的純粹心態并不可取,我們需要的是通過現實的實踐體驗來反思歷史和正視現狀,避免貓捉老鼠的游戲。 一攬子問題,理順是關鍵 股市是中國經濟發展狀態的一個縮影,在股市中發生的問題大都帶有某種系統性連鎖,因而破解股市之謎需要演繹式方法和發散式思維。 上市公司質量不佳,市場功能性缺失,市場誠信缺失,制度性缺陷,市場定位、市場盈利模式和運營模式,股權分置、全流通、定價機制,等等,中國股市存在的問題幾乎一直都是層出不窮,千頭萬緒,究竟哪一個才是根本性的,或者說哪些是全局性的?不同利益訴求的人看問題角度不同,自然根本性判斷也不同。 股權分置、全流通是業界較為一致的看法,股市的定位卻被認為是最根本的原因。經濟學家吳敬璉認為:“股市的根本性原因在于政府對股市的定位,在當時歷史條件下,政府的定位是股市為國企融資服務,這種定位所設定的制度安排有很多根本性缺陷,只有抑制這種缺陷才能解決股市問題……”然而把股市的根本性問題歸結到股市的定位——為國企服務,其實并不能稱為是根本性原因。 根本即是股市問題的神經主線,也即只有把這一問題解決了,市場就會出現合理的運作格局,才會避免系統性、制度性風險。如果從追根溯源的歷史形成觀上看,這種提法符合股市的歷史演變過程,但在股市為誰服務上進行重新定位,似乎有種越俎代庖的錯位視覺。從市場的概念和運作機理看,市場最初的定位確實有一種設計者的意識合目的性,但一旦走過設計階段,形成獨立的市場體系后,這種合目的性就會隨著市場自身孕育出的內生運作機制而淡化,否則就不能稱之為市場,即便是政策市面上,它也是一種市場,市場的相對獨立性自市場形成之后就會對意識的合目的性形成抗拒張力,因而,我們沒有必要為市場重新定位其服務對象,市場服務于所有參與市場的主體,有多少種不同的市場主體,市場作為天生的平等派為它們服務,即使市場全是清一色的國企,那么單個的國企對市場來說也是一個獨立的參與主體,何況國企在股市的表現也是參差不齊的,只要它是獨立的法人主體,市場不會追究它背后的所有權主體。從目前的股市現狀看,股市參與主體的權屬也是五花八門,有國企、民企,也有合資,還有外商獨資,我們不能說市場自發給國企吃偏食,股市投資者投資的是有價值的股票,只要它能給投資者帶來收益,投資者就不會違背資本收益最大化的意向,投資缺乏價值的股票,完全沒有必要給市場帶上意識。 每逢股市處于鳳凰涅磐之時,股權分置就成為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權柄,永不言舊。對股市我們幾乎已經霧里看花,形成了花非花霧非霧的審視疲勞,如果我們還把股市問題全部歸罪于股權分置和全流通問題,那么在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內,股市就難以走出貓捉老鼠的迷藏,因為解決股權分置、全流通至少在目前相當一段時間內無法找到一個統一的方案和標準,除非有一方放棄利益,退出博弈,此外,難以找到利益訴求的共同點,國家還指望國有企業改革后回收的資本來充實數萬億的社保缺口,將過去的人口紅利和即將來臨的人口老齡化,使得社保基金越來越囊中羞澀,僧多粥少的壓力日益逼近。 貫徹中國股市一攬子問題始終的是市場的功能性缺失,機制性缺失,其次是市場參與主體的治理機制和經營模式的粗放型,再者是由于信用體系的缺乏而帶來的道德性缺失和信用市場的不健全、不完整,最后是改革的觀念是否與市場需要補充的東西相吻合問題。我們有必要區分哪些是市場的問題,哪些是市場主體的問題,兩者是截然不同的概念,關系到改革的戰略抉擇。當然,市場與市場主體是載體與主體或承載體的關系,如同船和海的關系,由于過去過于注重對市場主體的功能性監管,使得市場在機制和功能上都出現了進一步退化,市場的許多自發功能,如價格傳導、價值發現功能、定價功能、配置功能、更新功能等方面,經常性地出現監管部門的越位、錯位、缺位和移位現象,使市場無法獨立完成這些市場本來能自發完成的功能,自然,長時間的市場功能缺位就會導致市場逐漸邊緣化,因此,精確地說,目前是市場功能性邊緣化,市場喪失了許多賴以生存的構造部件和要素。 還原市場:智慧性博弈 市場本身是一種機制,確切地說是一種交易和資源配置的機制,市場的存在形式與市場主體的存在形式是兩種不同的形式。證監會管理市場、規范市場與國資委管理資產及企業在監管理念和思路上并不是一回事,然而國企改革與市場改革在目前交織在一起,國企改革的波動性、公正性影響到了市場運作的效果,撼動著市場賴以存在的信用基礎。 中國股市長期累積的風險主要是市場功能無法有效發揮,如在定價上,發行股票幾乎是在市場之外就通過某種比價計算公式設計了出來,股份是高是低,市場只能被動接受,高倍市盈率發行,使股票一上市就帶有透支性因素,從而導致許多股票在市場交易的活躍度不足。股市無法實現全流通,使得市場的資源配置型功能難以進行,股市只能看非流通股的交易情況而定,許多上市公司無數次的并購重組,幾乎都演變成了一個概念,而市場缺乏退出機制和做空機制,卻意外地形成一殼市場,投資者只能在市場進行擊鼓傳花的游戲,股權分置和全流通現象之所以會千萬同股不同權不同利現象,關鍵的因素還是股市的市場進入門檻與退出機制并不自由,這為一些上市公司利用股權分置和無法全流通來謀求利益,一個自由流動的市場,即使存在股權分置和無法全流通,也難以出現一方壓倒另一方的游戲,當然這并不是說股權分置和全流通問題不嚴重。 國九條意見對中國股市的綱領性統攬是原則性的、指導性的,貫徹實施國九條的內容,不應該是監管部門以增加監管成本和復雜度來監管市場和市場主體,而應該把應由市場解決的問題交給市場,而對市場解決不了,監管層要適當介入,還原市場本位,是有效規避部門本位和防止尋租、設租現象的一個重要辦法。 新浪編者注:本文為作者授權新浪網獨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體及網站不得轉載,除非獲得新浪網及作者本人書面授權并注明出處為新浪網。欲轉載者請來信finance2@staff.sina.com.cn, 或致電:(010)62630930 轉5173聯系。本文觀點純屬作者個人意見,與本網站立場無關。非常感謝廣大網友對新浪財經頻道的支持,歡迎賜稿與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