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強:證券市場需要科學發展觀(三)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29日 16:46 新浪財經 | |||||||||
韓強 (七)國際化與中國的特殊性 2000年以來,特別是2001年加入WTO以來,“國際慣例”成了流行的口號。“機構投資者穩定股市”被說成是“國際公理”,股票發行不設上限被說成是“國際慣例”。甚至有
這里,我們并不是說國際市場的經驗不要學習了,而是說我們的思維方式應該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任何事情都是一分為二的,美國有它的優點,也有它的缺點。而且國際經驗不僅有美國的,還有英國的、法國的、德國的、日本的,這些都有參考價值。 這里,首先應該從證券市場的共性與個性來看問題。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就是所有的參與者在法規面前,人人平等;上市公司是公眾公司,它必須完整準確地披露重要信息,它必須遵守法律。市場的監管者必須認真負責,維護秩序。無論哪一個國家或地區的證券市場都必須做到這些。安然事件引發的一系列問題,說明美國在這些方面也出了問題,三分之一的上市公司在做假,這不能不使投資者產生信任危機。但是,美國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它的自我修復能力,它不回避問題,而是放手讓輿論揭發問題,司法機構直接介入,對造假者嚴厲懲罰。為什么要這樣做?因為它是國際市場,必須維護誠信。 我們的A股市場上,流通股與非流通股是分裂的,A股與B股是分裂的,A股與H股也是分裂的。這種分裂不僅讓A股投資者付出高額的成本,而且也很難達到資源的優化作用。因為股票不能全流通,就無法實現資源的流動。當然造成這種局面是有歷史原因的,所以我們要積極穩妥地解決這個問題。 我們的市場,一方面極力回避股權分裂的問題,另一方面又不斷地高溢價發行新股,特別是最近的中小企業板,新股發行只有30%的流通股,不僅沒有積極穩妥地解決問題,反而在不斷地增加問題。于是出現了一種奇怪的現象,一談QFII,各方面齊聲叫好;一談QDII,股市就下跌。為什么呢?因為A股與H股的價格從發行價上就不平等,二級市場的價格相差也很大。 科學的發展觀要求我們統籌兼顧,既要看到當前的特殊情況,也要看到長遠的發展,因為我們已經加入WTO了,過渡期也剩不了幾年了,與國際市場接軌是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積極穩妥地解決股權分裂問題,所剩下的時間不多了。作為市場的管理者要把眼光放得遠一點,要注意把眼前的利益與長遠的利益結合起來。這是管理者的責任。 (八)獨立董事的尷尬 自2001年管理層在上市公司中推行獨立董事制度,是想在上市公司的董事會中摻“沙子”,形成有效的制衡機制,以改變普遍存在的因“一股獨大”所導致的治理失效問題,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在《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制度指引》中規定:境內上市公司應當按照本指導意見的要求修改公司章程,聘任適當人員擔任獨立董事,其中至少包括一名會計專業人士。在2002年6月30日以前,董事會成員中應當至少包括2名獨立董事;在2003年6月30日前,上市公司董事會成員中應當至少包括三分之一獨立董事。 一些經濟學家和知名人物也紛紛擔任獨立董事,然而事情并不那么簡單。有的獨立董事發表了與上市公司管理層不同的意見而被辭退,有的獨立董事覺得自己只是花瓶而辭職,還有的獨立董事在公司出現重大問題時,聲稱自己不了解情況而辭職。 2002年11月6日《北京現代商報》發表《獨立董事緣何紛紛請辭》的文章,指出:2001年以來全國先后已有20多位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宣布辭職。其中澳柯瑪(資訊 行情 論壇)、江西銅業(資訊 行情 論壇)、深信泰豐(資訊 行情 論壇)和山航B(資訊 行情 論壇)等四家上市公司獨立董事都在今年提出辭職,其任職時間長則一年,少則僅一兩個月。10月23日,大唐電信(資訊 行情 論壇)召開股東大會,會議審議通過同意蕭灼基辭去公司獨立董事職務,并補選謝魯江為公司獨立董事。此時距蕭灼基2001年9月發表聲明,同意被提名為大唐電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獨立董事候選人,僅僅才過了1年的時間。2002年8月14日,海虹控股(資訊 行情 論壇)獨立董事徐小凡向董事會提出辭職。