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衛星:解毒被邪說化的經濟學名詞(中)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06日 15:27 新浪財經 | |||||||||
張衛星 除了“溢價發行股票”這個中國股市最主要的經濟學邪說以外,被中國股市經濟學將國際慣例的經濟學詞匯誤讀誤解邪說化“名詞”還有沒有呢?還有哪些呢?有!當然有,而且是大量而廣泛的存在!本文我們試著解毒這樣的一部分名詞。
在中國股市被邪說化的名詞之二:“詢價” 來自國外的新股發行的“詢價發行”規則,曾在2000年被證監會以“詢價區間”的嘗試而引入到“股權分置”的中國股市中,結果在中國股市每只新股都按其詢價區間的上限,被極高倍率的認購比例所搶購一空!“詢價區間”根本在中國是無用的!經過幾年的所謂“市場化”的實施后,成了一個無用的擺設。 中國股市“詢價區間”完全失效的產生原因,是中國股市管理層的經濟學理論因為受到“溢價發行”這個邪說的毒害,完全曲解了國際上的IPO“詢價”原理。 國際上的IPO“詢價發行”制度,是企業發起人股東與承銷機構向股票市場投資者詢問認同本企業股份的價格并且投資者愿意同價同股來入股組建股份制社會公眾公司的發行方式。“詢價”的本質是先“詢”企業發起股東自己股份的“價值多少”,后“詢”愿意以此價格入股的投資者“認購多少股”。這個“詢價發行”行為是完全遵循股份制公理“同價同權同股”的,根本沒有什么“溢價發行”之說。而之所以主要向市場中的機構投資者詢價,是因為他們擁有市場中的主要資金實力和專業的投資研究力量。所以國際上IPO新股發行市場化詢價發行,體現的是發起人股東與承銷機構對市場投資者的尊重與敬畏,是對市場投資者最恭敬的征詢,以便獲得最佳的、最體現本企業價值的股票市場價格。 國際上的IPO市場化“詢價發行”過程可以分解為如下程序: 1、詢問市場機構投資者所認同的企業發起股東股票的市場價格。 2、而后詢問機構投資者中愿意以價值認同的同樣價格“同價同股”方式認購多少股票來入股組建股份制社會公眾公司。 3、整個過程是所有股東價值認同的“同價同股”,自然就形成“同股同權”了,也就必然可以“同股同價”的全可流通上市了。 在國際上的全流通股票市場中,這都是極其普通的共識和普遍的規則。比如最近在美國那斯達克市場IPO上市的GOOGLE公司為例,就是通過承銷機構市場化詢價發行上市的,根據詢價結果最終確定IPO發行價為85美元/股,折合人民幣為700元/股。這個詢價行為的本身說明市場機構投資者認同原公司發起股東的股票值85美圓/股,并愿意按85美圓/股的價格與原股東按“同股同價同權”的原則組建股份制的社會性公眾公司。而后GOOGLE公司的所有股份都上市流通了。 所以說國際上的IPO“詢價發行”是所有股票的價值認同,是所有股票的全流通發行,并有以下事實依據為證的。 在2004年8月初Google公司與Yahoo公司就專利權官司達成了和解協議,GOOGLE公司以270萬股的Google股票換取了YOHOO公司的專利許可。并且在呈交給美國證券及交易委員會SEC的文件中,Yahoo公司已經表示了將在上市后出售這些股票。根據8月30日Yahoo公司呈交給美國證券及交易委員會(SEC)的資料顯示,YAHOO公司已經以平均每股82.62美元賣出了Google股票230萬股,換得了1.91億美元的現金。(來源網易商業報道) 但中國股票經濟學理論中,顯然忽略了中國股市與國際股市存在本質性差異:“全流通模式”與“股權分置”,忽略了“詢價發行”的潛臺詞本質是詢問市場認同本企業發起人股份的市場價值。將股票區分開為:國有股與社會流通股后,單獨去賣“社會流通股”,社會流通股單獨定價、單獨發行、單獨上市。 由“溢價發行”理論邪說,將國際通行規則篡改為“股權分置”狀態下的單獨“詢價”賣出“流通股股票”,是“詢問”單賣出流通股股票獲得金錢的市場接受價格,而“市場”也只是“股權分置”的“流通股市場”。這個“詢價”的價格形成并不包含原企業發起人股份可以同市場上市流通這個最關鍵的因素,原發起人股份不參與“可交易行權”的價格確認過程。 所謂的“市場化詢價”又是一個東施效顰的差之毫厘、謬之千里的經濟學邪說! 在中國股市被邪說化的名詞之三:市盈率定價 企業發行股票的真正價格到底應該由什么來確定呢?看著五彩斑斕的國際股市的股票發行價格,傳統的中國計劃經濟學思維方式遇到了一個十分迷惑的現象。其實通行世界的股票發行時企業價值確定方式,到目前來講就只有一個國際通行方式:公司所有股份都是公平平等的在全可流通市場結構下的“同股同權同價”的“市場定價!” 但由于傳統計劃經濟思維的桎梏和傳統文化的影響,以及對西方經濟學的誤讀,“溢價發行”的這個邪說統治了我們的思維、統治了中國股市的經濟學。這個“溢價邪說”取代了“全可流通的市場化定價”。 