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海琴:對股市內在基本矛盾的通俗討論(八)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1月18日 18:34 新浪財經 | |
八、對一些概念的確定和有關問題的討論 閻海琴 所以,沒有能力把上市公司做強只好通過圈錢把它做大、沒有能力把股票市場做順也只好通過多發把它做大,這在客觀上是用堆積的鈔票和龐大的公司規模去削弱前述的若干矛 更重要的是,一說股票市場質量,就去看某個公司的的業績,這顯然是不全面的。所以我們必須明確三個層次的概念:第一,“股票市場的質量”、第二,“質量高的股票市場”、第三,“發展股票市場”。 第一,“股票市場的質量”,它包括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從一個具體的上市公司來講,它的質量包括業績、發展速度、管理水平、市場占有率、經營班子的素質及能力、員工的各種構成等等,這個質量包括了現在更包括了對未來的預期;從整體來講,高質量的股票市場是一個各種結構均合理的市場。 第二,“質量高的股票市場”應該是一個“適度股票市場”,這個適度的概念應該是指:(1)它是一個動態的市場;(2)它必須適合于它所依存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如果這一市場發育不足,就無法發揮其在社會經濟中的作用,如果這一市場過度發展,就會擾亂社會經濟發展秩序;(3)它不但應適應與它所依賴的生產力發展水平,還必須適應于與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關聯的生產關系的狀況,進而還必須與由此產生的上層建筑相適應;(4)它與其依托的社會的人文文化、道德水平、社會倫理以及人們的心理因素相適應;(5)股票市場中的投資或籌資規模、發展速度、品種結構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一致;(6)股票市場中籌資或投資的行業結構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符合;(7)股票市場中籌資或投資的地域結構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符合。 第三,“發展股票市場”包括三方面的內容,一是數量的增加,比如在股票市場中,包括上市公司數量的增加、募集資金量的增加即外延的增加;和通過配股、增發等所謂內含的量增加,后一種情況是指上市公司數量不增加的情況下社會募集資金量的增加。二是速度適中,指股票市場中所有有量的概念的指標的增加速度是合理的,比如,從100增加到1000,用多長時間增加怎么樣增加這就是速度問題。三是質量的提高,包括上市公司自身質量的提高,也包括其他品種的合理增加、行業的優先保證、地域的合理配置以及與社會經濟文化發展水平的不斷適應等,總之,它是指適度股票市場概念中的所有內容的最優結構的綜合發展。 如果連這些概念都搞不清初或者不去搞清楚,那么股票市場的發展就永遠也沒有安穩的那一天,所以明確這些概念是搞好股票市場的前提。幾年來一直討論的國有股問題之所以到今天還在爭來斗去其中的一個原因就是對國有股減持、法人股轉讓、流通股全流通等概念還在討論之中,前幾天國資委領導的講話就佐證了長期以來對這一問題的模糊認識。還有比如說,究竟什么叫國有資產、什么叫國有資產流失?全國的投資者用上萬億的資金投入到證券市場算什么資產?誰又能說這就不是社會的財富?一幢風燭殘年的樓房按低于評估值轉讓肯定是帳面虧損,但是如果受讓者使其青春重煥發揮出更高的經濟效益,從全社會的角度講是賺還是賠呢?財富增長了還是減少了? 還比如說凈資產這個指標,說到底它僅僅是公司的一塊資產而已,它僅僅是公司未來發展的必要條件,顯然僅有這樣一個條件公司是不可能發展起來的,拿一個公司發展的條件之一去推銷給股民也顯然不可能保證受讓者只賺不賠,所以也就沒有理由死抱住凈資產的價格不變。以凈資產的價格轉讓就以為國家是在吃著虧、在忍痛割愛,一些學者也紛紛證明以此價格轉讓的合理性、合法性、合乎邏輯性,其實,這種做法類似于送你一汪水就好像注定會給你帶來財富一樣,他們不知道這種財富還要取決于對這汪水進一步的投入和經營和競爭等因素。 又比如說,國有股減持說到底本來是一個甲、乙雙方對原有協議的一個修改。先提出修改協議的一方一定要同時拿出一套較為成熟、合理、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案,現在似乎是甲方首先提出協議修改的建議而乙方在積極的拿方案;而且,在這種試探性的方案討論中,很多方案不是在客觀的評判、建議,而是在迎合甲方的笑臉,或者故弄玄虛,這真是咄咄怪事。