8月17日,長春燃氣(資訊 行情 論壇)公告稱,已接受獨立董事張繼國的辭職請求。 作為著名的經濟學家,魏杰曾經擔任多家大型公司的獨立董事,但是他辭掉了中紡、中服、澳柯瑪等數家企業的獨立董事職務,他說:“已經有很多學者也這么做了。現在的獨立董事大部分是‘花瓶’,還處于調整期,所以一大批原來當選的獨立董事都辭掉了。” 然而,魏杰并沒有辭掉新疆屯河(資訊 行情 論壇)的獨立董事。2004年當德隆問題暴露出來之后,魏杰辭去新疆屯河的獨立董事,這個舉動引起了人們對經濟學良心的質問。 人們在問:“在這個公司已經做了差不多3年獨立董事,為什么在公司要倒臺的時候才選擇離去?”盡管5月14日魏杰和另一位宣布辭職的獨董杜原文在董事會表決上對天山畜牧項目棄權,6月12日新疆屯河宣布收購交易價格后,魏杰、杜原文和牛新華三位獨董6月16日聲明反對。但是,人們還是問:對新疆屯河以前的重大事項,為什么沒有提出異議? 在獨立董事風波中,還有樂山電力董事會第八次會議審議未通過關于公司2003年年度報告及其摘要,同時遭到董事會否決的還有關于調整公司董事的議案和關于成立公司戰略、審計、提名委員會的議案,以及關于計提減值準備和預計負債的議案。 伊利股份(資訊 行情 論壇)監事會關于提請股東大會免去俞伯偉先生獨立董事的議案。更是暴露出監事會與獨立董事的矛盾。“罷免”事件的中心人物,獨立董事俞伯偉向記者出示了前不久提出的一份獨立董事聲明。 該聲明稱,針對伊利股份公司一年多來的國債買賣及股東情況等有關事項,該公司三位獨立董事俞伯偉、郭曉川和王斌認為,在沒有經過董事會合理授權的情況下,一年多來,伊利股份分數次投入了總計近3億元的巨額資金買賣國債,而且買入時沒有及時進行公告。 伊利股份發布的公告稱:“2003年以來,由獨立董事俞伯偉先生之主要社會關系擔任主要職務的公司,與本公司進行了關聯交易,且關聯交易數額較大。”對于前述關聯交易,俞伯偉先生事先未按照相關規定,向公司進行通報并履行相應回避表決程序。監事會認為,俞伯偉先生之行為,與其對公司應擔負之誠信義務相違,與其作為公司獨立董事應具備之獨立性相沖突。 這些事件讓投資者一頭霧水。究竟獨立董事能不能有效地監督上市公司?能不能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使人們不得不對獨立董事制度產生疑問。 我們知道,中國內地的上市公司設有監事會,這是日德模式,而獨立董事是英美模式。由于香港長期受英美影響,所以建立獨立董事制度,是由香港人士提出來的。于是內地上市公司出現了監事會與獨立董事并存的局面,正是這種說不清的混合狀態,才出現了伊利股份監事會關于提請股東大會免去俞伯偉獨立董事的議案。 那么,獨立董事在英美國家中究竟是怎么回事,能發揮多少作用?如果能發揮作用,為什么會出安然事件?為什么美國有三分之一的公司造假?其實,在在國外,人們把獨立董事形容為“一群走鋼絲的人”。 2002年12月2在“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長江商學院院長項兵說:“我是獨立董事,我絕對是個花瓶”,掌聲經久不息。 項兵說“我1994年起在香港、新加坡等地做過獨立董事,后來到國內上市公司和基金做獨立董事的。先說香港,香港老總持股平均是42%,所以香港企業和像香港這樣個人持股較多的企業,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大股東欺負小股東,獨立董事作用之一就是保證分配的公平。“獨立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等這塊蛋糕做到100塊錢以后,提醒在分配的時候要注意公平,這就是獨立的意思,你占60%的股份,你就不能分75%的利潤,這是要監管的,但是我們到底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呢?說實話,非常的小。” “作為獨立董事,平心而論,我絕對不是‘監管’他們,我不是FBI,我不是公檢法的人,我首先是董事,首先是如何保證把蛋糕做大,再獨立的董事,首先是董事,然后才能獨立。我作為獨立董事的貢獻,首先是用我學習的企業管理知識、我的經驗、我所研究的東西為企業服務。”(《中國經濟時報》 2002年12月25日) 所以,獨立董事的作用只是提醒利益要公平分配,而且他們還在一定程度上兼有顧問的角色。這本來是很清楚的事,但是,由于香港證券界人士夸大了“獨立董事”的作用,使內地對“獨立董事”期望過高才出現了獨立董事的尷尬。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內容決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內容,事物的內容與形式必須基本一致才能促進事物的發展。