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所有但求所在 張維迎“喊冤”有淵源!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06日 19:36 新浪財經 | |||||||||
近日,北大教授張維迎在“中國企業家論壇”開場白上說:“我今天要冒一個風險,可能會受到社會上其他人的反對,也許我會被罵得狗血淋頭,但如果網上投票有30%的人贊成和支持我,我就表示非常地滿意。”這話,聽起來挺好玩的。大白天的,張教授要講的東西還沒出口,就知道“會被罵得狗血淋頭”,豈不應了中國一句老話:白天沒做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張教授有沒有做虧心事,阿蒙不敢妄說,但張教授沒到半夜就怕“敲門”,甚至被罵得狗血淋頭,倒是阿蒙未曾料到的,所以覺得好玩。至于有沒有“30%的人贊成和支
張教授之所以甘愿“狗血淋頭”,是因為他要為企業家“喊冤”。他說:他不是為單個企業家辯護,最重要的是要從整體上判斷中國企業家隊伍在過去的二十多年里在中國社會經濟當中的地位,以及對中國社會經濟的貢獻。由是看,張維迎是要為“中國企業家隊伍”喊冤,因為“整體上判斷”有問題。到底該怎樣判斷,張教授沒說,事實上也說不出口,因為“董事長”、“總經理”依然是時下人們仰慕的對象,張教授也不例外,兼職三公司獨董難道不說明問題?既如此,又為何要妄自菲薄呢?就是喊冤也不能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啊。俗話說:欲蓋彌彰。張教授“不是為單個企業家辯護”的聲明,似乎難圓其說。 其說難圓不講,張教授更是“心理”專家。他說:企業發展的過程是創造財富的過程,而不是瓜分財富的過程。現在很多人還是抱著這樣的推理“賣的人一定吃虧了”。其實,交易是雙贏的過程,如果不是這樣的話,肯定交易不會發生,但是這樣的理論常常被人忘記。事實上,張教授在話里用了很多“心計”,讓人如墜煙云,一不小心就被他引入“推理”軌道。在此,“企業發展過程“并不能完全等同“創造財富過程”,也不可能保證“瓜分財富”不會發生;“交易”與“雙贏”也根本不可能畫等號,否則“反不正當競爭法”就是多余了,“WTO”里就是世外桃源了,可惜“雙贏”只能算是張教授的一相情愿罷。說“交易是雙贏的過程”,與說“結婚就是幸福的過程”一樣,但結過婚也有離婚的,離婚了就談不上幸福。但依張教授“理論”,“如果不是這樣的話,肯定結婚(交易)不會發生”,但事實是“結婚”曾經發生。可見,張維迎的“理論”不光難圓其說,而且強詞奪理! 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張維迎所謂“理論”根本就不是什么新東西。從中國二十余年的改革歷程看,處處都烙著“農村和農民”。為什么這樣說呢?中國改革發端于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緊隨其后的才是企業廠長經理負責制;農村的小城鎮建設如火如荼后,才是中小城市拆遷圈地直至經濟過熱。即便是張維迎鼓吹的“國退民進”、“一賣就靈”、“交易是雙贏的過程”等等理論,事實上是上世紀末鄉鎮企業改制中所普遍搞的“不求所以但求所在”的翻版。當年,阿蒙曾親身參與了這場規模龐大但卻悄然無聲的改制,感覺“不求所以但求所在”并不是企業發展的靈丹妙藥,雖說美其名盤活了資產,但暗箱操作和方式不規范,造成了巨大的集體資產或流失或被鯨吞,大面積鄉鎮一級政府至今還在承擔巨額債務,與這場暴風驟雨般改制難脫干系,富甲了“一方人”確是事實。眼下,若依照張維迎“理論”,國企改制也學著鄉鎮企業那樣“不求所以但求所在”,囫圇吞棗地搞改制、搞MBO,買單的不是你張維迎而是國家,最終的承擔者或者倒霉蛋不是你張維迎而是老百姓。民可載舟也可覆舟。吆喝,基本的人權精神,你張維迎應該比咱們見識的多啊。 好在張維迎對包括他自己的經濟學家提出了忠告:“學者要有良知、責任心,發表觀點時一定要嚴謹、謹慎。一個人的名氣越大,說話就要越謹慎,學者也不能信口開河,因為這對社會帶來的損害太大。”但愿張教授能做到“有良知、責任心”,特別是不要“信口開河”,不然“對社會帶來的損害太大”了。 新浪編者注:本文為作者授權新浪網獨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體及網站不得轉載,除非獲得新浪網及作者本人書面授權并注明出處為新浪網。欲轉載者請來信finance2@staff.sina.com.cn, 或致電:(010)62630930 轉5173聯系。本文觀點純屬作者個人意見,與本網站立場無關。非常感謝廣大網友對新浪財經頻道的支持,歡迎賜稿與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