但理性告訴股市管理層,“溢價”不能無限制的“溢價”,怎么約束這個“溢價”呢,于是另一個被中國股市邪說化的經濟學名詞就又粉墨登場了,這就是“市盈率定價”,市盈率定價被當作“溢價發行”的控制杠桿了。 其實國際上根本不是用什么“市盈率”來給股票發行定價的。什么“國外是20倍市盈率以下、十倍市盈率以上來發行股票”,這是在中國股市宣揚“溢價發行”經濟學邪說的人士自己臆造出的錯誤定律。國際上從來沒有像中國股市這樣有一個被確定的“市盈率”倍數(15倍市盈率)來為新股發行“定價”。事實上在美國股市甚至盈利水平為負數的企業照樣可以發行股票,“市盈率定價發行股票”的邪說是無從解釋這個現象的。 “市盈率”在國際上從來就僅僅是一個股價評價指標而已,從來也沒有成為股票發行的定價標準。在中國股市,由于錯誤的“溢價發行”邪說的毒害,“市盈率定價論”就被抬到了至高無上的地位,中國股市十幾年的股票發行史就是一個錯誤用“市盈率定價發行”理論單獨來為股權分置的社會流通股來定價的歷史。 中國股市有這么多的造假上市案例,幾年后出現這么多的“ST、PT退市”現象,都是這個“股權分置”結構下“溢價發行股票”的經濟學邪說毒害的后果,是“市盈率”被當作“溢價發行的杠桿”所導致的必然惡果。由于“市盈率”的杠桿作用,導致相當多的上市企業與中介機構通過業績堆砌造假來抬高股票發行價格,表面的20倍市盈率,其真實市盈率可能是幾百倍、幾千倍甚至上萬倍,導致了中國股市普遍出現當年績優、兩年績平、三年績差、再就ST、PT退市的現象。 在中國股市被邪說化的名詞之四:上市! 從建立中國股市以來,“上市”“上市”……這個詞匯就一直被廣泛傳播,在企業層面“上市、上市……”成了企業追求的目標,大量企業不管自身條件具備不具備都一窩蜂的擠著、爭著要“上市”,條件具備要上市,條件不具備創造條件、使出各種手段也要上市!一方面中國企業在國際股市的“上市”熱潮中大多鎩羽而歸,另一方面,在中國股市中“上市”不斷。 “上市”成了中國眾多企業追求的至高境界。 為此我們首先要先搞清楚什么是上市概念。放眼看看世界,在國際的全流通結構股市中,“上市”就是股份制的社會公眾公司的所有財產都由股票市場來確定價值,所有股東持有的股票都是平等的由統一的市場來確定價格。 然而今天我們再看看國內股市,我們真的有真正意義的“上市公司”嗎?我們幾乎沒有一家真正的“上市公司”(除幾家三無公司外)。到是有1300多家的“圈錢制”公司。我們的這么多所謂上市公司,其本質上都沒有“上市”,“上市“的只是流通股,而原有的企業的股份(即非流通股)都沒有上市。不管是以前流行的“分拆上市”還是現在提倡的“整體上市”,一定要搞清楚其本質,在“股權分置”的中國股市,搞“股權分置”的流通股上市,也就是用“高溢價”的所謂“股票”來為企業圈錢,圈流通股投資者的錢而已。在中國的股權分置股市積極要求“上市”的本質就是“假上市、真圈錢”。 中國股票經濟學的“邪說”的最大傳播地在高等院校中 中國人有一句俗話:“寧跟明白人吵架,不和糊涂人說話”。筆者從99年開始研究中國股市的經濟學理論,努力探求中國股市的真理,參與了始自2001年中國股市大討論的整個歷程,感到最困難的就是與大量讀錯了書、受到邪說洗腦的高智商“糊涂人”進行經濟學理論爭論。 金庸先生所著的《射雕英雄傳》里就有這樣一個“讀錯書受邪說”毒害的可怕例子。故事中講到有一本武林絕學《九陰真經》是各個武林高手都夢想得到的東西,最終被西毒歐陽峰得到了,但他面對梵文的經書卻看不懂。于是逼迫黃蓉將經文翻譯成中文,黃蓉將《九陰真經》這本書打亂次序,反向篡改,然后拿給了西毒歐陽鋒去讀,西毒歐陽峰按書中所講歪道理苦練功夫,結果導致走火入魔,中毒致深。 現實中的中國經濟學許多學說就存在翻譯者的理解偏差與后學者的加工篡改,所謂“溢價股票發行”的理論,以及以上諸多被篡改的經濟學詞匯,都因為被篡改后而變異成經濟學邪說了,以至于徒子徒孫的后來學習者在這種初始走偏的書本中越走越遠,走火入魔……。這種現象在中國的高等院校諸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央財經大學等國家高校的股票經濟學教材中普遍存在。這樣的歪理邪說已經滲透到了高校教材中,唐而皇之在課堂上被傳播和毒害學生! 清除中國股票經濟學中的邪說,救救孩子! 相關文章: 新浪編者注:本文為作者授權新浪網獨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體及網站不得轉載,除非獲得新浪網及作者本人書面授權并注明出處為新浪網。欲轉載者請來信finance2@staff.sina.com.cn, 或致電:(010)62630930 轉5173聯系。本文觀點純屬作者個人意見,與本網站立場無關。非常感謝廣大網友對新浪財經頻道的支持,歡迎賜稿與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