其實說穿了這就是一個討價還價的工程。比如高速路上賣雞蛋的,一塊錢不行就八毛錢,再不成交就五毛錢,碰到前一時期八達嶺堵車就五塊錢,這就是市場的真髓。如果你要給賣蛋者一個需求函數、供求函數、心理函數等,保證他或她一個蛋都賣不出去,如果再告訴她或他成本曲線是怎么一會事,成本均衡點在哪里,那他們只能把雞蛋爛在、臭在自己手里。在市場中,失去了討價還價、平等交易,那就不叫市場了,過分強調自己的成本拐點,那實際也是在排斥市場,近期提出的保值增值的做法就不是市場的做法,是違背市場規則的。諸如類似的問題是到了該認真分析的時候了。 所以提高管理層和經營層的認識問題、分析問題、預知問題的水平和能力是當務之急。我們應該做什么、我們現在能做什么必須做到心中有數,不能輕率的過于樂觀的看待這以市場,也不能哭喪個臉過于悲觀的對待這一市場。股票的指數受太多的因素影響,短期內尤其是在一個不太成熟的證券市場無具體規律可言,但是社會、經濟發展是有其規律性的,這就要求我們抓住這其中的規律使我們的認識最大化的貼近證券市場,在這種情況下制定出來的政策就不會有太大的偏差,這個時候的“政策市”就不會是一個貶義的詞匯。這就看能不能把握和認識到這個規律性了,這是個水平能力問題。 “重信用、講公正”是股票市場對所有參與者的要求,它不僅僅是對二級市場的投資者來說的,上市公司、證券公司、各中介機構、以及管理層更應該講究信用和公正,因為他們手中擁有著左右或影響證券市場的權力。過去股市跌宕起伏主要是因為每年的額度問題變來變去飄忽不定,而這說到底是一個信用問題;2000年舉世觸目的中國創業板在眼看就要噴薄而出的瞬間突然間悄聲無息了,這種做法似兒戲、似演義、似做秀,總之也是對信用的折扣;國有股問題之所以牽動萬人心,說到底也是一個信用的變化問題,同時夾雜了公正問題;一些上市公司突然改動一些募股資金投向、突然發出擔保公告等行為也是一個信用不實的問題。所以,講信用決不能停留在口頭上,領導層應該從自己做起。當然,誰天生也不是不想講信用的,借錢還債天經地義,為什么有些人有時候失信還不了債了呢?因為沒有能力去償還了,所以說到底又歸結到能力上面來了。 除了能力之外,我們還應該樹立正確的觀念。我曾在《日本的地震和中國的股市》的文章中寫過,日本人沒有常常掛在嘴邊上抱怨祖先為什么選擇了一塊擅長震動的島嶼定居下來,而是扎扎實實的低頭干實事,從而創造了曾經輝煌的經濟發展速度。所以我們也不要抱怨經常抱怨歷史,抱怨生過我們養育過我們的地方,我國股票市場的產生與發展是有其背景和前提的,30年的公有制只能誕生當時的股份制公司和股權割裂的證券市場,雖然這個證券市場我們現在回過頭來看看其中有很多缺陷,但是,它卻是一步一步走過來的;雖然我們在前面也指出過存在的很多問題,但是,這些問題靠經驗的總結和能力的提高應該會解決掉的,歷史總歸是歷史,路要一步一步地走,我們希望的是少走彎路從而縮短通向規范證券市場的進程。 股權割裂是一個大問題、一股獨大是一個大障礙,這些誰都懂,但解決這些問題必須一步一步的來。一些激昂的人士提供的激烈的方案出發點是好的,但是真能實現嗎,不見的,因為股市不是數學模型,它是一個綜合的社會學系統工程。上世紀80年代初就有技術派學者預計中國的人口在世紀末有能力也有信心能夠也一定能夠控制在10個億以內,并拿出了很多方案,但實際結果卻超過了預測值的很多。這說明僅有良好的愿望和出發點是不夠的,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也是不行的,它必須合理合法、順民意按國情、得“道”才能多助,要知道社會行為是不可逆的也是不可重復的,更是不能推倒重來的。 如果說,因為當時的客觀原因形成了不合理的制度或規則的話,那么,現在根據新的情況重新調整肯定是無可非議的,但是,這必須通過公正的或者至少是接近于公正的手段去達到其變更的目的,以此抵銷由于失去信用而給某些方面帶來的損失。股票市場是一個看得見又看不見、摸的著又摸不著的市場,所以它是一個最復雜最難以捉摸的市場,正由于此,制定的規則就必須公正、執行規則就必須有信用,不怕規則發生變化,就怕變化的規則出發點不公正、規則變化的過程不公正、制定的結果不公正。只要言而有信、只要公平合理,社會上下肯定會認同、贊成、支持。 我國的股票市場上曾經成功的解決過發行額度問題、指標問題、內部職工股問題、轉配股上市問題、配股股權證問題、STAQ和NET的法人股流通和終止流通問題,這些曾經激蕩過中過股市的行為已經成為了勝利的過眼煙云,它們曾經是中國股市設計中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曾經為中國的股市起到過重要的作用,但最后在歷史不需要它們的時候它們又順利的退出了歷史的舞臺。我們的國有股問題完全可以借鑒這些合理的經驗和實事求是的做法。另外,由于國有股問題的規模從量上看遠遠大于上述問題的總和,從涉及的范圍看遠遠廣于上述碰撞面的總和,從規則的修訂上講遠遠難于上述所有問題的總和,所以,客觀科學合理的思考這一問題后發現我們不要期望在較短的時間解決完成這一歷史巨任。 