酈曉工作室:“三農”問題需要第四突破口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2月11日 12:36 新浪財經 | |
酈曉工作室 傳統上解決“三農”問題的成熟思路是三個: 第一是強化農業生產,避免對其不必要的干擾;隨著整體經濟的提升,可以逐漸實施所謂“反哺”,也就是國家出資,對農業實施補貼。 第二是在農村發展二、三產業,主要是興辦鄉鎮企業,諸如最近打算上市的航民印染,吸收從土地中轉移出來的農民就業;不失時機地推動小城鎮的發展,當然,人口適度聚集會衍生出就業機會。 第三就是逐漸降低大中城市進入的門檻,讓城市來吸收農村剩余的勞動力。現在強調一個市民待遇,或者叫內部的國民待遇,也就是就業機會的均等化。 一直在做,到現在推動得很疲憊,這些途徑發揮了作用,但是有局限性,隨著事物的深化,局限性越來越突出。 糧食已經出現結構性過剩的問題,加入WTO之后,面臨海外農業競爭,而國內農業生產效率有待提高。今天政府能夠投入對農業補貼的資金依然是有限的,未來會有所增長,但不會是非常理想。 對鄉鎮企業的結論在80年代就做出了:表面上似乎是一舉兩得,農民從土地中轉移出來,又不涌入城市。然而不是一種經濟、集約化的產業方式,資源使用效率不高,并且造成污染。90年代沒有延續80年代氣勢如虹的增長,是模式內在的局限。 降低城市進入門檻今天被認為是一個趨勢,其實質是城市居民和進城農民競爭低收入的崗位。有一點要指出,很多時候,城市容納一個成員,所要支付的公共支出,遠大于許多低收入職業薪金之外的附加值。 當然地區之間還是有差異,浙江貫徹得更成功,浙江人均GDP高于全國平均是因為浙江農民的收入遠高于全國平均,城鄉已經開始融合,我相信10年之內問題可以得到基本解決。媒體反復提及浙江的原因是,案例較為特殊。 沒有新的思路,那接下來就會很痛苦,實際上是社會分配反復地平衡。一段時間媒體傾向于維護農民的利益,一段時間又維護城市低收入者的利益。 新的領域沒有既得利益,因而就不需要利益調節,所以發展會很快。比如80年代發展鄉鎮企業,這同城市轉移勞動密集型的工序協調起來,一段時間發展很快,這一時期,農民收入增長高于居民收入的增長。 一個需要“第四突破口”的問題,坦率地說,如果沒有一個新的突破口,農村問題解決不是那么容易,尤其在短時期內。過去10年沒有找到那么一個突破,所以問題越來越突出。所謂尋找突破口,就是從改革20年的實踐中抽取具有普遍意義的事物,然后是予以推廣。 當我走過社科院的時候,看到他們的大樓,我覺得,他們的工作真的是非常重要,誰說社會科學就不是生產力?那么,拜托了。 新浪編者注:本文為作者授權新浪網獨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體及網站不得轉載,除非獲得新浪網及作者本人書面授權并注明出處為新浪網。欲轉載者請來信finance@staff.sina.com.cn, 或致電:(010)62630930 轉5231O3聯系。本文觀點純屬作者個人意見,與本網站立場無關。非常感謝廣大網友對新浪財經頻道的支持,歡迎賜稿與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