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蒙:見利忘義?--BP沽空中國油企的背后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2月19日 16:33 新浪財經 | |
阿蒙 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中國人向來以此為座右銘,用來評判別人或激勵自身,但真正能夠身體力行的也不多見,僅算作一種境界和追求罷。既是祖宗留下的,且被一直念叨著,“義利說”便名正言順歸于咱傳統文化了。傳統的也是世界的,世界的當然可以“皆準”啊。以石油巨頭BP為例,近兩個月內在香港市場悉數拋售所持有的35億股中石油 BP沽空,難道就“義利說”那么單純嗎?首先,我們讓來看看所謂的BP。BP,即英國石油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之一,主要業務是油氣勘探開發;煉油;天然氣銷售和發電;以及石油化工產品生產和銷售,資產市值約為1600億美元,近十一萬員工遍布全世界,在百余個國家擁有生產和經營活動。2003年,BP在財富500強中排名前五位,是中國迄今最大的海上天然氣生產企業,中國第一家液化天然氣(LNG)的唯一外方合作伙伴,石化領域最大的外資投資企業等。由是看,BP不光巨大,而且與中國油企淵源深厚。 雖說“一份耕耘,一份收獲”,BP拋售兩家公司無可厚非,但悉數沽盡,除表達對中國經濟與油企未來感到茫然和困惑外,BP買辦張承耀一席話也不能令人信服。他說:“如今的世界,是市場經濟主導的全球化的世界,BP也早已成為不代表任何國家、任何組織的全球化的股份制公司。為什么一個我們認為很正常的商業行為,卻在中國引起了軒然大波?”在此,張買辦忘了BP懸掛的可是“米字旗”,“全球化的股份制公司”從哪里來?歌曰:沒有天哪有地,沒有地哪有家,沒有家哪有你,沒有你哪有我,多么熟悉的聲音……不知張先生可聽見了? 可惜,大英帝國風光已去,昔日殖民地卻成帝國。二戰后,英國一直是美國的鐵桿盟友,在美國后頭亦步亦趨是不爭的事實,“傾美”是英國的戰略。既如此,英國從內外政策到各大領域,就不得不看美國的臉色行事。《東方周刊》撰說:在全球化條件下,一國的能源安全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同時它也是一個政治和軍事問題。中國地質科學院在去年歲末發表報告指出,中國的主要油田都已接近生產結束期,到2020年中國需要進口5億噸原油和1000億立方米天然氣,分別占國內消費量的70%和50%。呼吁政府在制定政治、經濟、外交和國防決策時,應當考慮礦產資源,預計未來10年中美可能在能源問題上發生沖突。 果不其然。有人說,中國欲逐鹿世界石油版圖,必然無法忽視中東,即使有美國的軍艦和航母。1月28日中石化一位高層管理人士表示,中國石化將不會理會美國要求其退出競標伊朗油田開發項目的談話。中國石化是目前競標開發伊朗16個新油田的外國企業之一。早些時候,一家日本財團已迫于美方壓力而退出了競標隊伍。盡管中石化人士稱,美國駐中國大使館的有關人員已就此與中國石化進行了接觸,但中國石化已告知美國大使館,公司將竭盡全力繼續執行有關競標計劃。競標結果如何、今后實施怎樣?這些都要打一個問號。從近代歷史經驗看,軍事,特別是海上軍事斗爭是大國解決國際貿易爭端的終極手段。就我國而言,海上自衛手段比較滯后,西沙、南海還存在一些爭議和糾紛,而其中的石油資源更是最大焦點。 尤其要提的是的,目前臺海局勢因“公投”異常緊張,美國一會假心假意做和事老,一會暗示、挑唆欲賣臺導彈防御系統,一旦美國因經濟需要勢必令臺灣“走火”,如此給自己稱霸海洋、獨占資源制造理由。去年5月,中石油集團公司與俄方簽署了《關于"中俄原油管道原油長期購銷合同"基本原則和共識的總協議》,達成中俄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石油供應協議。但日本人半路突然殺出,給中俄合作籠上陰影。與其同時,"走出去"開發海外的石油資源,也因收購屢屢受挫,未來前景荊棘密布。 由是看,在如此國際背景下,向來對美國秋波頻傳、馬首是瞻的英國,當然不愿意把“巨無霸”BP綁在中國的“兩只油桶”上,更不希望BP屆時到議會上鼓噪或施加影響,值BP賺了缽溢盆滿,不走更待何時?BP不斷然決然拂袖而去行嗎?雖然,阿Q看不慣。 新浪編者注:本文為作者授權新浪網獨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體及網站不得轉載,除非獲得新浪網及作者本人書面授權并注明出處為新浪網。欲轉載者請來信finance2@staff.sina.com.cn, 或致電:(010)62630930 轉5173聯系。本文觀點純屬作者個人意見,與本網站立場無關。非常感謝廣大網友對新浪財經頻道的支持,歡迎賜稿與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