明明國有股問題不是一下子就能拿出結果的東西,卻被一些人士輕描淡寫的宣傳成為一夜之間就可以解決的小事情,把這樣復雜龐大的問題徹底簡單化了,鼓動演繹為“只要怎么怎么樣,就馬上會出怎么怎么樣的結果”的簡單公式,這種做法只會激化供需雙方的矛盾,刺激對此問題沒有更多深思而僅停留在感情用事階段的人們的感情,從而在客觀上助長了股市的大起大落。任何一個有志之人都希望自己提供的方案在最短的時間內被采納并被證明能夠而且也被成功的實施了,但是歷史告訴我們這是不可能的,任何一個進步都是靠集體的實踐和智慧來完成和實現的,因此,這一問題必定會相隨相伴我們很長時間。當我們把它當作一個歷史任務去看待完成的時候,就會更冷靜和客觀的深刻認識這一問題,當年55億的額度就會把股市震一個跟頭,但現在一個中國聯通、長江電力各自就發行募集了百億現金,股市只是晃了晃又站起來了,這就是歷史。股市的資金就象動物的情感分泌液,只要你是真心實意的公平合理的善待它呵護它,它就會分泌出更多的情液,反之,這種資金就會固化在儲蓄所不會激情外射,沒有資金的支持,股票市場就無從談起。所以,我們現在發愁的國有股問題如果用歷史的眼光看、用歷史的想法去解決避免急功近利的毛病或許比現在強行解決要容易得多。 但是,這里有一個前提,這就是必須制定出公平、合理的大的原則和規則,在這個原則的基礎上逐步實施;另外,各方力量必須配合,比如新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比重必須降到最低點。所以,希望管理層在輿論上多給一些客觀的、正面的指導性宣傳,客觀公正的評價市場的功能歷史的表現和未來的規劃。法律是靠不斷修訂來完善的,規章制度、游戲規則也是在現實中豐富的。足球比賽中的“越位”相信也一定是在無數次的輸贏爭執當中被迫制定的規則,這種規則形成了現代足球場上的“造越位”、“反越位”的精彩場面,如果沒有類似規則的公平建立,也就必然不會有成萬上億的球迷為之經久不息的歡呼雀躍。所以,只要這種規則改的合理、科學、眾望所歸、人心所向,就不要怕改規則,在改規則的過程中要因勢利導,這也是考驗管理層能力的一個方面。 總之,本文通篇分析的是我國股票市場內在的基本矛盾問題,既然是矛盾那就存在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在前述的這兩個基本矛盾中,“駕馭能力”和“管理能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相對大的權利”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在一般的情況下前者起主導作用,在一定條件下兩者相互轉換。所以,解決這一矛盾的本質是提高管理能力、限制相關權力,找準管理者和經營者應有的位置。 本文總結 本文首先從歷史的角度對中國的股票市場的演變與發展進行了簡單的回顧與描述,認為股票市場的歷史是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來的,不能割斷歷史看待現在更不能跨越歷史眺望未來;然后,清理了一些我國現在股票市場中的一些特點和怪現象,發現我國的股市發展數量規模的增長幅度與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成相反關系,而兩者均與股票指數沒有任何關系;接著,分析了股票市場管理層和上市公司經營班子的一些做法和局限性,感覺到目前我國股票市場跌宕起伏的無序狀況與管理層和經營層的能力有直接的關系,由此得出:我國當前股票市場內在的基本矛盾是“我國股票市場的管理機構有限的駕馭能力與其所擁有的相對較大的權力不適應或不對稱以及大部分上市公司管理層有限的管理能力與其所擁有的相對大的權力不適應或不對稱”的結論,這一基本矛盾規定了我國股票市場的主要矛盾和直接矛盾;最后,根據進一步的分析認為,我國的股票市場不缺資金、不缺信心,缺的是信用和公正,而這兩者又都是建立在能力的基礎之上。這樣,解決我國股票市場內在的基本矛盾的本質是提高管理能力、合理配比相關權力、準確定位各自的角色,同理由此推出今后的工作重點是:提高上市公司的質量、限制發行數量、把有限的資源合理的用在刀刃上。 參考書目: 劉鴻儒主編《中國證券》 上海大智慧投資咨詢有限公司《大智慧證券信息平臺》 新浪編者注:本文為作者授權新浪網獨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體及網站不得轉載,除非獲得新浪網及作者本人書面授權并注明出處為新浪網。欲轉載者請來信finance2@staff.sina.com.cn, 或致電:(010)62630930 轉5173聯系。本文觀點純屬作者個人意見,與本網站立場無關。非常感謝廣大網友對新浪財經頻道的支持,歡迎賜稿與合作。 |