從這個基本點我們可以發現英美的“獨立董事”無論在內容和形式上都是模糊不清的。 在美國公司法中,董事可分為內部董事與外部董事。在采取兩分法的情況下,外部董事與獨立董事有時互換使用。如果采取三分法,董事可以分為內部董事、有關聯關系的外部董事與無關聯關系的外部董事。其中,只有無關聯關系的外部董事才可被稱為獨立董事。 這里,我們要問:對于美國“獨立董事”的身份和作用,我們搞清楚了嗎?是一知半解呢?還是已經清楚了呢?如果獨立董事是外部董事,又是專業人員,那么他的作用是什么?例如需要一個政策法規人員,就找一個這方面的專業人員,那么這個政策法規人員與政策顧問或法律顧問有什么區別?如果是財會人員,那么他與財務顧問有什么區別?他究竟是為公司服務呢,還是代表中小股東說話,維護他們的利益呢?既然“獨立董事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同董事會其他成員一起為公司制定重大決策。”,那么他又如何處理董事會與所有股東,特別是中小股東的利益呢? 由此可見,美國的獨立董事并不是我們所想象的對董事會起重要監督作用,維護廣大股東利益的“獨立董事”,主要是參與公司的“重大決策”,正如國際金融專家丁大衛說的那樣:“國外很多公司聘請董事,就是因為他懂得多,能給公司帶來專業化的指導。” 由此,我們可以進一步分析:什么叫“專業指導”?用中國人的話說叫“專業顧問”,指望“專業顧問”起監督員的作用,顯然是不現實的。所以我們看到美國公司出了一系列問題,獨立董事并沒有起監督員的作用,更沒有站出來替廣大股東說話,因為他本來就是公司的“專業指導”,并不是證券交易委員會派來的巡視員,也不是中小股東選出來的代表。大家都知道美國人有事經常說“找我的律師”,律師是客戶利益的代表,他要維護客戶的利益,幫助雇主打官司,他不會幫助雇主的對立面打官司。同樣道理,你指望“獨立董事”替廣大股東說話,就象指望你的對立面的律師替你說話一樣,這是一種幻想。 如果我們再進一步把項兵和丁大衛的話相互印證,就會發現獨立董事是“為企業服務”,因為他不是FBI,不是公檢法的人,他首先是董事,首先是如何保證把蛋糕做大,再獨立的董事,首先是董事,然后才能獨立。所以,他的作用僅限于提醒大股東,蛋糕做大后要公平分配,占60%的股份,不能分75%的利潤。 請注意,把蛋糕做大,有兩種途徑,一是合法經營,一是違法經營。如果獨立董事失去了“獨立性”,也會產生意想不到的作用。2002年魏斯評級公司在調查了7000家公司后發布的報告說,有三分之一的美國上市企業可能存在捏造盈利報告的問題。人們不禁要問:這些公司的獨立董事干什么去了?從美國處理的一系列造假事件中,被推上被告席的有CEO、CFO,還沒有見到“獨立董事”。說穿了,美國的所謂“獨立董事”不過是以“專業指導”的身份,給人以公司誠信的一種道德形象罷了,并不是人們想象的“監督英雄”。 正如一篇文章說的那樣:獨立董事制度已經相當完備的美國,也不能保證獨立董事發揮應有的作用。譬如安然公司的17名董事中,獨立董事有15名,在長達數年時間中卻只能充當“花瓶”,因為有的為安然提供財務咨詢,有的接受科研經費。不獨立的獨立董事只好淪為“花瓶”,而“花瓶”董事存在的最大危害就是粉飾企業形象、欺騙中小投資者。(《獨立董事不能是“花瓶”》《人民日報》 2002年8月26日) 這里,我們不得不提出思維方式問題,究竟如何對待國際市場上的經驗呢?從認識論的角度上看,對于任何事物都必須全面的考察,要考察它所處的環境,它的實際狀態,它的作用。當我們把“走鋼絲的”獨立董事搬到內地證券市場來的時候,用理想化的形式對它寄予了高期望,以為這會大大改變對上市公司的監管,會讓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受到保護,這實在是一種誤會。因為“獨立董事”只是提醒利益公平分配,而且它還兼有顧問的作用。因為他不是FBI,不是公檢法的人,而且分散在各個公司的“獨立董事”也不是一個有組織的系統。更有趣的是,要求“名人”最多不能超過5家上市公司的獨立董事,這本身就有點象走形式。想一想,了解一家公司的全面情況需要多少時間,一個同時擔任5家公司獨立董事的名人,究竟有多少時間能對每家公司進行深入了解? 我們要學習國際經驗,但要求真務實,切不可用理想化的形式把國際經驗夸大。 新浪編者注:本文為作者授權新浪網獨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體及網站不得轉載,除非獲得新浪網及作者本人書面授權并注明出處為新浪網。欲轉載者請來信finance2@staff.sina.com.cn, 或致電:(010)62630930 轉5173聯系。本文觀點純屬作者個人意見,與本網站立場無關。非常感謝廣大網友對新浪財經頻道的支持,歡迎賜稿與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